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解析】【分析】【详解】(1)利用速度公式v=st.(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s AC=10.0cm,t AC=3s,v AC=ACAC 10.0cm3sst==3.3cm/s=0.033m/s.【点睛】(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t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m/s;(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来源】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svt=小 40.0 0.32 不可以【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vt=。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AB段的路程是ABs=80.0cm-40.0cm=40.0cm[4]AC段的路程是ACs=80.0cm=0.8m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是0.8m0.32m/s2.5sACACACsvt===(4)[5]由于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得到小车在BC段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对于小车在B点是有速度的,速度不是零,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cm、v AB=_________m/s;(4)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5)AB、BC以及AC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 AB”、“v BC”和“v AC”表示);(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
(选填“大”或“小”)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s t 小 方便计时 0.4 0.2 偏小 v AB < v AC < v BC 变速 大 【解析】【详解】(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4][5]由图知,小车通过AB 、BC 、AC 走的路程s AB =10.0dm−6.0dmm=4.0dm=0.4ms BC =6.0dm−1.0dmm=5.0dm=0.5ms AC =10.0dm−1.0dmm=9.0dm=0.9m所用的时间t AB =15:35:22−15:35:20=2st BC =15:35:23−15:35:22=1st AC =15:35:23−15:35:20=3s速度v AB =AB AB s t =0.4m 2s=0.2m/s v BC =BC BC s t =0.5m 1s=0.5m/s v AC =AC AC s t =0.9m 3s=0.3m/s (4)[6] 小车到达C 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 t算出的速度偏小。
(5)[7]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 v AB < v AC < v BC 。
(6)[8][9]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_____斜面的坡度很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图甲、乙是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2s和全程路程1s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2)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_____cm/s,小车通过斜面全程是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时间甲 22.5 变速【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乙图全程的路程等于车长和车通过的路程之和,所以小车的路程测量值比实际路程大,正确的是图甲。
(2)[4]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2245cm 2sst==22.5cm/s [5]小车通过斜面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1=1190cm 3sst==30cm/s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路程是s3=90cm-45cm=45cm 下半程的时间t3=3s-2s=1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3345cm 1sst==45cm/s 由于v3>v2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5)v BC_____v AC(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 时间 40.025.0小同一位置(同一高度)>B【解析】【分析】(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vt=;(2)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已知t AB,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4)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5)从静止开始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据此解答;(6)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详解】(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vt=;分段测量时间误差太大,所以要多次测量.(2)由图示可知:s AB=80.0cm-40.0cm=40.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 AB=1.6s,AB段的平均速度:40.0cm25.0cm/s1.6sABABABsvt===;(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v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开始下滑.(5)小车从静止开始的释放,速度会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v BC>v AC,(6)A图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 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答案】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蓝黑绿不能白【解析】【详解】(1)实验一: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3)实验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7.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准确确定_______________;(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选填“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蜡烛;(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_____像;(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