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PPT课件

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PPT课件

教育科研往往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系统的可复 现性差,提高研究的信度本身是一件既重要,又复杂的课 题。
16
有效性—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的其他总体条
件、时间、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基础。如果结果不能被解
释,也就不大可能被推广。但仅有内在效度,推 广的条件、背景也会受外在效度的限制。
第一章 绪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o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历史 o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o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o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方法和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
1.哲学思辩的研究方法: 人们在自己的经验或看到有关教育现
象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 成自己的观念或判断乃至系统的教育 思想 。
度(external validity)。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被有把握精确解释的范
围,是对结论准确性的解释。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可 以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是对结论普遍性的解释。
内在效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在效度的先觉因素,反 过来我们也可以从外在效度推测内在效度的高低。
15
信度(reliability)
案例三
最牛的投稿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 能看懂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且根 本不需要修改。
实例:美国科学院院士克里斯托弗 西姆斯 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 《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 投给了杂志,结果编辑找不到审稿人,最 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审稿报告这样写的 “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 我检查了其中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 所 以,我猜应该发表。”
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重复,这是 信度问题。当我们说一个研究的成果是“真”的话,它应 当得到信度的保证。也就是说,研究成果要有效度,首先 应当有信度。信度也可以分为内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 和外在信度(external reliability)。
内在信度是指不同研究者在同一环境下能否达成一致 的意见,所以也有人称为协同程度;外在信度则表示一个 研究者能பைடு நூலகம்在相同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
实例:张五常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 在当年JIE《法与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
案例二
最牛的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 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 们紧张到恍惚,认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 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20世纪最 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 成员里昂惕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瓦西里,我们通过了吗?”
附:哲学思辨研究案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 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经验研究:用调查、实验等科学方法所得 到的事实来说明问题。
框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选题和文献法 第三章 教育研究设计 第四章观察法 第五章调查研究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
第六章实验法 第七章 统计法 第八章 测量法 第九章 行动研究 第十章 研究成果的表

引文
最牛的博士论文就是在答辩之前就已经发 表在最权威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 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附:调查研究的案例
1984美国总统选举预测与实际结果的比较(%)

里根 蒙代尔
《时代》
64 36
《今日美国》
63 37
《纽约时代周刊》
61 39
盖洛普民意测验/《新闻周刊》59 41
实际结果
59 41
《华盛顿邮报》
57 43
哈里斯民意测验
56 44
罗珀民意测验
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研究和解决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
题。 ㈡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任务 1、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 2、开展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3、深入研究当代教育待解决的问题。 4、开展教育改革实验。 5、开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6、进行跨文化比较教育研究。 7、进行未来的教育预测研究。 8、开展学科教学研究。
层次性:宏观(理论)、中观(制度)、微观(操作)三个层面 来进行。
㈡实践性与应用性 教育、教育研究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性活动。 ㈢群众性与日常性 ㈣有效性和可靠性(效度和信度的概念)
效度(validity)
我们说某个研究是有效的,是希望它基于事实和证 据……效度又分为内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和外在效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
一、概念解读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一、概念解读
㈠ 科学研究: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探索社会和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㈡ 教育科学研究: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 原理和方法,探寻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 实践活动。
55 45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㈠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㈡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

㈢教育科学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新课程视野下教师的角色要求:

1、知识的传授者;

2、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教与学的研究者。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
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 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 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 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既是知识的体系,又是行为规律。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㈠ 综合性与层次性
综合性: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紧密相连,所以, 对教育现象的考察,需要从多角度来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