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新人教版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与解析)

部编新人教版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与解析)

第一单元检测卷(150分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归省.(xǐng)撺.掇(cuàn)行.辈(háng)B.糜.子(méi) 晦.暗(huì) 蓦.然(mò)C.脑畔.(bàn) 好歹.(dǎi) 眼眶.(kuànɡ)D.幽悄.(qiǎo) 斡.旋(wò) 怠.慢(yí)【解析】A项,撺—cuān。

C项,畔—pàn。

D项,怠—dà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凫水皎洁登时家眷B.油馍欺悔踊跃聚拢C.争讼嘱咐褪色抗奋D.思暮羁绊渺远束缚【解析】B项,悔—侮。

C项,抗—亢。

D项,暮—慕。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他小小年纪就懂得人情世故....,真令人震惊。

B.我们绝对不能因受人撺掇..,就去做些违法的事。

C.在交通协管员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

【解析】C项,“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停止。

不能用于指“交通拥堵的现象”停止,对象不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B.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D.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酒坊出的灯谜。

【解析】D项,“不觉疲乏是什么”后应用逗号。

5.(济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解析】B项缺少主语,可删掉“由于”,将“建成了”改为“建成的”。

C项中“加强……水平”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加强”改为“提高”。

D项“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意思表达相反,应删掉“不”。

6.(柳州中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A.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虽然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B.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的明长城,是距今年代最近的长城C.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D.明代长城虽然距今年代最近,但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解析】语段重点讲古长城现状令人担忧,因此所填句子也要体现这一点。

A项关联词搭配错误;B项语意重点偏差;D项转折关系不合语境。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社戏》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回延安》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中大量地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灯笼》一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解析】A项,《社戏》是短篇小说,不是散文。

8.(张家界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3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

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盲目推崇外国作品。

(3分)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4分)清明。

(1分)人们通过踏青、扫墓之类的活动祭祀祖先和英烈等,表达怀念、感恩之情。

(3分)10.我校举办了“寻找家乡文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2分)(1)【寻访家乡名人】请参照示例,从下面备选的安徽历史名人中选一位做简要的介绍。

(4分)备选名人:管仲老子陈胜华佗曹操吕蒙包拯朱元璋吴敬梓邓稼先示例:胡适,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倡导者,曾任北大教授、中国驻美国大使、北大校长等。

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等。

示例: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

(介绍人物的地位、主要事迹、作品等,4分)(2)【尝遍家乡特产】请选择安徽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

(不超过20字)(2分)示例:太平猴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茶不在多,猴魁则行。

(2分)(3)【宣传家乡文化】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段徽派文化介绍,其中有几处表述不当,请帮忙修改。

(6分) 历史上,①徽州曾是流传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地区。

早在明代前期,形成于温州的南戏就开始在徽州流传,并出现了一些戏曲作家,如程添庆、毕尚重等。

到了明代中叶,南戏四大声腔即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相继流传到包括徽州在内的皖南地区,②所孕育出的徽州腔与形成于池州的青阳腔并称为《徽池雅调》,为天下所“时尚”。

③此时的徽州还养成了喜好“搭台唱戏”的习俗,看戏、赏戏成为当时徽州人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流行的娱乐方式。

此外,徽州还是孕育戏曲人才的一个摇篮,在这里曾经走出一大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都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①句语序不当,应该将“流传”调整到“重要”之后。

②句有一处标点错误,应将“《》(或:书名号)”改为““”(或:引号)”。

③句有一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养成”改为“形成”。

二、阅读(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6分)(眉山中考)快手刘冯骥才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

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

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

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

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

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

”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面看了,再不敢挤到前面去多嘴多舌。

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

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那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

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

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哆哆嗦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

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

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

“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

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

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为何要帮他解围。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

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有删改) 1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8分)“我”高二暑假(1)缓慢迟钝漏洞百出(3)寥寥无几(4)帮他解围12.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6分)(1)从此我只站在后面看了,再不敢挤到前面去多嘴多舌。

(“挤”字有何表达效果?)“挤”字写出了观众之多,侧面烘托了快手刘的表演精彩,引人入胜。

(3分)(2)“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孩子们判断的正确性,侧面表达了快手刘表演的失误、不灵。

(3分)1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

(2分)②内容上:交代了“我”很久没看“快手刘”表演的原因(或:对他过去表演的怀念),(2分)为下文写快手刘的苍老、表演失误做一定的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