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上消费信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征文

“线上消费信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征文

“线上消费信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摘要:通过线上系统实现“在线申请、在线授信审批、在线支用、在线还款”成为目前各家金融机构现在新时期、新理念、新创新的一种市场拓展模式,同时为扩大消费信贷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借助各家媒体、广告、报纸、公众号大肆宣传,伴随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确实在一定基础上满足消费全体对资金的需求。

但是,我国这种“线上消费信贷”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失,监管问题成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最大难题,同时,风险控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线上消费;互联网消费;消费者权益;风险监管
一、“线上消费信贷”的概述
“线上消费信贷”通过线上信贷审批系统发起申请、审批、发放、还款操作,相比用抵押物、收入流水证明等粗放式的传统风控方式,这进一步提高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充分体现信贷业务电子审批的高效性,信贷调查、分析评价、审批决策和放款审查人员均通过系统调阅信贷业务的影像资料和电子信息,纸质审批资料不再做审批环节中流转,同时实现"三集中",即集中审批、集中审查放款与集中档案管理。

最终实现信贷业务的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

二、“线上消费信贷”的特点
线上金融与传统金融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

除了金融业务的媒介不同,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线上即为借助互联网,具有“开放、快捷、分享”的精神,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转换思维方式,依照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金融产品进行创新。

在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业务将会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参与度、更低的成本,并且更加的方便快捷。

“线上消费信贷”主要特点有:
1.速度快与无空间限制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端设备的推出,其便于携带、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的特点,使用户可以使用“线上消费信贷”提供的金融服务。

利用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随时随地进行转账、支付、购买理财产品等。

2.覆盖广与发展快
“线上消费信贷”主要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基础,同时,依靠电商平台的快速覆盖。

网络将自身的特点赋予到互联网金融上,可以对全球进行有效的覆盖,打破传统地域的限制,并且突破时间上的约束。

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业务覆盖范围将会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客户。

3.低成本与效率高
“线上消费信贷”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因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所有的业务都在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上进行操作,客户不需要去银行网点排队等候,降低了时间成本等,除此之外,计算机在业务
处理上效率更高,可以使客户体验得到改善,提升满意度。

4.管理弱与风险大
虽然“线上消费信贷”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客户的信用调查,但没有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对接,大量的数据信息不能够共享。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风险控制能力还不足,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此外,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还不长,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和法律监管,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三、线上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在2016年中,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迎来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并习惯于“线上”金融产品的消费、理财、投资、社交。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发生局部风险隐患和消费纠纷,公民信用信息泄露、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账户被盗用、虚假高息宣传导致用户血本无归、P2P网贷公司非法集资跑路频频等等事件频频发生。

1.宣传存在误导性,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线上消费信贷”与货币市场风险、网络技术风险等并存,但其片面夸大方便性、快捷性,规避安全隐患说明,涉嫌违反法律规定的充分说明和警示义务。

尤其是校园中的“凭学生证授信”、“随借随还,方面你我”、“你消费,我送积分”这些都容易让消费者认为产品方便、快捷、并且无风险,从而作出线上消费的决定。

而实际上,对于具体的还款期,涉及的手续费、提前还
款违约金、利率等问题,直接导致违约情况的发生。

2.规避自身责任,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线上消费信贷”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存在利用自己在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服务协议、合同、公告等形式减轻、规避自己的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情形。

因为线上消费信贷涉及的协议,基本的勾选页面,而消费全体大都是为了方面,直接勾选并未查阅细小含糊的责任约定字体。

3.“线上消费信贷”的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等被泄露和非法使用
“线上消费信贷”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时代,不断累积的交易数据逐步形成一种新的信息源。

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不注重对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的保护。

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信息被泄漏、盗用和滥用的风险隐患增加。

比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对用户和交易的审查不严,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获得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造成个人与企业信息被滥用、错用和非法使用。

例如:各种“线上消费信贷”流行校园,究竟是学生的“福音”还是“陷阱”,网路上各说不一,甚至由于信息暴露,出现学生自杀等严重的社会影响。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几点建议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日趋丰富。

但大多数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匮乏,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因此就极容易出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情
况。

但无论何种创新,金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防范风险确保消费者权益仍然是所有金融从业者必须谨记在心的事情。

再这里,为加强“线上消费信贷”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管控,制度先行。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包括: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基本权利。

2.加强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进一步完善信息透明、公开职责,及时而准确地向社会各界尤其消费者披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违规设立资金池,确保交易资金可追溯,全面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3.严格企业自律,恪守投资适当性原则。

要严格抵制线上金融的恶性竞争,营造行业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环境;在自觉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拥抱政府监管,虚心接受社会监督。

4.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切实尊重和保护消费者隐私,积极探索机制和创新科技手段,不惜用最大的代价有效防控互联网内外的金融风险,构建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突发性风险等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客户的个人信息,财产和投资情况等信息的保密工作,对于买卖客户信息的行为,有关监管部门要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护广大客户的合法权益。

5.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积极开展系统、持续的消费者投资教育,提升全社会对金融权益的关注,增强公民金融知识素养,培养公民科学投资理念,尤其注重消费者风控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针对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的现状,学校可以邀请互联网金融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进校园,举办一些金融知识的公益讲座。

6.完善“线上”金融监管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和健全“线上”企业内部高效快速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利用保险等机制确保消费者权益第一时间得到保护,同时及时查找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7.搭建平台加强合作
加强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协会、互联网金融协会等组织的协作,合力推进消费者金融权益保护的行业协调机制建设以及法律法规完善,实现信息共享,互相协作,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