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复习题B1.采收的生药如何进行产地加工?2.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3.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是什么?4. 如何从性状上区别味连、雅连、云连生药?5. 生药的贮藏有哪些方法?6. 简述川乌炮制的原理及目的。
7. 简述黄柏的性状鉴别要点和主要成分。
8. 洋金花与金银花在显微鉴别要点上有何异同点?9. 麻黄的显微特征如何与中不同?10. 如何区别茯苓与猪苓粉末。
11. 简述花鹿茸的性状鉴别要点。
12、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13、简述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14给出生药何首乌、钩藤、连翘、益母草的来源。
15.给出生药川乌、黄芪、大黄、丁香的化学成分和功效。
16.简述下列生药全蝎、苦杏仁、川贝的性状鉴别要点17.简述生药人参的显微鉴别要点生药学复习题B答案1. 采收的生药如何进行产地加工?中药除少数如鲜生地、鲜石斛、鲜芦根等鲜用外,大多数于采收后要在产地进行加工。
根和根茎类生药:一般于采挖后经过挑选洗净泥土,去除毛须(根须、叶基维管束或纤维束),迅即干燥;皮类生药:一般在采收后须修切成一定大小而后晒干。
叶类及草类生药:含挥发油的较多,采后放通风处阴干。
花类生药:在加工时要注意花朵的完整和保持色泽的鲜艳,一般是直接晒干或烘干。
果实类生药:一般采后直接干燥。
种子类生药:通常采收果实干燥后去果皮取种子,或直接采收种子干燥。
加工的方法有阳干法、阴干法、烘干法、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2.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其中环境要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生物因素如动物、微生物的影响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影响。
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影响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
温度变化能影响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和生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的积累。
各种植物对温度的改变反应并不一致,但在一定的范围内,气温的升高对多数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活性成分的积累有利。
降水量通过影响环境的湿度和土壤的含水量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
土壤的类型、土壤元素和pH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有一定的影响。
海拔高度和地球纬度主要通过影响光照条件和气温对植物产生影响。
环境生物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植物会受到在其生活的空间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动物、微生物的影响和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影响。
3.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是什么?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依据三级标准,即一级为国家药典标准,二级为局(部)颁标准,三级为地方标准。
国家药典: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我们国家控制药品质量的标准。
《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2010年版止,目前共出版9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
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外,其余的品种,凡来源清楚,疗效确切,本着“一名一物”原则,分期分批,由药典委员会编写、收入局颁标准。
1998年以前,药典委员会隶属卫生部,当时该标准由卫生部批准颁发执行,称为部颁标准。
目前共颁布10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收载了101种,于1991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的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
此标准系收载中国药典及局(部)颁标准中未收载的本地区经营、使用的药品,或虽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地区生产的药品,它具有本地区性的约束力。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取消了中成药的地方标准,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较多,各地方用药习惯、炮制方法不统一,全部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较大困难,故中药材的地方标准目前仍然存在。
4. 如何从性状上区别味连、雅连、云连生药?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
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形如“蚕状”,“过桥”较长;顶端有少数残茎;气微,味极苦。
云连:多为单枝,较细小,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
5. 生药的贮藏有哪些方法?(1)贮藏前处理:生药入库贮藏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以防发霉、虫蛀。
(2)高温处理:用曝晒、烘焙杀虫。
(3)冷藏:在低温(-5℃以下)贮藏可灭蛀虫,防止霉菌的生长,以及防止变色、泛油。
(4)化学药剂处理:应用化药药剂消灭害虫和细菌,必须考虑到药剂对害虫有效而不影响生药性质及对人体的安全。
(5)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液体熏蒸剂、固体熏蒸剂、有用硫黄熏蒸、烟雾剂、乳剂,使害虫接触而死,但只能用作库房及用具的消毒杀虫。
(6)经验贮藏:适用于数量不多的生药,如:泽泻与丹皮同贮,泽泻不生虫;动物生药如海龙、海马放人花椒可防止蛀变质;瓜蒌、枸杞洒酒精可防虫、防霉;利用谷糠防虫;撒石灰防虫等。
(7)药材贮藏新技术的应用有气调贮藏、应用除氧剂养护中药、核辐射灭菌。
6. 简述川乌炮制的原理及目的。
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川乌、草乌剧毒药,具有强烈的毒性,经过炮制可消除或降低毒性。
炮制后,草乌中剧毒的乌头碱在高温条件下水解成毒性小得多的乌头原碱。
7. 简述黄柏的性状鉴别要点和主要成分。
关黄柏:呈平坦板片状,栓皮已大部除去;外表面绿黄色,有不规则的纵脊和沟纹;内表面灰黄色;体轻,质坚韧,折断面刺片状,鲜黄色,纤维层可成片剥离。
气微,味甚苦,有黏性。
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
内表面暗黄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皱纹。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含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berberine)。
8. 洋金花与金银花在显微鉴别要点上有何异同点?具有花粉粒、两种腺毛和非腺毛不同点:洋金花:腺毛有两种,短腺毛头部梨形,2-6个细胞,柄1-2个细胞;长腺毛头部球形,单细胞,柄2-6个细胞。
非腺毛1-5 个细胞,壁具疣状突起,先端渐尖,有的中间有缢缩。
有草酸钙砂晶、方晶及簇晶。
金银花:腺毛。
一种头部倒圆锥形,顶部平坦,侧面观约10~33个细胞,排成2~4层,直径48~108μ m,柄部1~5个细胞,长70~100μ m 。
另一种头部类圆形或略扁圆形,短小,侧面观约6-20个细胞,直径,30-64μm,柄2~4细胞,长24~80μm 。
非腺毛为单细胞,有二种;一种长而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
另一种非腺毛较短,长45-900μm,壁厚,具壁疣,有的具角质单或双螺纹。
9.麻黄的显微特征如何与中不同?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并被较厚角质层;气孔特异,下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筒状;皮层纤维细长,壁极厚,有的木化,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螺纹、具缘纹孔导管端壁斜面相接,端壁具多个圆形穿孔,称麻黄式穿孔板;棕色色素块散在。
10. 如何区别茯苓与猪苓粉末。
茯苓: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多糖团块和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多糖团块及细长菌丝。
不含草酸钙晶体。
猪苓:水装片可见散在的菌丝和多糖黏结的菌丝团块。
草酸钙方晶极多,多呈正方八面体或规则的双锥八面体,有时可见数个结晶集合。
11. 简述花鹿茸的性状鉴别要点。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有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侧枝,习称“门桩”,枝顶钝圆。
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被红棕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
皮茸紧贴。
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
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主枝略呈弓形而微扁,分枝较长,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二茬茸与头花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
体较重,无腥气,质较次。
花鹿茸,砍茸:为带骨的茸,茸形与锯茸相同,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分列两旁,习称“虎牙”,外附脑皮,皮上密生茸毛。
12、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药材炮制的目的: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这是药物炮制的共同目的。
如去沙土、杂质,根类药物要去芦头,皮类药材要去栓皮等。
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1)降低有毒中药的毒(2)消除或减弱副作用。
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可以转变药物的“四气五味”;可以转变药物的作用趋势(升降沉浮),影响药物的归经:通过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作用部位及趋向;(3)炮制可缓和药性;(4)炮制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5)炮制利于药材的贮藏,保存药效;⑦植物种子类药物经过蒸、炒、惮等的加热处理,能防止种子发芽,便于贮存而不变质;④加热处理可杀酶保苷,(6)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7)炮制可以娇臭娇味,利于服用。
13、简述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限量检查:是指常规检查项目,多数生药均可使用,即共性内容。
有:水分的限量、灰分含量测定、浸出物的测定、挥发油测定、有害物质的限量、杂质的限量等。
定量检查:是指与生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项目,即个性内容。
如:有效成分的含量,生物活性的强度等。
14、给出下列生药何首乌、钩藤、连翘、益母草的来源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钩藤:茜草科植物钩藤、华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后三者习称“有毛钩藤”。
连翘: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益母草: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15.给出下列生药川乌、黄芪、大黄、丁香的化学成分和功效川乌:生物碱;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黄芪:黄酮、皂甙类成分;补气生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大黄:蒽醌类;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丁香:挥发油(即丁香油);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16.简述生药全蝎、苦杏仁、川贝的性状鉴别要点全蝎: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
完整者体长约6cm 。
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
背面绿褐色。
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
气微腥,味咸。
苦杏仁:呈扁心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珠孔位于尖端。
近尖端边缘有一短棱线痕(种脐),钝圆一端较肥厚,有一椭圆形点(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深色的线形痕(种脊),从合点处分散出许多深棕色脉纹;种皮与胚乳薄,子叶2枚,肥厚,富油性,子叶结合面有缝隙,胚根介于子叶尖端。
无臭,味苦。
与水共研产生苯甲醛香气。
川贝: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