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张石金
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是一项投资适度,见效快的产业项目,也是避灾抗灾农业开发项目之一。
深井镇绿宝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自2006年开始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草莓栽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加速设施草莓开发,现将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定植前准备
1.1土地选择与整理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通风透光良好的地块进行定植。
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在设施温室内一般亩施3000~4000kg腐熟鸡粪、磷酸二胺或氮磷钾复合肥30~50kg,有条件的病配合施入豆饼类肥料,有机肥一定要撒施均匀。
施入后进行翻耕、整地、起垄搞20cm,垄距80cm为宜。
1.2定植时期不同草莓品种、不同地区定植时间会有差异。
但促成栽培必须适时栽培,过早过晚均不利于草莓的生长。
定植过早不能保证花芽正常分化,或因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在覆盖前产生出蕾、开花、结小果、产生匍匐茎等现象;定植过晚则因温度低,伤根多,定植后缓苗慢,易产生冻害,引起畸形果等,从而影响产量。
在辽西地区以九月上旬定植为最佳时期。
1.3定植技术按照已经整好的垄畦,每垄上在载植2行,株距10~15cm,每亩定植1万~1.2万株。
定植时要注意栽植方向,草莓的弓背要向外侧,以有利于花序在两侧抽生,不仅便于管理,还可有
效预防或减少草莓病虫害的发生。
定植时要除去老叶、枯叶,留3~5片叶子,定植深度掌握在“不埋心,不露根”。
定植后及时浇水,每天浇1次,共浇3~4次,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二、定植后关键管理技术
2.1 扣棚与覆膜技术草莓定植后,当植株完全反清抽生花蕾,根系产生新根正常吸收肥水后,开始扣棚,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为宜。
扣棚过早,不利于花芽分化,过晚易使草莓进入休眠。
覆膜在扣棚后1~2周内完成,覆膜是要将草莓苗掏出露在外面,苗子周围用途压好。
结合草莓覆膜尽量配臵滴灌设施,如果不能配臵滴灌,必须在垄上两行草莓之间预留一浅沟,以便顺浅沟灌水,最好选用黑色的薄膜。
2.2 株体管理技术草莓缓苗返青后,要不失时机地摘除发黄发褐的老叶、匍匐茎、多余的叶芽。
摘叶一般在始花期进行。
结果后如果植株生长较旺,亦须适度摘叶。
草莓坐果后,进行适度疏果。
2.3 温度调控技术草莓不同生长管理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生长时期进行调控。
具体生育期的温度要求:现蕾前,在白天气温保持28℃~30℃,夜间12℃~15℃;现蕾期,白天25℃~28℃,夜间8℃~10℃;开花期,白天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间6℃~8℃;果实采收期,白天20℃~23℃夜间5℃~7℃。
主要采取扒开放风口、控制放风时间、揭开草帘、加盖双层膜等技术措施来调节温度。
2.4 肥水施用技术设施温室草莓加温后,室内温度高,水分蒸
发快,室内土壤极易缺水。
草莓植株是否缺水,应以早晨室内草莓植株叶缘是否吐水标准。
如果吐水。
则土壤不缺水,入不吐水,虽土壤湿润,应视为缺水。
装有滴灌的温室,约每周灌溉1次,经常保持温室内土壤湿润,除发芽分化期间少浇水,其余时间都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80%。
施肥应坚持少施勤施的原则,每次浇水时可一并施入肥料,施肥量是基肥情况而定,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每次每亩施入氮磷钾2:1:1的复合肥10~15kg。
一般铺膜前应施入1次氮肥;花芽分化期应控氮增磷钾,花芽后10~15天,再施入氮肥,以促进花芽发育;开花与果实膨大期,应及时追肥浇水。
2.5 促花保果技术应用赤霉素可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打破休眠。
在草莓植株第2片新叶展开时喷施10mg/kg赤霉素,对促进草莓植株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应用花期授粉技术,可有效提高草莓坐果率。
在草莓植株开花前7~10天,每亩放养1箱蜜蜂,即可达到相应授粉效果。
应用人工授粉技术也可促进授粉,提高坐果率,方法是用扇子或用鸡毛掸子扇动、掸动植株。
2.6 分期采收技术当草莓果实变红、变松、变甜、变香,即可采收,具体采收时间应在晨露刚干至中午高温前进行,应按照果实成熟的先后次序分期分批采收。
三、草莓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3.1 白粉病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最严重,主要危害叶、果实,在果梗、叶柄和匍匐茎上很少发生。
叶片上发病严重时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果实受害时,果面裹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
去光泽并硬化。
该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发病,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出现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1)栽培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清园;不要过量施氮肥,栽植密度不要过大;发现病枝,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方便袋烧掉或深埋。
(2)药剂防治。
采用硫磺熏蒸技术,为防止硫磺气体硬化棚膜,可在熏蒸器上方1米处设臵1个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此种方法对蜜蜂无害,但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以免亚硫酸对草莓产生要害。
40%氟硅唑(贵星)乳油6000倍液,62.25%睛菌〃锰锌可湿性粉剂(星洁)600倍液,3%多抗霉素(多氧清2号)或10%多抗霉素(宝抗)600倍液,以上几种药剂交替使用后效果更佳,而且可以防止白粉病病原菌产生抗性。
3.2 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
连作,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低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1)栽培措施。
选用无病庙,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及时拔除病株,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有3%多抗霉素或10%多抗霉素600倍液灌根,80%代森锰锌500倍液和30%多抗霉素〃多菌灵6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3.3 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
根的中心呈红色。
本病为低温域病害,地温高于25℃则不发病或发病轻。
一般春、秋多雨年份,低洼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草莓发病重。
10月中、下旬扣棚后,棚室在闷湿情况下极易发病,重茬连作地,植株长势衰弱,草莓发病重。
防治方法:(1)栽培措施。
选抗病品种,草莓田一般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清园工作;草莓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重钾,施足基肥,以保证满足草莓整个生长期的要求;灌水要及时适当,掌握“头水晚,二水赶”的原则。
(2)药剂防治。
防治关键要从苗期抓起。
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
并用药预防2~3次;常用药剂有3%多抗霉素或10%多抗霉素600倍液灌根,69%烯酰吗啉〃锰锌(心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锰锌〃霜脲(霜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恶霜灵〃锰锌(金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扣棚后,草莓对药剂非常的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使用。
3.4 灰霉病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防治不当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花器发病时,先危害花萼,后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最后幼果腐烂。
青果容易发病,柱头呈水浸状,发展后形成淡褐色斑,并向果内扩展,引起果实湿腐软化。
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灰霉病。
防治方法:(1)栽培措施。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是消灭菌源的最有效措施,草莓采收后应彻底的清园;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控制栽种密度,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防止植株生长过度茂盛。
浆果应及时采收。
调控棚室温湿度是控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气温的温差,缩小结露,增强光照。
其次是实施滴灌或膜下浇水的新技术,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切勿漫灌,以“宁干勿湿”为原则。
应加强通风降低棚内相对湿度,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开花坐果期为60%左右,果实膨大期为70%左右。
(2)药剂防治。
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
常用药剂有3%多抗霉素水剂600倍液,40%嘧霉胺(灰清)悬浮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花期尽量不要使用药,大棚草莓对药剂非常的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使用。
深井镇农业服务站
201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