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请坐
我们刚刚学过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真实生活片段,根据这些片段,你觉的童年鲁迅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在事件中写人,是鲁迅最擅长的写法。
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学生。
现代女作家。
谁啊?萧红。
萧红跟在鲁迅先生身边儿,学习了一年半的时间,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去世,许多作家撰文纪念鲁迅先生,而萧红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这篇《回忆鲁迅先生》。
她呈现的东西,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真实的鲁迅。
什么样子呢?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读一读,概括事件
2.品一品,分析人物
3.练一练,学会做题
我们课堂关注的关键词是事件,人物。
同学们,这篇课文,它的段落结构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不太一样。
某些段落中间有空行,全文有13处空行,所以文章分成了?对,14个片段。
这样的结构。
在散文中快来越常见。
拿到这样的文章,同学们别急,我们应该首先,快速的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是,人物+事件。
(读一下)
我举两个例子。
片段一:鲁迅先生(人物)+的笑声(事件)
片段十一: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他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儿,是鲁迅先生陪客人。
后面。
鲁迅先生.....下半夜的工作。
非常棒!前略。
后祥。
但是两件事不能合并。
所以我们概括为。
鲁迅先生陪客人,及下半夜的工作。
我们现在组成四人小组,刚才已经分好了。
咱们把任务分解一下,给他讨论一下。
学生到黑板上写
同学们看看有没有自己想要修改的?
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特点?这里全是鲁迅先生生活细节片段。
萧红的选材都是鲁迅的生活细节,她忽略了时间,模糊了地点,重视的是细节之美。
那我们可以看到,第八个片段写的不是鲁迅,而是许先生,能否删去?徐先生的忙碌衬托鲁迅的忙碌
称呼上有什么共同点?
全文有56个鲁迅先生,两个徐先生,可不可以换成“他”?代词不是更简洁吗?
(言必谈鲁迅先生,表达了萧红对鲁迅的爱戴、崇敬、赞美、怀念、缅怀)
所以到这为止,我们可能都知道了,这篇文章成功在哪呢?就是我们平时一直在说,却还没有做好的,写真事,抒真情。
(萧红的话)
板书:写真事,抒真情
这句话的关键是情绪
二、共有4000字,变成千字文
三、对周海婴来说,他是什么样的人?对许广平来说,他是什么样的人?对萧红来说?
对广大读者来说?
板书:伟人---------伟大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