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墨梅 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墨梅 教案

墨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3、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吗?(记得)多媒体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自由读一次。

2、师: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

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不仅爱梅、咏梅,还极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

这就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多媒体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生:王冕。

师:对!他就是著名诗人、书画家王冕。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王冕其人呢?
3、简介作者。

生交流,师出示王冕相关的资料。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这幅《墨梅图》上的一首诗。

(出示古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一次。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读古诗
师: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诗起码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不错字;二读有板有眼不破字;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

大家开始读。

学生读古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吾家洗砚池淡墨痕乾坤指名读,读对了大家跟读一次。

(2)读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然后齐读古诗一次。

3、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4、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①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读后的收获和问题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带来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生交流。

师:是啊,这些梅花实在是太艳丽,太美了!而被称为“画梅圣手”的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这淡淡的墨梅。

②诗人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艳丽、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板书:花开淡墨痕)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

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它不在乎自己的颜色,它不需要别人的夸赞……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师小结: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想要的是把自己的清香之气洒满人间。

(板书: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诗句。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

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

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配乐)
师引读: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

指一生读。

师:现在你看到王冕家小院里墨梅的形态,闻到墨梅的清香了吗?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

4、品诗人
过渡:诗人王冕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梅花呢?诗中的他仅仅是在赞美墨梅吗?他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声呢?生答。

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

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补充资料: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

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

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

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生轻声读,
(1)、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
幅惊世之作。

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板书:咏物言志
(2)、师小结:对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歌咏怀,诗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结权贵,不愿追名逐利,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的坚贞不屈,一样的清高,一样的孤芳自赏。

正如他所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看来,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看似写梅,实是写人啊!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到这里,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收获真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里我们可以说:画如其人,诗如其人!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王冕的另一首诗《白梅》读一读。

2、不光王冕爱梅,咏梅,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赞梅的诗词佳句,也为我们留下了好多咏物言志的传世佳作。

欣赏课外的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古诗)。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竹石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梅花绝句(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师:同学们,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为芬芳。

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了一哥哥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我们喜爱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那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

板书:
梅花开淡墨痕
20墨梅咏物言志
人清气满乾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