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下)
2013-9-25
5.4.2开放空间的特征和构成
(5)连续体:作为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不仅仅是个数的概念,而更多地意味着系统 各部分之间的一体化联系,即自然河道、公园绿地、广场空间、水域乃至室内外步道 等都可以形成连续系统。他不但可以给整个城市的交通出行方式带来变化,也将在更 大范围内刺激三产和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
2013-9-25
5.4.2开放空间的特征和构成
就其空间构成的物质要素来看,城市开放空间则主要由
二维导向的基面:包括地面的绿化、铺砌及台阶造成的二度空间向三度空间的转化形式等。
三维结构的环境设施 建筑小品:多表现为标志性或图像性形式,如雕塑、柱灯、告示牌和书报亭。
共同构成
2013-9-25
5.4.3开放空间的设施和小品
5.4开放空间
2013-9-25
5.4.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职能
开放空间是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待开发空间,他一方面可为未来城市的再成 长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游憩场所,且有防灾和景观上的功能。 ——查宾 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 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 ——凯文.林奇
2013-9-25
5.6.1城市色彩萌生的背景
2)现代建筑思潮的兴起:城市色彩概念的成形
20世纪崛起的国际式现代建筑流派:以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为代表的先驱们紧紧把握 着建筑的功能要素,以功能、形式、材料的统一为出发点,在建筑色彩上极力体现建筑的本 色,高明度低彩度的墙面粉饰、灰色的混凝土墙面等均为其特有的设色风格。
建筑小品
一般以亭、廊、厅等各种形式存在,或单独设于空间中,或与建筑、植物等组合形成半开敞 空间,但同时许多饮料店、百货店、电话亭等又都具有独自的功能。
2013-9-25
5.4.3开放空间的设施和小品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功能与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休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与交往场所,使空间真正成为一种露天的生活空间。为人们 创造优美的、轻松的空间环境气氛。 (2)安全:一方面利用一些小品设施和通过对场地的细部构造处理,实施“无障碍设计”,使 人们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场地装修,照明和小品设施吸引更多的行人活动, 减少犯罪活动。 (3)方便:用水器、废物箱、公厕、邮箱、电话间、行李寄存处、自行车存放处、儿童游戏场、 活动场及露天餐饮设施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向居民提供方便的公共服务,因之也是城市社会福利 事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完美的建筑物对创造美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师必须认识到他设计的建筑形 式对邻近的建筑物形式的影响。”
“我们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 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 的关系”
——弗雷德里克.吉伯德 也即我们常讲的整体大于局部
其中由城市街道、广场和道路构成的廊式空间体系是最为典型的此类空间体系。 加拿大多伦多滨湖区的河谷廊道开放空间、横滨的大冈川滨水地带、我国合肥和西 安的环城公园均属于此类开放空间。
2013-9-25
5.4.2开放空间的特征和构成
(2)多功能体系:
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 功能于一身的,像各类建筑、街道、 广场、公园、水域等均可共存于该体 系中。
(2)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在相互扶持的基础上,要能支持不同的休闲活动,以反映出 各自不同的地形条件、服务范围和休闲特征来。
2013-9-25
5.5建筑形态
2013-9-25
5.5.1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
建筑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城市设计虽然并不是直接设计建筑物,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形态的组合、结构方式和城市外部空间的优 劣,尤其是就视觉这一基本感知途径而言。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形态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城市色彩的概念逐步成形。
2013-9-25
5.6.1城市色彩萌生的背景
3)1960年以来:色彩设计开始融入城市规划
色彩对城市设计的真正影响源于196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在新城市规划设计中, 引入色彩作为改善环境、展现文脉、延续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
2013-9-25
5.5.1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
建筑形态总的设计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点: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 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
注重建筑物形成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基地的内外空间、交通流线、 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等,均应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
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的含义和作用
环.3开放空间的设施和小品
环境设施
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其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城市两 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社会民主的程度。完善的环境设施会给人们的正常城市生活带来许多便 利,给人们提供休息、交往的方便,避免不良气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景,维护人与 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使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2013-9-25
5.4.2开放空间的特征和构成
大多数开放空间是为满足某种功能而以空间体系存在的,故连续性是其重 要特征。 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中承担的角色特征大致如下:
1)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区位选择。
2)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一体化”设计。
2013-9-25
5.4.4开放空间的体系化设计
开放空间在城市内的区位选择。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1)场地的自然特性
其中既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状况,也包括周边的环境影响和树、石等自然要素。 具体选择时应遵循“是否适合于开发建设”的原则。
(1)边缘:即开放空间的限界。它出现在水面和土地交接或建筑物开发与开敞空间的接壤 处。这常是设计最敏感的部分,必须审慎处理。
2013-9-25
5.4.2开放空间的特征和构成
(2)连接: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例如:连接绿地和实用开放空间的道路 和街道,他可以是一个广场和其他组合开放空间体系要素的焦点,在城市尺度上,河 道和主干道也可成为主要的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
(2)场地的交通条件
这主要体现在场地相对与周边干道的接近度及其之间的联系路径(亦即“易达性” 和“可达性”)之上。
2013-9-25
5.4.4开放空间的体系化设计
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一体化”设计。
(1)将每一部分都纳入到系统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当中,彼此之间以各种路径相连 (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林荫大道等),形成自身相对独立和完整的道路体系,人们 甚至不用离开系统,便可通达系统的每一处。
导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体量、高度、容积率、外观、色彩、沿街后退、 风格、材料质感等。
城市设计导则可以对建筑形态设计明确表达鼓励什么,不鼓励什么,以及 反对什么,同时还要给出可以允许建筑设计所具有的自主性的底线。
2013-9-25
5.5.2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和管理
现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城市设计相 比,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实施的可 操作性;也更加注重建筑形态及 其组合背后隐含着的社会和文化 背景。
2013-9-25
5.6.1城市色彩萌生的背景
1)自然色彩的摹拟:早期城市色彩的萌生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来看,早期的色彩主要集中体现于建筑的外部装饰。 大理石构成的雅典卫城,金顶赤壁的紫禁城等等。 此时的色彩不仅仅代表着祈福与愿望,更象征着神权、等级和阶层。
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色彩的运用和影响仍然有限。
开放空间通常具有四方面的特质:
开放性:即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 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是可以方便进入到达的;
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
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供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
2013-9-25
5.4.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职能
可开放空间的评价并不在于其是否具有细致完备的设计,有时未经修饰的 开放空间,更加具有特殊的场所情境和开拓人们城市生活体验的潜能。 城市开放空间主要具备以下职能: ——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2013-9-25
5.6.2城市色彩设计的意义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要素,在城市建设和环境改善中的作用突出。其设 计意义如下:
1)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反映 2)城市色彩可以辅助城市空间的形成
3)城市色彩对形体的调和是一种重要的补救措施
2013-9-25
5.6.3城市色彩设计的原则
1)城市色彩设计要体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美
开放空间可分为自然与人为两大类,自然景观包括天然旷地、海洋、山川等, 人为景观则包含农场、果园、公园、广场与花园等。 ——艾克伯
5.4.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职能
综上所述,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 (如道路等)、公园绿地、娱乐空间等。
2013-9-25
5.4.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职能
建筑设计还应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
2013-9-25
5.5.2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和管理
从管理和控制方面看,城市设计考虑建筑形态和组合的整体性,乃是从一 套弹性驾驭城市开发的建设的导则和空间艺术要求入手进行的。(这种驾驭不
是刚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形体开发框架)
(2)整体性和系统性保障
(3)具备一定的更新可能性 (4)综合化、工业化和标准化
201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