放火案件的调查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1)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
其一,放火罪触犯刑法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犯罪客体是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是指刑法所保护 的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工作及生活的安全,放 火罪侵犯的是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的安 全。这里的不特定人,是指行为人不是针对某一 个或者某几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行为人一旦 实施放火行为,造成的后果是行为人无法预料和 控制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液体燃烧痕迹特征
可燃液体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流动性和渗 透性。液体因某种故障原因发生跑、冒、渗、漏 而流出或人为故意排放、泼洒后,遇到火源,引 起燃烧而形成液体燃烧痕迹。由于液体的流动性 使液体燃烧痕迹具有连续性,呈不规则流淌图形。 而液体的渗透性、被接触物体的浸润性和特定形 状又使液体燃烧痕迹有时呈没有流淌特征的、孤 立的、有一定深度的特定图形。
放火案件的调查
王 宁
放火案件的发展趁势
在国外,放火占火灾中的比例较大。如 美国火灾防护协会的统计,在50万起美国 火灾案例中,竟有25%是由纵火者或是疑 25% 似纵火者造成的。。
放火案件的发展趋势
我国改革已进入深层次攻坚阶段,社会矛盾激化 的可能性增大,表现为放火案件呈上升趋势。 2002年,全国共发生火灾258315起,其中放火 案件8415起。放火案件中四项数字分别占火灾 总数的6%、15.3%、10.3%、10.1%,七分之一 的重、特大火灾是放火所致。
放火案件的火灾原因认定问题(1) 放火案件的火灾原因认定问题
《刑事诉讼法》及公安机关内部分工明确规定由 公安机关刑事侦察部门负责放火火灾事故侦破, 故火灾事故是否由放火引起的结论,必须由相应 的侦察主体作出,既然放火案件的侦察主体是公 安刑事侦察部门,所以目前要求由消防机构出具 法律文书明确认定是否放火,是一种越位的行政 行为。
火灾现场有明显的烟熏痕迹;有一个以起火点为 中心的炭化区,此区域因燃烧物和环境条件的不 同,大小深浅会不同,但明显可见;阴燃期间, 有白气、浓烟冒出,并产生异味。
明燃起火特征
可燃物在明火等强烈火源作用下迅速燃烧的一种 起火形式的火灾,其特征是: 1.现场的烟熏程度轻,有的甚至没有烟熏; 2.从总体上看物质烧得比较均匀; 3.起火点处炭化区小,往往难以辨认; 4.火灾现场有较明显的燃烧蔓延迹象。
放火案件的发展趋势
烧毁投保财物以骗取保险金是当前经济犯罪活动 中出现的新问题。统计表明,近几年放火骗保案 发率呈明显上升,即使是在西方国家,保险业的 发展也面对由于骗赔案件增多的问题。统计显示, 在美国,每年保险欺诈总成本(含寿险和非寿险) 约为850亿美元—1200亿美元。其中2003年全 年,保险公司为索赔欺诈支出达290亿美元,占 全行业应计损失的10%。
关于起火特征
所谓起火特征是指起火源与可燃物接触后 至刚刚起火时,或自燃性物质从发热至出现明火 时的燃烧特点。不同的可燃物质与火源作用,或 者不同的起火源作用于起火物,有不同的起火特 征。分析起火特征是为了缩小现场勘验工作的范 围、明确下一步的调查方向 起火特征分为阴燃起火、明火点燃、爆炸起火 。
阴燃起火特征
案件1 案件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五日凌晨二时许,成都市永兴巷 省计委大楼发生火灾烧毁从七八年到八三年档案 28铁皮柜,从八五年到八七年34个木柜。起火点 在二楼212房间。后查明系职工谭严偷走电视机 后放火破坏现场所为。一九八七年八月九日,放 火人伏法。
案件2 案件
放火案件的一些特征(1) 放火案件的一些特征
1.放火的动机比较明显,有预谋有准备。 2.放火时间一般选择在无人的时间。 3.现场一般有多个起火点,起火点一般位于易逃离 现场、不易被人发现的地点。 4.现场发现有明显的人为破坏痕迹物证,如破坏消 防设备、通讯器材、保险柜、账簿柜、门窗等。 5.现场燃烧猛烈,破坏严重。
放火案件的一些特征(2) 放火案件的一些特征
6.现场发现外来物品,如汽油瓶、打火机、火柴梗 等。 7.现场原有的火源或可燃物的位置变动,如将电炉 子故意通电放在可燃物上,将液化石油气罐的阀 门打开等。 8.现场内有被捆绑、被杀害者的尸体。 9.有群众举报放火者实施放火。 10.排除其它火源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区别放火罪与失火罪关键(1) 区别放火罪与失火罪关键
失火罪的主观特征是过失,这样的特征在现场 上往往表现出引起火灾的物质与现场周围环境无 突出的差异,即引发火灾燃烧的物品是自然而然 存在于起火部位四周,没有人为带到现场的迹象。
区别放火罪与失火罪关键 (2)
放火罪是主观故意而为,在客观现场上往往 表现为引火物质按正常情况是不应当出现在起火 部位周围,这些客观的物证是证明其主观动机的 确凿证据。
主要问题1 主要问题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九条:具 有放火嫌疑的,应当及时通知刑事侦 查人员参加调查,如构成放火案件的, 应当移交公安刑事侦查部门立案侦查。
主要问题2 主要问题
机制的问题:究竟由那一个部门对案件性质 作出最终结论,现在规定不明确,以至于常常在 案件移交过程中,消防出据了涉嫌放火的结论, 刑事侦察部门又以没有作案动机,或没有发现物 证等,或排除放火嫌疑但又不出具相应书面结论, 相互推诿,影响案件的移送,甚至案件成了无人 过问的“死案”,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主要问题3 主要问题
公消[2002]010号称:构成放火案件的,作 出火灾原因认定,制作《火灾原因认定书》,移 交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立案调查。
主要问题4 主要问题
放火的定义
所谓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严重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 故意,即明知放火行为会危害公共安全,而有意 识地去实施放火行为。
放火案件的火灾原因认定问题(2) 放火案件的火灾原因认定问题
消防机构由于某种调查火灾事故的职责,一 般先于其它部门发现有放火嫌疑,此时从内部职 责分明的要求考虑,仅需在《移送案件通知书》 上清楚表明对火灾事故怀疑为放火的意见就可以, 由公安刑事侦察部门按照法定的侦察程序进行进 一步的调查,然后独立得出认定放火或排除放火 的结论。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2)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
其二,放火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放火的 行为。所谓放火,是行为人故意使用引火物或其 他方法使财物燃烧的行为,放火的方式有作为和 不作为两种,所谓作为是指行为人采取直接点火 或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式点火,不作为是指负 有防火义务人发现有着火的危险而不采取措施而 导致火灾发生的行为。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 行为发生,即构成放火罪。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3)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
其三,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国家、集体、个 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犯罪人,出于某种目的而放 火,其明知放火会造成他人人身和公私财产的损 害,却希望和放纵这种结果发生,因此放火罪是 故意犯罪。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4) 放火案件的法理特征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有时还发现,有些放火焚 烧公私财物的犯罪,放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 是为了消灭另一罪证或达到其他目的,如杀人后 放火焚尸或放火烧毁财物达到获得保险赔偿的目 的等,这类犯罪应移交刑事侦察部门按杀人或放 火诈骗数罪的案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