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在小学,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不过关,计算出错率较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他是学生以后学习、生活、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数十载,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应用题、统计,还是图形、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
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集中,结果错误百出。
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让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是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找准出错原因,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对每一册教材里的计算进行专项训练,然后从学生交上来的试卷或练习题中找出错误及出错原因。
也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一起找,然后由组长作好记录,包括出错原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
6与0,1和7,4和9,5和3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书写格式不规范,有余数往往把余
数写丢,有小数点的忘了点上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不验算,靠口算往往少了进位或加错进位,做应用题不写单位,不写答等;
(4)题目和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搬错,运算顺序出错,单位写错,如:“分米”把分写掉变成“米”等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书写潦草,敷衍了事等。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
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阅、二思、三动笔、四检验。
1、阅就是看:就是认真对数。
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思就是想:就是认真审题。
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不可以口算或自己有没有口算的能力,然后才动笔算。
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动笔就是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
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检验: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验算。
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改作业时,如果全对我给学生评价“优”,没有得到优的作业,学生自己检查,寻找错误,直到找到错误为止。
慢慢的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检查习惯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三年级学习乘法记住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如:25×4,125×8等;高年级求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记住半径是
2、
3、
4、5等圆的面积及周长。
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
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后安排练习。
每节数学课后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10分钟左右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题卡,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
如:听力口算、抢答口算、口算游戏、“接龙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26与37,和的结果的个位肯定是3,相乘各位就一定是2。
还有就是可以估计结果是几位数,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可能是两位数,也不可能是五位数等等。
五、收集典型错题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有些错误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长期的习惯让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
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纠错题的练习我通常这样要求学生的: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
在强化练习上安排多种形式:1,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
2,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打印出来,课上发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
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