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CAD矿图编制标准说明

煤矿CAD矿图编制标准说明

煤矿CAD矿图编制标准说明目录第一章矿图技术管理及制图技术 (1)第一节矿图技术管理的一般规定 (1)矿图的基本要求 (1)第二节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和专用矿图 (2)一、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 (2)二、生产矿井必备的测量图 (2)三、生产矿井必备的地质图 (3)四、生产矿井必备的储量管理图 (3)五、生产矿井必备的水文地质图 (3)六、生产矿井必备的通风防尘系统图 (3)七、生产矿井必备的机电运输系统图 (4)第三节各种矿图的绘制内容及注记要求 (4)一、井田区域地形图 (4)二、工业广场平面图 (5)三、采掘工程平面图 (6)四、主要巷道平面图 (7)五、井上下对照图 (7)六、矿井地面控制网图 (8)七、矿井地形地质图 (8)八、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8)九、矿井地质剖面图 (9)十、矿井煤(岩)层对比图 (9)十一、矿井分水平地质切面图 (10)十二、矿井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0)十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11)十四、矿井充水性图 (12)十五、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13)十六、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14)十七、矿井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15)十八、矿井防治水系统图 (15)十九、通风、防尘管路系统图 (16)二十、机电运输系统图 (16)(一)图纸图签要求: (16)机电运输系统图图签格式 (17)(二)供电系统方框图 (17)(三)配电(供电)系统图 (18)(四)排水管路系统图 (19)(五)通信系统图 (19)(六)压风管路系统图 (20)(七)提升运输系统图 (20)(八)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21)第二章煤矿矿图图例 (22)第一节图例的相关规定 (22)第二节图例的一般要求 (22)第三节符号的绘制 (23)第四节注记 (24)第一章矿图技术管理及制图技术第一节矿图技术管理的一般规定矿图的基本要求1、煤矿地质测量图(以下简称矿图)的技术管理必须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矿图绘制的内容、精度以及绘制的方法、标准,必须符合煤矿地质、测量的有关规程及《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的规定。

规程上没有明确要求的,可按本规定的要求进行执行。

2、绘图工作必须在各级总工程师和地测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

各级领导应重视绘图工作,配齐(足)绘图人员,设置设施齐全的专门绘图室,以保证绘图质量和绘图效率。

3、绘图工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绘图员要认真学习业务,掌握有关技术标准,严格按规范作业。

4、图纸的幅面尺寸执行GB/T1468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规定,地质测量坐标格网一律采用100×100mm。

5、采掘工程平面图必须按自然分层绘制。

厚煤层,采用人工分层开采的矿井,在一张图上不得超过三个人工分层,并分别用不同符号或颜色区分。

6、矿图原则上以自然井口(采区)划分图幅,但较大采区也可分幅绘制。

矿图的图幅和格网线方向可根据各矿井的具体情况确定,但应符合下列要求:1.便于长期保存;2.便于绘制和使用;3.同一矿井矿图的图幅应尽量一致。

7、矿图绘制要达到以下要求:1.尽可能采用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助制图;2.绘制的线条均匀、圆滑,接头吻合,点线、虚线间隔大小一致,平行线间距相等。

3.各种文字、数字注记规范。

字隔,字向符合要求。

注记必须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不准用繁体字、自选字和别字;4.颜色标准,着色均匀;5.内容齐全、完整,几何关系正确。

8、标准图幅的图纸均按210×297mm(即A4)规格,自由分幅非标准图幅的图纸可统一规格折叠。

所有图纸应将图签露在外面,以手风琴式折叠,装入图袋。

每套图以矿井为单位,并附有目录表。

第二节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和专用矿图一、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1、井田区域地形图,比例尺1:1000~1:5000。

2、工业广场平面图,比例尺1:500~1:1000。

3、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

4、主要巷道平面图,比例尺1:1000~1:2000。

5、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2000~1:5000。

二、生产矿井必备的测量图1、矿井地面控制网图,比例尺可根据各矿井的具体情况确定。

三、生产矿井必备的地质图1、矿井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2000~1:10000。

2、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

3、矿井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1:5000。

4、矿井煤(岩)层对比图,比例尺1:200~1:500。

5、矿井水平地质切面图,比例尺1:2000~1:5000。

四、生产矿井必备的储量管理图1、矿井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比例尺1:1000~1:5000;五、生产矿井必备的水文地质图1、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比例尺1:2000~1:10000。

2、矿井充水性图,比例尺1:2000~1:5000。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500。

4、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1:5000。

5、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比例尺1:2000~1:5000。

六、生产矿井必备的通风防尘系统图1、矿井通风系统图,示意图2、矿井防尘管路系统图,示意图七、生产矿井必备的机电运输系统图1、供电系统方框图。

2、井上配电系统图,具体张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3、井下配电系统图,具体张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4、排水管路系统图,具体张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5、通信系统图。

6、压风管路系统图。

7、提升运输系统图。

8、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第三节各种矿图的绘制内容及注记要求一、井田区域地形图1、各级平面和高程测量控制点,注明点号、高程。

2、居民区,包括各类房屋、窑洞和各种公共建筑设施等,单独或总体注记名称。

3、重要的独立地物。

如井口(包括废弃不用的井口和小煤窑井口,并注记名称)、钻孔(注记编号)、烟囱、水塔、电线杆(塔)和坟地等。

4、各种管线和垣栅。

如高低压输电线、通讯线、煤气管道、围墙、铁丝网和篱笆等。

5、各种道路。

如铁路、轻便铁道、架空索道、公路、大车道和乡村路等。

注记铁路及主要公路名称。

6、水系及其附属设施。

如河流、湖泊、水库、沟渠、输水槽、桥梁、渡口、泉和水井等。

注记河流、湖泊、水库及主要沟渠名称。

7、以等高线和符号表示的地表自然形态及由于生物活动引起的地面特有地貌。

如塌陷坑、塌陷台阶、积水区、矸石山(堆)等。

8、土质和植被情况。

9、各种境界线。

如省、市、县界,煤矿占地边界等。

二、工业广场平面图1、测量控制点(平面和高程)。

注明点号及高程。

2、各种永久和临时建(构)筑物。

如办公楼、绞车房、井架、选煤厂、锅炉房、机修厂、食堂、仓库、储木场、水塔、烟囱、贮水池、广场和花园等。

注记主要建(构)筑物名称。

3、各种井口(包括废弃不用的井口),并注明名称及高程。

4、各种交通运输设施。

如铁路、轻便铁道和公路等。

注记主要铁路及公路名称。

5、各种管线和垣栅。

如高低压输电线、通讯线、煤气管道、围墙、铁丝网和篱笆等。

6、供水、排水和消防系统。

如排水沟(渠)、下水道、供水管、暖气管和消火栓等。

7、隐蔽工程。

如电缆沟、防空洞、扇风机风道等。

8、以等高线和符号表示的地表自然形态及由于生物活动引起的地面特有地貌。

如塌陷坑、塌陷台阶、积水区、矸石山(堆)等。

若地形特别平坦或工业广场很平整,不便以等高线表示时,要适当增加高程注记点的个数。

三、采掘工程平面图1、井田技术边界,保安煤柱及其它边界线,注明名称和批准文号。

2、本煤层及与开采本煤层有关的巷道(主要巷道应注明名称和月末工作面位置,斜巷应注记倾向和倾角,巷道交叉口、变坡以及平巷等特征点,在图上每隔50~100mm应注记轨面或底板高程)。

3、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注记工作面月末位置、平均采厚、煤层倾角、开采方法、开采年度;丢煤区应注明丢煤原因和煤量,注销区应注明批准文号和煤量。

4、导线点和水准点,注明点号和高程;临时点根据需要注记;5、钻孔、勘探线、煤层露头线、风化带、煤层变簿区、尖灭区、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区、煤厚点、煤样点以及实测的主要地质构造。

6、发火区、积水区、煤及瓦斯突出区、冒流砂区等,应注明发生时间等有关情况。

7、井田边界外100m以内的邻矿采掘工程和地质情况,井田范围内的小煤窑及其开采范围。

8、根据图面允许和实际要求,还可加绘煤层底板等高线、地面重要工业建筑、居民区、铁路、重要公路、大的河流、湖泊等。

9、在送审年检的图纸中还必须加注记各个井口的坐标。

四、主要巷道平面图1、服务于全矿井的井巷工程及主采煤层的采区巷道,按照采掘工程平面图应绘出的8项内容中的第1、2、4、5、6项内容。

2、水闸墙、水闸门、永久风门、防火门、突水点和抽放水钻孔等。

五、井上下对照图1、井田区域地形图规定的主要内容。

2、井下主要开采水平的井底车场、运输大巷、主要石门、主要上下山、总回风道和采区内的重要巷道;回采工作面及其编号(对于开采煤层群的矿井,视煤层间距和煤层倾角,只绘若干层煤或最上一层煤及最下一层煤的工作面)。

3、井田法定的边界线、保安煤柱的围护带和边界线。

4、在送审年检的图纸中还必须加注批准的矿界坐标及各个井口的坐标。

六、矿井地面控制网图1、为矿井生产(建设)所布设的矿井地面控制网,矿井附近的各级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近井点的位置、名称和网形布置,控制点附近的重要地物等。

2、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列表说明地面控制点的坐标、等级等情况。

七、矿井地形地质图在井田区域地形图的基础上加绘:1、剖面线、钻孔、探槽、探井、矿井和小窑位置,主要开拓巷道。

2、地层分布范围、代号、接触关系,标志层、煤层露头线及层号,断层、褶曲轴,岩浆岩分布范围及代号。

八、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地层名称[系、统(群)、组、段]、层序、厚度,岩性柱状及含水性。

2、煤层层位、名称,煤厚。

3、地层接触关系。

4、煤和岩性描述。

说明:1.煤厚、层间距、地层厚度均注记最大、最小和一般厚度。

2.当资料发生大的变化时,应及时补充修改。

九、矿井地质剖面图1、水平高程线、剖面线方向、1~2条经纬线、煤柱线。

2、剖面切过的地形地物。

3、剖面切过的全部钻孔及附近的投影钻孔,槽、井探工程,全部巷道、采空区。

4、地层分界线,煤层、标志层、断层、褶曲轴及其名称代号。

5、煤层风、氧化带界线。

说明:1.钻孔必须绘岩性符号。

2.每年填绘修改一次。

十、矿井煤(岩)层对比图1、对比基线,岩性。

2、煤层厚度及底板高程。

3、煤层、标志层名称及底板连线。

说明:1.标志层不明显、对比不可靠的矿井,新老钻孔全部参与对比;对比简单矿区,钻孔可酌情选用,测井曲线可不附。

2.若钻孔资料不足,可用穿层巷道的实测资料参与对比。

3.编制矿井生产地质报告时,应对本图进行修改补充。

十一、矿井分水平地质切面图1、通过本水平的钻孔、勘探线、石门剖面线,井田边界及本水平与煤柱交面线的水平投影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