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组织机构 (3)第二章管理制度 (4)一、工程项目总承包负责制度 (4)二、技术交底制度 (4)三、质量管理制度 (4)四、安全管理制度 (6)五、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7)六、首件(试验段)制度 (7)七、施工挂牌制度 (10)八、过程三检和质量否决制度 (10)九、成品保护制度 (10)十、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10)十一、工程质量的定期回访和保修制度 (11)第三章岗位责任制 (11)一、项目经理 (12)二、项目副经理 (13)三、项目总工程师 (13)四、质检员 (15)五、项目工程部 (16)六、工程部门内业人员 (18)七、测量队 (18)八、施工测量人员.............................................‥ (19)九、项目试验室.............................................‥ (20)十、试验检测人员.............................................‥ (21)十一、人财部.............................................‥ (21)十二、物设部.............................................‥ (22)十三、安质部.............................................‥ (22)十四、经营部.............................................‥ (22)十五、现场技术员.............................................‥ (23)十六、工班(组)长.............................................‥ (24)十七、操作人员.............................................‥ (24)十八、机械操作工.............................................‥ (25)第四章考核.............................................‥ (25)一、考核权限.............................................‥ (26)二、考核周期.............................................‥ (26)三、考核内容及评分本法 (26)四、考核分级.............................................‥ (26)五、奖罚制度.............................................‥ (26)第一章组织机构第一条为了在本公司全面推行质量管理,贯彻“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司实际,特制定本公司质量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第二条项目部设立质量安全管理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成员有质量员、技术员和作业班组长。
其主要职能负责工地质量管理、质量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等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制度一、工程项目质量总承包负责制度公司对单位工程的全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向建设单位负责。
按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分包的,公司对分包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分包单位应对其分包工程施工质量向公司负责,单位工程严禁层层转包,以包代管。
如发现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事故的,由公司质量安全科负总责。
二、技术交底制度公司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
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要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工程师对工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
各级交底以口头进行,并有文字记录。
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分层追究有关科室及人员责任。
三、质量管理制度1、质量管理由经理总负责,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经理、质量员具体管理,形成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重视关心质量的氛围,达到组织合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2、每个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都要向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落实该项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和责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实行科学管理;坚决反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3、严把材料构件质量关。
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要严格验收,要有合格证、质检报告、材质化验报告,对技术证件不齐全的材料不予接收,坚持禁止质量不合格产品进入工地;4、搞好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首先搞好班前检查,做好技术复核;其次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是做好单位及分项工程完工后的、及时检查验收工作;四是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证工作,使其达到规范标准。
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有违章操作,不听劝阻者,工长、施工员有权令其停工。
发生质量事故,要严肃追究处理,赔偿经济损失;5、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质量管理按一定的步骤与方法进行工作,即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推进,简称PDCA 循环。
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达到管理完善,质量上乘;6、工程质量经过正式检查验收达到优良,甲方给和优良奖,全部按贡献大小分配给全体施工人员,如果甲方不奖,经理部酌情研究奖励;7、工地每周日定为质量安全检查日,由公司质安科负责人组织,项目经理、质量员、安全员等进行详细检查,并及时进行座谈讨论兑现奖罚,安排下一步工作;8、所有工程都要建立技术档案,由项目经理、质量员分头做好日常资料收集和整理,保证技术资料准确和齐全,随时经得起检查。
四、安全管理制度1、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工地施工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政策法制,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典型事故等宣传教育,使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都清楚为什么要安全和怎样做才能安全;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从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到工人都要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层层负责、人人负责、相互负责的安全生产网络,把不安全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3、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值班员每天在安排检查生产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检查安全工作,每周一次有组织的全面检查。
查思想、查领导、查制度、查措施、查隐患、查事故处理等,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4、对新进场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后再安排上班;对特殊工种要经过专门培训,严格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操作;5、进入工地,人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严禁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上班;6、对楼梯口、上料口、通道口不安全部位经常检查,采取防护措施,吊盘上下严禁站人,对违反者,与机械操作人员一并处罚;7 7、电箱和其它含有不安全因素的地方要有警戒标志,电气机械由专人操作,非操作人员严禁随便操作。
对违章操作并发生事故造成损失的,一定要追究责任进行处罚;8、对发生的意外工伤事故,要及时采取救护措施,然后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查明责任,报告处理。
五、材料进场检验制度1、公司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的档案,从列入档案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
公司对其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承担责任,材料进场必须进行材质复核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在工程上。
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质量事故追究公司采购科的责任。
2、凡进入工地的原材料都要经过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由保管员入库,否则保管员拒绝入库,更不得用到工程上。
3、由工地质检员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应检未检或检验不正确造成质量事故由工地质检员负责。
4、经检验合格的材料,由工地质检员将检验结果和产品合格证统一保管。
5、需要复试的材料由质检员和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或监理工程师共同抽样并送法定检测部门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首件(试验段)制度在每个首件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提出该项首件工程施工方案,方案应遵循简单、具体、实用的原则。
具体要求如下:(1)首件工程的准备情况准备情况包括:测量、材料、配合比、设备、人员等。
特别提出的是,设备应为本项首件工程实际使用的,并能用于本项首件工程的设备,其他与该首件工程无关的设备不应列出。
人员也是具体到该项工作的具体管理和实际操作人员。
(2)目标每一项工作应有一个目标,该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工艺目标、施工安全目标和管理目标等。
(3)计划每个首件工程均要列出计划,计划包括开工时间、完工时间、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完成工程量、设备、材料、人员数量等。
(4)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⑴施工方案:①分项工程概况,②施工方法及主要工艺,③施工进度计划,④质量保证体系,⑤质量控制目标及试验检测项目、频率和方法,⑥材料、机械设备等进场情况,⑦施工组织、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配备,⑧测量放线成果。
⑨批准的标准试验报告。
⑩安全环保方案。
⑵技术交底资料(参与人员,技术交底原始记录),各类记录表格。
特别是要列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预案等。
3、实施过程施工单位要对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记录,特别要注意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有无特殊问题、异常情况出现,采取何种措施;人员到位情况,材料使用情况等均应有记录。
所有记录均应是原始记录,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
4、资料整理⑴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记录。
⑵如果是完整的分项工程,应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如果不是一个完整的分项工程,也应按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但不打分。
5、首件工程总结、评价报告施工单位作为施工主体,在首件工程完成后应对该项工程进行自我评价,编写总结报告。
首先应按工程质量评定办法和本项目的特殊要求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该报告应包括试验资料汇总,开工报告,检测资料,具体过程中的现场记录和施工工艺、工程照片、声像资料、经验和教训,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与相关技术规范和质量目标进行对照的总结等。
施工操作要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不断探索,积累必要的管理和操作经验,提高工序的操作水平,确保操作质量。
在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制定详细施工工艺方案,经监理批准,首先制造出的一件(段)工程样品。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对其材料、设备、工艺等进行检查评估;对报检程序、表格进行规范;对试验工程强度、尺寸、外观、平整度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对该分项(分部)工程的材料、施工工艺、报检检查程序、各项验收指标的结论性意见或报告;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工艺,建立样板工程,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