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酱品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酱品的生产历史 酱类主要是以麦子和豆类为主要原料, 酱类主要是以麦子和豆类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发 酵而制成的一种半固体粘稠状态调味品。 酵而制成的一种半固体粘稠状态调味品。 在古书记载中,酱是醯和醢的总称。 在古书记载中,酱是醯和醢的总称。 1、史料记载,远在 年的周朝有酱的生产, 、史料记载,远在3000年的周朝有酱的生产,到春秋 年的周朝有酱的生产 战国时期已必不可少, 论语乡党篇 中有“ 战国时期已必不可少 , 在 论语乡党篇 中有 “ 不得 其酱不食”的话语。 其酱不食”的话语。 2、最初记录豆酱的做法在西汉。唐颜氏注“酱,以豆 、最初记录豆酱的做法在西汉。唐颜氏注“ 合面而为之…………, 食之有酱 ” 。 是我国古代以大 合面而为之 , 食之有酱” 豆和面粉为原料而酿造豆酱的最早记载。 豆和面粉为原料而酿造豆酱的最早记载。
2011-3-1
20
6、再倒入用鲜花椒、 、再倒入用鲜花椒、 八角、三奈制成的水。 八角、三奈制成的水。 7、再次拌匀。 、再次拌匀。
2011-3-1
21
8、装入十分干净的容器 里加盖密封严实。
10、此时便可以倒入生菜 、 籽油, 籽油,油量以淹过豆瓣酱 约一寸高为宜。 约一寸高为宜。 如有发酵翻泡现象的话, 如有发酵翻泡现象的话, 就开盖让它们透透气, 就开盖让它们透透气,直 到完成发酵,再倒入生菜 到完成发酵, 籽油。 籽油。 11、然后将坛口密封,放 、然后将坛口密封, 在阴凉背光处。 在阴凉背光处。以后每次 取用后都要记得将坛口蜜 封好
2011-3-1
4
4、唐宋朝代:黄酱 甜面酱的传统法生产 、唐宋朝代: 5、 新中国成立后 , 推广了 “ 种曲制造方 、 新中国成立后, 推广了“ 人工制曲替代自然制曲; 法 ” , 人工制曲替代自然制曲 ; 发酵方法 也由蒸气保温代替日晒夜露, 也由蒸气保温代替日晒夜露 , 不受季节限 世纪50年代的保温速酿和无盐固态 制 。 20世纪 年代的保温速酿和无盐固态 世纪 发酵、低盐固态发酵。 发酵、低盐固态发酵。 6、20世纪 年代,太阳能制酱,酶法生产 世纪70年代 、 世纪 年代,太阳能制酱, 甜面酱,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甜面酱,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011-3-1
3
3、我国北魏(公元386—534年)的《齐名 、我国北魏(公元 年 要术》一书对制酱法的要求是: 月 要术》一书对制酱法的要求是:12月、1月 月 为上时,二月为中时, 月为下时 月为下时。 为上时,二月为中时,3月为下时。在制酱 方面把制酱用曲称“黄衣、黄蒸” 方面把制酱用曲称“黄衣、黄蒸”。 黄衣: 黄衣:用整粒小麦制曲 黄蒸:用麦粉制曲 黄蒸:
酱品的酿造
2011-3-1
1
1.调味酱的发展历史 1.调味酱的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才开始有对酱的记载, 《周礼》---肉酱 .西汉时期, 出现了豆酱 .东汉时期出现了重要的酱---枸杞酱 .北魏时代, 《齐民要术》---各种酱的制法 .唐代,---酱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 .元明清,---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酱 .1949年以前, 酱的制作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加工 .1949年以后, 制曲工艺的改进,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2011-3-1
22
四、其他酱品的加工制品: 其他酱品的加工制品: 由豆瓣酱、面酱豆酱为基础酱, 由豆瓣酱、面酱豆酱为基础酱,加入各种辅料制作 而成。 而成。 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 北京烤鸭面酱桂林酱 六必居辣酱四川豆瓣酱 沙茶酱 湖南永丰辣酱 海鲜酱
2011-3-1
23
第三节 日本酱的生产
一、日本酱的制备: 日本酱的制备: 1、精白米水洗后用 ℃ 浸泡过夜,至水分 、精白米水洗后用15℃ 浸泡过夜,至水或酱油 常压蒸煮 ,冷却35℃ 曲 霉 , 接 种 量 0.1%, 温 度 30 、 湿 度 96% 培 养 , 15hrs后转入 后转入4cm厚的曲盘中,高于 ℃翻曲 , 厚的曲盘中, 后转入 厚的曲盘中 高于35℃翻曲, 自接踵40hrs大米表面长满白色菌丝表示成熟。 大米表面长满白色菌丝表示成熟。 自接踵 大米表面长满白色菌丝表示成熟 将成曲与盐水混合防止霉菌继续生长。 将成曲与盐水混合防止霉菌继续生长。 2、大豆的处理: 、大豆的处理: 3、混合和制醪: 、混合和制醪: 4、发酵:30—38℃/6个月 、发酵: ℃ 个月 5、巴氏杀菌与包装: 、巴氏杀菌与包装:
2011-3-1 16
做法: 做法: 1、将鲜辣椒用搅拌机搅成末,放盐后拌匀, 、将鲜辣椒用搅拌机搅成末,放盐后拌匀, 加盖密封后腌一天一夜
2011-3-1
17
2、将豆瓣子彻底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倒入 、将豆瓣子彻底淘洗干净,沥干水分, 白酒,加盖密封泡一天一夜。 白酒,加盖密封泡一天一夜。
2011-3-1
2011-3-1 24
二、酱和曲的制造原理
均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 制曲、 配料混合、 均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 、 制曲 、 配料混合 、 发酵工序 原料预处理包括浸泡、 蒸煮。 原料预处理包括浸泡 、 蒸煮 。 小麦的炒制 利于淀粉由ß-淀粉变 淀粉, 淀粉变α-淀粉 利于淀粉由 淀粉变 淀粉,利于淀粉酶作 用。 制曲过程利于酶系的形成。 制曲过程利于酶系的形成。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联合作用生成乙酸乙酯,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联合作用生成乙酸乙酯 , 是豆酱香气的重要来源。 是豆酱香气的重要来源。
2011-3-1 9
2、制酱发酵方法 、 3、制酱操作要点 、
2011-3-1
10
第三节 豆酱
一、豆酱的分类: 豆酱的分类: 豆酱分为黄稀酱和黄干酱, 还有黑酱和瓜子酱。 豆酱分为黄稀酱和黄干酱 , 还有黑酱和瓜子酱 。 还有以黄稀酱和黄干酱为主料的调味花色酱。 还有以黄稀酱和黄干酱为主料的调味花色酱。
26
2011-3-1
四、低盐和无盐产品的新进展
包括: 包括 : ( 1)降低水分 , 提高渗透压 ; ( 2) ) 降低水分,提高渗透压; ) 增加大量酵母以增加乙醇含量; 增加大量酵母以增加乙醇含量;(3)发酵 ) 初期加入3—5%的乙醇 ; ( 4) 高温发酵 初期加入 的乙醇 ) 白酱使用) (白酱使用) HAYAKAWA研究无盐酱方法:米曲与大豆 研究无盐酱方法: 研究无盐酱方法 糖化24h (熟)55 ℃糖化 h,然后接入嗜盐酵 鲁氏接合酵母25℃发酵25d 母—鲁氏接合酵母 ℃发酵 d,最后在 鲁氏接合酵母 25℃/ ℃/300Mpa作用灭活。 作用灭活。 ℃/ 作用灭活
第一次加盐水
第二次加盐水
13
三、豆瓣酱加工 豆瓣酱又称蚕豆酱,是以蚕豆为主料发酵制成。 豆瓣酱又称蚕豆酱,是以蚕豆为主料发酵制成。
2011-3-1
14
工艺流程为:蚕豆 去皮—— 豆瓣 豆瓣—— 浸泡 浸泡— 工艺流程为:蚕豆——去皮 去皮 —蒸熟 蒸熟——冷却 冷却——混合面粉 、 接种 混合面粉、 制曲— 蒸熟 冷却 混合面粉 接种——制曲 制曲 —入池发酵 入池发酵——自然升温 自然升温——加第一次盐水 加第一次盐水—— 入池发酵 自然升温 加第一次盐水 保温发酵—— 保温发酵 加第二次盐水——翻酱 加第二次盐水 翻酱——蚕 蚕 翻酱 豆酱 去皮的工艺:根据产品要求片型决定, 去皮的工艺 : 根据产品要求片型决定 , 有碱法去 皮和干法去皮 浸泡温度:气温决定, ℃ 浸泡温度:气温决定,10℃/2hrs,35℃/45min , ℃ 45min 蒸熟:常压(保持片型) 加压(易变形) 蒸熟:常压(保持片型)、加压(易变形) 大量采用生料直接发酵工艺
2011-3-1 12
面粉 三、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种曲
大豆——洗——浸泡 洗 浸泡——蒸——混合 混合——接种 大豆 浸泡 蒸 混合 接种
检验—杀菌 成品研磨——后发酵 后发酵——保温发酵 保温发酵——入池升温 检验 杀菌——成品研磨 杀菌 成品研磨 后发酵 保温发酵 入池升温
产品
2011-3-1
2011-3-1 5
二、酱品的分类 1、黄酱类 、 2、面酱类 、 3、甜米酱 、 4、蚕豆酱 、 5、辣椒酱 、 6、花生酱 、
2011-3-1
7、芝麻酱 、 8、鱼子酱 、 9、虾酱 、 10、肉酱 、 11、果酱 、 12、蔬菜酱 、
6
第二节 甜面酱的生产
一、制曲 1、 制曲工艺流程
面料
冷却 拌和
2011-3-1
11
二、生产原料
大豆: 种皮薄, 颗粒均匀, 无皱皮, 大豆 : 种皮薄 , 颗粒均匀 , 无皱皮 , 相 对密度大, 吸水率和持水率高, 对密度大 , 吸水率和持水率高 , 可溶性 碳水化合物高, 碳水化合物高 , 蛋白质含量高而含油和 钙低,无霉变现象。 钙低,无霉变现象。 面粉: 未变质的标准粉, 面粉 : 未变质的标准粉 , 脂肪含量高有 蛤味, 蛤味,糖含量易发酸 食盐;要求铁含量低, 食盐;要求铁含量低,杂质含量少 钙含量高导致大豆变硬。 水 : 钙含量高导致大豆变硬 。 铁加速褐 变。
2011-3-1 25
三、中国酱与日本酱的区别
1 、 两个明显不同 : ( 1) 原料组成 : 日本酱的米 两个明显不同: ) 原料组成:
曲或大麦曲是单独用大米或大麦制作, 曲或大麦曲是单独用大米或大麦制作 , 大豆曲 单独用大豆制备; 单独用大豆制备 ; 中国酱是大豆和面粉混合制 曲。 (2)曲的成熟程度不同。中国酱培养时间长,直 )曲的成熟程度不同。中国酱培养时间长, 到霉菌长满孢子, 日本酱表面为白色菌丝, 到霉菌长满孢子 , 日本酱表面为白色菌丝 , 孢 子尚未形成。 子尚未形成。 2、过程的区别 : ( 1)煮豆温度和时间 : 预防过 、 过程的区别: ) 煮豆温度和时间: 度变性或未变性; 度变性或未变性;(2)制曲温度:制曲方式不 )制曲温度: 同;(3)配料比例:日本酱含水 )配料比例:日本酱含水48—52%,中 , 国酱53—55%; 米曲与大豆比例和盐水比例 , 国酱 ; 米曲与大豆比例和盐水比例, 深色酱大豆比例高, 红色酱含盐11—13%, 白 深色酱大豆比例高 , 红色酱含盐 , 色酱4—8%。 ( 4) 发酵条件 : 甜酱 色酱 。 ) 发酵条件: 甜酱10—14d, , 含盐米酱3—4个月。 个月。 含盐米酱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