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12暑-19-材料作文的结构-徐炽喜

语-12暑-19-材料作文的结构-徐炽喜

材料作文的结构知识梳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四种模式。

此外,还有起承转合式、引议提联结等结构模式。

而本次课主要学习议论文层进式结构。

一、层进式结构模式【一】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即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具体地说议论文的常格是:三五十言,引出论点;六七百言,层层分析,或从正到反,或从古至今,或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再以三五十言,归纳总结,照应文题,深化主旨,或发感慨,或作号召,或警人深省,收束全文。

提出论点后,“为什么”与“怎么办”这两部分的论述,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

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样做的方法。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需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办”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

如果文章侧重于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一般提出论点后有两种思路: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证;如观点是“我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侧重谈“读书”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盲目‘哈韩’的做法并不好”,那就重点谈“不好”的理由,或“盲目二、层进式结构模式【二】即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即“摆现象——析危害/好处——挖根源/本质——指办法”的格式。

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从现实入手,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

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三、层进式结构模式【三】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如:注释: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论据。

经典考题(一)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积极进取,道家主张看淡放下。

历代许多士人深受其浸润,当今社会也有不少人经常提及这些话题。

(2014年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训练目的:学习运用层进式结构模式【一】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为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怎么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结尾重申观点(二)根据下面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南京大学在校庆前夕将移植牛顿故乡林肯郡的苹果树枝。

校庆办说,届时,“砸中牛顿的苹果也将有可能砸中南大学生”。

引进牛顿的苹果枝,并非该大学首创。

天津大学校长就曾剪下“牛顿苹果树”的枝条带回校园;李嘉诚转赠的“牛顿苹果树”枝条也已落户汕头大学。

(2013年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训练目的:学习运用层进式结构模式【一】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为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怎么办)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结尾重申观点佳作展示: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世间盛传牛顿被苹果砸中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我以为也只是流传罢了,不想几所大学竟已经将枝条移植了来,几所大学的莘莘学子将“有可能被砸中牛顿的苹果砸中”。

昔日牛顿所靠着的那棵果树早已零落成泥,去年我去剑桥参观的时候有幸看到了那棵果树的“儿子”,当地的学生很热情的为我介绍了那棵种子来源自“牛顿果树”的苹果树。

可惜的是它并不高大,连两米也没到,枝叶也并不繁茂,在盛夏的七月末,上面没有任何果实,连结个果的志向都没有表现出来呢。

由此看来,南大的那株树枝想要长出砸中南大学生的苹果可要加倍努力了!笑。

相比无足轻重的树枝,更加重要的应当是牛顿敏而好学,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牛顿自然不可能被砸中后突然总结出一条经典定理,他在探求真理的路途上疾驰,却在终点遇到了询问谜底的狮身人面。

坠落的苹果与牛顿充满智慧的脑袋相撞,获得的灵感也只是最后谜语的答案罢了。

科学的探索永远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牛顿的苹果”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之后造就成功的百分之一的灵感,而非一步登天,造就奇迹的法宝。

被物体砸中的人恒河沙数,却只有一个牛顿;每天洗澡的人数以万计,却只有一个阿基米德;见过吊灯摇摆不定的人不计其数,却只有一个伽利略。

在细节中诞生的奇迹有太多太多,我们能够移来牛顿的果树,能够移来伽利略的吊灯,能移来阿基米德的浴缸,但即使我们移来了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造就一个牛顿。

因为果树因牛顿而闻名于世,没有了牛顿它一钱不值,而牛顿却可以因为其他的东西而灵感迸发。

不会自主思考的人,即使在牛顿果树的荫蔽下也终将一事无成,因为灵感前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历程看似无用功,却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南大与其费尽力气移来一株果树,倒不如试着营造一种勇于思考,乐于思考的校园气氛,若是学生沉浸在思考中,又怎么会需要牛顿的果树结出果实来“砸中”他们呢?说不定会出一株南大的果树吧!又何必枉费力气呢?剑桥的那棵果树只是静静的在那里,没有保护措施也没有介绍牌一类的东西,若不是当地的学生介绍,我绝不会注意到这棵普通,不起眼的果树。

剑桥的学生对它也不以为意,相比几所大学的大费周章,这种宁静的思考氛围才是“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原因啊!【得分】67分能力提升(一)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2013年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训练目的:学习运用层进式结构模式【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挖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