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 1 页 共 5 页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内容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
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
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
极意义。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
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 课堂教学 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
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
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
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
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
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
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
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并对学习与教学提出了
许多新的见解和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
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一、学习是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
过程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反对机械反映论。它认为认识
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
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主义提出
第 2 页 共 5 页

了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意义建构"的独特观点。以"建构"观念取代
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反映"的观念更能体现学习的本质特征。因为"
反映"是从客体的角度来看问题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
体性和符合性;而"建构"则强调主体性和选择性指出了学习作为
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心在于学生的"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建构知识的学
习环境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
共同建构是通过社会建构的机会发生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进
行。这一观点强调了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
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
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要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就
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学习环境。"天才只有在自由
的空气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营造建构知
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
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
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这种观点尊重学习者个体
的观点与个性把学习者看作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虽然每个
个体都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又都有其独特的内部文化。
第 3 页 共 5 页

这种内部文化既是学习者个体后继发展的基础又影响着个体后继
发展的状况。这种观点是对传统教学个体发展观的突破与超越是
对传统个体发展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社会决定论的一种扬
弃。因为从个性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双重统一是能动
性与受动性的双重统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 传统的学
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
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而建构主义理
念彻底转变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
性、独立性以及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
的根本变革。 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就是针对每个人的教育就是以人
为本的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育。人性中最重要的因
素是个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
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育不能只关注那些可能会成
为"精品"或"极品"的部分尖子生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
育应面向全体又要从"每一个"个体开始既要关注那些可能成为"家
"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成为"匠"的多数学生。在教学中要承认
差异尊重差异研究差异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
如果学生的学习发展被老师牵着走教师不顾及学生不同知识生长
点上的差异接受来自同一个信息源的信息这种求同式的教学是制
造"标准件"的典型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个体接受的差异被摒
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践踏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当代
第 4 页 共 5 页

教育提倡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主张"因人施教"、"率性而教"的个性
教育。只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才能促进整体的全面发展。
3.发展不断建构的认知过程
"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成长的努力。""教某人学
习这些学科主要并不是要他记住那些成果毋宁说是要他参与建构
知识的过程。我们教一个科目并非要建立这个科目的许多小型活
动图书馆而是使每一个学生自己有条理的思考参与获得知识的过
程。""认识是一个过程决不是一个结果。"可见建构主义理论把学
习看作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方面主体按照自身
的知识结构同化、建构客体使客体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另一方
面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又使主体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容量提高认
识能力。这种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态发展进程。发展无
限学习无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提倡在学生的
学习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
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这样建构主义教学就成为一种发展性
教学而不是一种适应性教学。
二、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
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
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
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
台。
第 5 页 共 5 页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
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
主要是对一些事实现象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建构主义以
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和学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心理学
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
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
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
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
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
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
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
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
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