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月上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件 3

10月上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复习课件 3


浮夸风
“大跃进”时壁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在“大跃进” 的脚步步步进逼的 情况下,毛泽东和 党中央又萌发了改 变农村基层组织结 构,实行“人民公 社”的念头,使 “乌托邦”式的理 想在中国变成了现 实。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秋) 2、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3.
思考:一五时期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地理分 布有什么特点?分析其原因。
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 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 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 指数为:美国2.8%,英国 4.1%,中国18%;钢为:美 国3.9%,英国5.7%,中国 31.7%;原煤为:美国0.4%, 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 电量为:美国9.1%,英国 7.8%,中国21.6%。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文革时期)
1949年开国大典 之日,……广场上万 众欢腾,毛泽东的表 情却始终凝重,此刻 的心情按他自己说是 “又愉快又不愉快”。 毛泽东后来解释: 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 的,但是总觉得中国 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 决,因为中国很落后, 很穷,一穷二白。
——《亮剑天安门——从国庆阅 兵看新中国武器发展历程》,《 世界军事》2009年第11期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
严峻形势: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原因:帝国主义掠夺、国民政府收刮、战争破坏 恢复:三年完成恢复经济的任务 措施: 农村—土地改革 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 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工商业 意义: 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1965)
(1)背景: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 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成就: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1965年国家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取得重大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材料一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状况如何? 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2.“一五”计划的完成(1953-1957年)
3.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1953-1956)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秋)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建立;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 (2)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 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评价: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但八大确定的路线未能坚持下来。
1957年11月6日,赫鲁晓夫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 的报告中正式提出15年内赶超美国的口号。同时还宣称: “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的将来的 事情了。”正在苏联进行国事访问的毛泽东,也不甘落 后,提出中国在15年内赶上英国的宏伟目标。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秋)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
2. 一五计划(1953-1957)
(1)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4)成就: 建成四大重点企业;完成三大改造 (5)意义: 形成东北重工业基地,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 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8年的总路 线、大跃进、 人民公社,在 当时被称为三 面红旗。
实际上是经济 建设中的三个 严重失误。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秋) 2、失误: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2)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时大量砍伐树木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 产” “一天等于20年,共产主 义在眼前 ”
(宣传画)
浮夸风
最大的水稻“卫星”在广西环江县, 号称亩产65217公斤。 安徽省枞阳县一块号称亩产1.6万斤的“卫星田” 最大的小麦“卫星”在青海蹇什克农场, 地里的稻子实际上是从各处移栽来的 。 号称亩产4282.5公斤。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2.“一五”计划的完成(1953-1957年)
3.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1953-1956)
(1)原因 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主要形式 农业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 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赎买
2014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6年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1992年)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92年至今
事例探讨
• 事例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 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 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 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 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 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 去了。 • 事例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 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 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 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 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 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2)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 ①原因: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②中心: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 ②表现:在农村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 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 谓大,就是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 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 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 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 毛泽东说:“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吃 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 饭、穿衣、住房子上实现共产主义。公共食堂, 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 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 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 都被收归社有。 “共产风”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 美国 印度 (1952年) (1950年) (1950年)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②增强国防的需要 ③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2、失误
(1)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思考: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其精神与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否一致? 为什么??
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秋) 2、失误要形式: (3)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结果: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变 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5)失误:急于求成,速度过快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过渡时期)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 ①原因: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②中心:大炼钢铁
9000万吨
大 跃 进 时 期 的 炼 钢 指 标
高指标
3000 万吨
535 万吨
1070 万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全民炼钢铁
这是“小土群”在炼钢铁
河北邯郸郊区酒务楼村的农民报名入社
公私合营企业
私人资本在中国的“绝 种”,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北方的代表人物是乐松生,他 是国内最出名的百年药号同仁 堂的总经理,南方的领头者则 是最大私营企业集团上海申新 公司的荣毅仁,他们先后都当 上了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副市长, 一时人称“北乐南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