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卫生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2013.1

实用卫生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2013.1

实用卫生统计学期末复习题2013.1
一、名词解释
1.构成比:又称构成指标,它表示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步。
2.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因素或
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
3.可比性:指除了处理因素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非处理因素在各组间应该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即“齐同”。
4.参数检验:是一种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型是已知的(如正态分布),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
假设检验。
5.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6.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时,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7.变异:是指同一性质的事务,其观察值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就称作变异。
8.卫生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
应用科学。
9.随机抽样:就是按照随机的原则获得样本,保证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10.频率:若随机事件在n次重复中出现m次,则n/m比值成为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
11.区间估计:按一定的概率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可能范围的方法。
二、简答题
1. 完全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与方差分析之间的关系如何?
2. 假设检验的结论为什么不能绝对化?
3请总结直线相关系数r与直线回归系数b的意义及特点?
4. 应用相对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

3.答:直线相关系数r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样本和相
关系数用r表示,r是ρ的估计值。相关系数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r≤1。r值为正,表示两变量呈正相关,x与y变化趋势是正向的。
r值为负,表示两变量呈负相关,x与y呈反向变化。通常r的绝对值越大,表示两变量相关关系越密切。
直线回归系数b即回归直线的斜率,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y随x增大而增大;b<0表示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y随x增
大而减小;b=0则直线与x轴平行,x与y无直线关系。b的统计学意义是x每增加(减)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b个单位。
4. (1)构成比与率是意义不同的两个统计指标,应用时不能相互混淆。(2分)构成比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而率说明某事
物或现象的发生频率或强度,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来说明问题。
(2)样本含量太小时,不宜计算相对数,最好用绝对数来表示。
(3)对各组观察例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总率。
(4)在比较相对数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三.计算题
1.某医院对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年龄分布进行了调查,整理得到下表,请根据统计表制表原则和注意事项指出问题所在并予以修改。

某医院医生和护士年龄分布表
医生 护士
人次 200 150

30岁以下 31~40 41~50 51~60 5.0 20.0 50.0 25.0 26.7
33.3
33.3
6.7

答:表中的问题主要有
(1)标题不确切改标题。(2分)
(2)标目设置不当(2分),增加构成比。(2分)
(3)表中数字不明,应增加“人数”。(2分)
(4)线条不规范。(2分)
建议修改的表如下表(5分)

2.某地随机抽样调查了部分健康成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结果如下表:
某年某地健康成年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指 标 性别 例数 均数 标准差 标准值*
红细胞数 男 360 4.66 0.58 4.84
(1012/L)
女 255 4.18 0.29 4.33
血红蛋白 男 360 134.5 7.1 140.2
(g/L) 女 255 117.6 10.2 124.7
*实用内科学(1976年)所载均数(转为法定单位)
请就上表资料:
(1) 说明女性的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的变异程度何者为大?
(2) 计算男性两项指标的抽样误差。
(3) 试估计该地健康成年女性红细胞数的均数。
(4) 该地健康成年男、女血红蛋白含量是否不同?
(5) 该地男性两项血液指标是否均低于上表的标准值(若测定方法相同)? 答: (1) CV1=11XS×100%=(0.29/4.18)×100%=6.94% CV2=22XS×100%=(10.2/117.6)×100%=8.67% 因为CV1

(2)SX1=11nS=36058.0=0.031 SX2=22nS=0.374

四、单选题 1.关于标准差,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B )。 A.标准差可以是负数 B .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 C.标准差无单位 D .标准差必定大于或等于零 2.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程度,适宜的指标是( D )。 A.极差 B.标准差 C.四分位数间距 D.变异系数 3.假设检验中的把握度是指( D )。 A.α B.1-α C.β D.1-β 4.下列统计方法中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是( D )。 A.u检验 B.t检验 C.方差分析 D.秩和检验 5.医学人口统计应属于卫生统计学中的哪部分内容( C )。 A. 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 B. 卫生统计学基本方法 C. 健康统计 D.卫生服务统计 6. 原始数据分布不明时,表示其集中趋势易采用 ( C ) 。 A. 算数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标准差 7.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B )。 A 标准差 B 均数标准误 C 方差 D 变异系数 8.下面哪一个不是问卷的顺序( B )。 A时间顺序  B字母顺序  C内容顺序 D类别顺序 9.在比较完全随机设计两个小样本的均数时,需用t检验的情况是( A )。 A.两总体方差不等 B.两样本方差不等 C.两样本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不等 10. 三个率比较的卡方检验,若P≤0.05,则结论是( C )。 A.三个样本率各不相同 B.总体率之间两两有差别
11.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 )。
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散点图
12.某日门诊各科疾病分类资料,可作为(C )
A.计算死亡率的基础 B、计算发病率的基础 C、计算构成比的
基础 D、计算病死率的基础
13.来自正态总体且方差齐性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时,通常选择的
方法是(C)
A.U检验 B、t检验 C、方差分析 D、q检验
14.下面哪一个不是问卷的顺序( )。
A时间顺序  B字母顺序  C内容顺序 D类别顺序
15.下面的指标不是反映疾病频率的是( )。
A. 两周患病率 B. 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
C. 慢性病患病率 D.两周卧床率
16.编制某年某地区的女性简略寿命表需要( )。
A年龄组死亡数
B年龄组平均人口数
C出生活产数
D出生活产数、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和死亡数
17.用某年全市的出生数和婴儿死亡数计算婴儿死亡率,这种方法是
属于(C )。
A.抽样研究 B.参数估计 C.统计描述 D.统计推断
18. 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A )。
A.适当增加观察例数 B.控制个体变异
C.严格挑选观察对象 D.考察总体中每一个个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