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期末复习题历史

八上期末复习题历史

11〜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练习卷2011年12月说明: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

可查阅所带教材、资料,但不得相互讨论和互借资料。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有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五四运动2. 下图所示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

其中“火劫”发生在A•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A. 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B. 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D. 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了行省4.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A. 地主阶级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 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5. 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晚期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6. 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7. 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A. 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8.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 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 实现了民族独立9.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10.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A.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11.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 大的分歧”这表明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 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12. 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 的是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 D.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13.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下列选项搭配不 正确的是 A.李鸿章一洋务运动 B.魏源一戊戌变法C.孙中山一辛亥革命D.陈独秀一新文化运动14.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

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 它的谜底是A.五四爱国运动B. 中国共产党成立C.红军长征胜利D. 新中国成立15.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 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 战的战斗情景16. “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谁 敢当。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④⑥③⑤B. 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1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 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8.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下列歌曲在中国 A.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D.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9. 右上图的材料说明2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解放战争, 列搭配正确的是 A. 九一八事变一一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A.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B.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C.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D.抗日战争全面胜利20.出现右图的场面是因为A.百团大战振奋了人心B.台儿庄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C.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D.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井壽亡,不歸陰走・―令C. 台儿庄大捷一一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百团大战一一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22. 右图,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

当时, 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23. 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A.北伐战争B. 十年内战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24.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 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5. 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 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二、材料解析题:综合材料,根据题目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6. (16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 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① 图② 图③(1) 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分)(2) 图①和图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分)(3)图②“公车上书”的领导人是谁? “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分)(4)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 2分)(5) 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2分)参考答案:(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分)(2)图①是巩固清王朝统治,更好地维护封建制度,图③则是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分)(3)图②的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2分),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2分)(4)从学器物到学 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

(2分)(5)中国近代化之路(2分)年靑新27. (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红,创建四军建奇功。

”一一引自红军一段歌谣材料二:“三大主力军,西北高原胜利会合了。

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

团 结我们工农红军全部的力量……” 一一红军歌曲《会师歌》(1) 材料一中这段歌谣涉及到哪三个重要历史事件? (6分)(2) 从井冈山开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指什么?( 2分)(3)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大主力军”胜利会师的地点。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合对中国 革命有何重大影响? ( 2分)参考答案:(1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6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革命道路。

(2分)(3)甘肃会宁(1分),重大影响:(要点)时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或见课文内容)(1分)28. (12分)岁月流逝,图片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图一所示是在哪一次侵略战争后签订条约的场景?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危 害? ( 2 分)(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请在下面年代标尺标出“新阶段”的起止时间,并写出“新阶段”的名称。

(4分)(3)图三所示会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会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分)(4) 图四反映的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一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 议的名称是什么?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作用?(4分)幵夭辟地:2091950 年》洱伙与刊黑於闊轻竹弋竹JL 杀约$图二图一 图三 图四91分)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3)遵义会议(2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分)(4)中共七大,(2分)作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指明了方向。

(2分)29.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 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 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 为了实现材料一中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等采取了什么行动?( 2分) (2) 请列举材料二中的“两个战场”各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的名称,并从材料二中总结出保 证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6分)(3) 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分)参考答案:(1)西安事变(2分)(2)(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4分)全民 族抗战(2分)(3)渡江战役(2分)(4)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 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腐败,不得人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