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_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了他们抽签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它们来表述事情的发生情况。

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

2.二组展示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并上网查阅了资料,认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生2:我们小组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

我们在家都进行了抛硬币试验,下面是我们的记录。

生1和生2抛了100次,生3和生4抛了200次,发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很接近。

我们还上网搜集了数学家抛硬币的试验,他们抛的次数几千甚至几万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0.5.
生3:我们也研究了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骰子上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每个面朝上的几率是六分之一,而大于3的数字有三个,小于三的有2个,所以对男生不公平。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还制作了一个大圆盘,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六份,分别标上六个数字,大于三的数占了三份,可以用六分之三表示,小于三的数字占了2份,可以用六分之二表示,六分之三大于六分之二,所以这个规则对男生不公平。

大家看明白了吗?
师:怎样修改这个规则就公平了?
生:女生的不变,掷出大于3或等于3的数男生获胜,都是六分之三,这样就公平了。

生:也可以改成掷出的是偶数女生赢,掷出的是奇数男生赢。

生:可以改成每人掷一次,谁掷的数大,谁就获胜。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动手操作,还上网查阅了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抛硬币的方法分糖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3.三组展示
师:可能性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这一知识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还用于军事方面。

看古代大将军狄青,(狄青,宋朝时的一名大将军,他勇而善谋,每次战争他都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
立下卓越战功。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一击制胜。


师:想更多的了解狄青大将军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狄青大将军平侬智高之乱,感受数学可能性的魅力吧。

(在狄青征讨侬智高时,由于前将领几次征讨失败,士气低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狄青使用一百个特制的铜钱祈求神灵保佑,许愿如果这次能胜,抛出去的铜钱正面会全部朝上。

结果狄青在众目睽睽下挥手撒下一百枚铜钱,果然正面朝上。

于是官兵欢呼雀跃,士气大振,狄青率领士兵一举打败了侬智高。


师:对于狄青大将军同时抛出去的一百枚铜钱正面全部朝上,有的同学表示疑问,有的同学认为不可能,针对这一问题,同学们也进行了课前研究,下边请三组同学汇报。

生1:我们小组经过研究,认为狄青大将军同时抛出去的一百枚铜钱正面全部朝上几乎不可能。

下面请看我们研究的成果。

生2:如果抛一枚硬币,会有正反面两种情况,如果同时抛2枚硬币,会有四种结果,2×2=4, ,如果同时抛3枚硬币,会有8种结果,2×2×2=8, 如果同时抛4枚硬币,会有种16结果,2×2×2×2=16 生3:我们不仅动手操作,还发现了两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每增加一枚硬币,拋得的结果是前面结果的两倍。

第二个规律是同时抛几枚硬币,就有几个2相乘种结果。

生4:同时抛出去的铜钱越多,结果就越大,正面朝上的次数只占其中的一份,可能性就越小,所以我们认为狄青大将军同时抛出去的一百枚铜钱正面全部朝上几乎不可能。

师追问:既然可能性那么小,狄青又是怎样做到的呢?(通过追问迫使学生想到前提条件发生改变,两面都是正面。


师:狄青大将军就是巧用可能性,鼓舞了士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有智有谋的大将军。

(三)拓展应用(多媒体呈现多层次练习)
师:同学们经过课前的研究、小组展示、全班汇报,对可能性问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巩固
《可能性》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可能性》效果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因此,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体验。

按照我对教材的理解,并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

首先设计好前置小研究,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经历小组汇报,并加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问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调控才能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二、有意义的练习及作业的设计要考虑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手段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能性》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开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后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在概率知识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采用小课题研究形式,学生通过课前的研究,小组汇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同时根据学生喜欢的历史人物,实际设计研究内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在思考中感悟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了解影响概率的各种因素。

《可能性》评测练习
1、
我上这辆公交车,会不会有座位呢?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可能。

人类登月计划我们人类现在可以
搬到月球上生活吗?
2、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二、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一定摸到黄球。

不可能摸到红球。

可能摸到黄球。

可能摸到红球。

一定摸到蓝球。

可能摸到蓝球。

不可能摸到蓝球。

不可能摸到黄球。

3、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

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

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4、设计抽奖
喜盈门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决定举办抽奖活动,抽奖规则是:凡是购物一次满50元,有一次抽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一个抽奖箱里放4个球。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会怎样放球?说出你的理由
《可能性》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有关数学概率的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应该是不错的,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而且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分组汇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课之后,我总觉得有遗憾,第三个汇报内容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感受事情发生的概率,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

其实这一环节,我在试教时已经发现,在本班的上课中,我已有强调,也许还是强调的不够到位。

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一定的差距。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可能性》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判断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并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进行表述。

2.认识等可能事件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理解随机现象,了解影响概率的各种因素,学会用列举法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可能性的大小。

4.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