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LC串联电路教案50836

RLC串联电路教案50836

课题: R-L-C 串联电路科目:《电工基础》
课型:新课
课时:45分钟
授课教师:王志庆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班级:电子信息074
授课时间:2008年5月7日下午第一节芜湖市职教中心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主题展开教师引导观察在纯电阻电路中:
在纯电感电路中:
在纯电容电路中:
【板书】R-L-C 串联电路
定义: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所组成的电路,叫做
R-L-C串联电路
【投影】
学生思考
回答
学生观看
投影内容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设问,
为引入后
续新课内
容铺垫
利用多媒
体营造氛
围,创设
情境,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启发提问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设疑引入新知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
引入新知【投影】U
L
U
R
I
U
C
【板书】
1、当X
L
>X
C
时,则U
L
>U
C
,端电压应为三个分电压的
相量和,如图:
【投影】
【讲析】
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超前一个小于900的角,电路呈
感性,叫做电感性电路。

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
>0
【板书】
2、当X
L
<X
C
时,则U
L
<U
C
,则相量关系如图:
投影加深印象
学生观看投影
观察思考
学生观看投影
观察思考
提示学生,
注意重点
通过投影
有更加直
观的理解
通过提示,
引出下一
步新的知
识点
R
X
X
arctg
U
U
U
arctg C
L
R
C
L
-
=
-
=
ϕ
式中:
Z X X R C L =-+22)(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讲解 分析
讲解 I Z U =
此式为R-L-C 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 Z | 也具有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性质,其单位是欧姆(Ω),称之为电路的阻抗。

感抗和容抗之差叫做电抗,用X 表示, X=X L —X C ,单位也是欧姆(Ω)
【讲析】
将电压三角形各边除以电流I 可得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阻抗三角形。

【投影】 【讲析】
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是相似形, | Z | 与R 的夹角ϕ也叫做阻抗角,它是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例题分析】
RLC 串联电路,已知R=30Ω, L=127mH, C=40μF, 电源电压u=220 √2 (sin314t+20º)V 求: (1)电路的感抗、容抗和阻抗; 配合教师完成公式的推导和归纳
学生观察思考 配合教师完成
学生思考问题,
与教师共同解

运用已知 探求新知,从而培养 学生独立 获取知识 的能力。

引导学生 思维向纵 深发展, 使自己的 教学行为
得到有效 跟进
通过实例
进一步加
深学生对
I
U X X R z C L =-+=
22)(2
2X
R z +=R
X X arctg U U U arctg C
L
R C L -=-=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市级公开课,就这节课而言,从准备到完成共历时一个多月。

在这段时间里,我或是在电脑前修改课件,或是与同事们共议课程。

我真实地感受到上好一节课的不容易,更加对教师这个行业倍加热爱。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在语言表达、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应变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完成的那刻看着学生们脸上学有所成的笑容,我真的觉得他们好可爱。

我也深深领悟到今后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发展出发更贴近学生。

那种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改变,把学生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交流,最大限度的让课堂“活”起来。

本节课教学中我认为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但是缺乏浓厚的课堂氛围;
2、在教学方法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没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意识及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做到:营造适合“问题提出”的民主环境,留足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时空,鼓励大胆发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

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在发扬长处之外,不足之处有待于注意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我想学生的进步才是老师最愿意看到的。

—欢迎下载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