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水不良及护坡裂损整修施工组织设计

排水不良及护坡裂损整修施工组织设计

西安铁路局大修工程施工包西线K564+681-+726.3排水不良及护坡裂损整修方案一、编制依据1、西安铁路局工务处下达的整修任务。

2、2011年9月15日鉴定会“鉴定纪要”。

3、现场勘测调查资料及设计文件。

二、设备概况:包西线上行延安北至延安区间K564+681-+726.3段,线路以双线并行、直线、填筑路堤形式通过,路堤填筑材料为当地黄土,堤高约19米,+681处为1-3.0m盖板涵。

三、病害情况:我段包西线川口工区管内K564+681处为1-3.0M盖板涵。

由于涵出口端排水设施缺失,上游汇水不能通过该涵及时排出,造成涵出口端大量地表水汇集,涵洞淤塞。

另:+684.3-+726.3段坡脚既有浆砌片石护坡裂损、外鼓变形严重,对路堤边坡稳定性构成威胁,鉴于以上病害已对行车构成安全隐患,故急需进行整治。

三、机构组织1、施工总负责人:职责:⑴对施工地段的行车、人身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等总体负责;⑵督促施工单位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有关规章的落实;⑶开工前召集参与施工的单位、部门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等工作;⑷影响行车的施工项目现场盯控、指挥。

2、现场施工负责人:职责:⑴对施工地段的行车、人身安全及施工质量具体负责;⑵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安全措施以及相关的规章组织日常施工作业;⑶对所有参与施工的路工及民工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路工持证上岗、民工记名式培训的制度;⑷指派经考试合格且有上岗证的路工担任施工防护。

3、技术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职责:⑴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相关的设计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⑵开工前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技术关键问题;⑷施工期间到现场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指导;4、安全总负责人:现场安全、质量卡控:车间指派有资格的人员担任职责:⑴负责与施工队伍及施工影响范围内其它设备管理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协议;⑵对制定的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审定;⑶对施工安全进行盯控、指导;⑷指派胜任人员担任工地安全监督员;⑸开工前负责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⑹按相应的技术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指导;⑺施工期间要到现场检查。

5、施工防护员:由车间指派专职防护员职责:在施工负责人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标准化作业,来车时及时发出信号,坚持每3-5分钟与工地联系一次。

6、民工:依据现场情况而定职责:服从施工负责人的指挥调配,及时完成各项指定工作。

四、施工方案:计划整修日期为5月25日。

从5月20日起做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施工前工机具、材料准备工作。

32.5级水泥37245.9kg、42.5级水泥14059 kg、原木0.2m3 、锯材3.2 m3、片石139.6 m3、碎石40以内82 m3、中粗砂92.6 m3、软煤沥青8号283.5 kg、Q235-A Ф6-9圆钢663 kg、Q235-A Ф10-18圆钢6910.8 kg、水177.2t汽车起重机≤8t 1台、汽车起重机≤16t 1台、少先式起重机≤1t 1台、单筒慢速卷扬机1台、自卸汽车1辆、砼搅拌机1台、交流弧焊机1台、钢筋切断机1台、钢筋弯曲机1台、木工圆锯机1台、木工单面压刨床1台等以上工机具、材料运送施工现场。

2、施工方案对包西上行线K564+681涵出口端采用M10浆砌片石铺砌400cm*310cm,对既有地面开挖9m深、宽870cm渗水井,渗水井位置根据现场地形地势适当调整,渗井顶面安设高1.2m防护网进行防护;集水井采用沉井施工法,渗水井不需封底;井壁内侧设钢爬梯,钢爬梯详见《全国给排水标准图》S147第15-17页。

沉井为R=4000mm,环筋搭接接头上下错开放置,纵向每米范围内有接头的环筋截面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25%,其搭接长度为30d(d为钢筋直径),不小于250mm,另加弯钩;井壁环筋净保护层厚度40mm,刃脚竖向筋保护层厚40mm;钢筋的弯扎按照施工规范办理,钢筋接头采用焊接法;井壁每隔75cm预留Ф10cm圆孔井壁渗水,圆孔按梅花型布置。

在距渗井底高5m处接4%的Ф500mm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对线路右侧K564+684.3-+726.3段既有浆砌片石护坡进行拆除重建。

五、组织机构项目负责:田卫峰技术主管:李琦现场负责:黄勇现场技术:朱宝龙安全主管:闫明亮现场安全:范旭起重工:4人线路工:6人防护员:2人劳务工:20人六、质量保证措施(一)、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施工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把“质量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到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之中。

按照路局、段对规要求,认真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工程质量"的原则,切实做好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工作,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达到质量合格标准。

2、熟悉掌握图纸和进行专业技术图纸会审,进行每道工序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对参加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质量培训教育,加强施工质量意识;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每进行一道工序,经检查验收不合格者,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3、建材质量控制措施:严格贯彻执行材料管理规章制度,所有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入现场,必须是建设部核定的合格产品,必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并经监理同意之后,现场的质量检查员、材料员签字方可入库和进入现场堆放。

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其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与工程的设计要求。

4、按不同工种作业的各小组,挂牌施工,责任落实到人,杜绝违章操作,禁止偷工减料现象发生,达到工完场清。

5、必须严格遵守技术复核制度,对标高、高度、轴线、图纸尺寸、误差值等作复核记录,并经工程监理人员复查无误后进入资料存档管理。

6、认真做好每项技术复核工作,没有工程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质检员签字,不准进行下一道工序。

7、工地技术工作人员要对施工工艺和特殊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向各班组交代清楚。

对与设计不符的变更问题,必须征得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进行变更。

(二)、施工现场监督检查1、各级质量监督体系要在施工负责人的领导下,认真负责、检查监督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严格监督进场材料质量、型号和规格,监督班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标准。

2、按照规范规定的分部分项工程检验方法和验收评定标准,正确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实测实量,填报各项检查表格,对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分部分项工程,提出返工意见。

七、安全保证措施1、对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加强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安全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确保行车及人身安全。

3、施工人员必须坚持标准化作业,杜绝“两违”即干部违章指挥、职工违章作业,严禁违章蛮干,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控作业过程及施工质量。

4、为保证路堤边坡稳定,K564+684.3-+726.3段翻修既有浆砌片石护坡拆除、重建施工分段跳槽进行。

5、对路料堆放要加强检查,防止滑动侵入限界。

6、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服,工作前严禁饮酒。

7、在沉井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帽。

8、作业人员在搬运机具、材料,使用时要注意个人安全,踩稳抓牢,注意列车。

9、施工后,必须严格按照既有线施工管理办法执行,并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施工负责人确认,总指挥同意,方可收工。

八、防洪措施当路堤坡脚被洪水冲刷或路堤边坡因持续降雨后强度下降,不能维持自身平衡而发生边坡溜塌、滑坍,直接危及行车安全。

1.路肩开裂尚未发生溜坍时:立即组织劳力,沿裂缝中心处开挖上宽40cm、下宽30 cm、深30 cm的土沟,重新夯填或在裂缝处覆盖防水膜,同时采取引排水措施。

2.边坡发生溜坍侵入道床边坡但尚未侵入列车压力包络线时:可在发生溜坍的底部打入钢轨桩或木桩(直径≥15cm,桩长2m),间距0.5 m,桩身要深入滑坍面以下的稳定土体,然后在桩的内侧分层向上堆码草袋或编织待直至路肩,稳定道床,最后覆盖彩条布。

3.边坡溜坍至道床以内,道碴坍落轨枕悬空时:可采取抛填片石的方法抢建路基;若下部基础遭水浸泡已呈流塑状时,抛填片石之前应用机械清除软泥或用钢轨桩加固抛石路基的坡脚。

4.路堤发生较为严重的坍滑时:若滑坍长度范围较小、只有一侧钢轨悬空时,可以采用搭建枕木垛的方法抢建路基;若滑坍长度范围较大,已造成线路悬空时,可采用搭设枕木垛架设工字钢梁的方法迅速抢通线路;若滑坍长度范围很大,工字钢梁难以架设,并且现场条件许可时,可迅速调集大型机械采取拨接便线的方法进行抢修。

5.路基边坡遭洪水冲刷发生坍塌时:若坍塌仅发生在边坡下部且洪水流速不大时,可采用抛填石笼的方法阻止水流对路基的继续淘刷;若坍塌已造成路基冲毁,在洪水退却的情况下,可视坍塌高度和长度范围的不同,采用搭设枕木垛架设工字钢梁或军便梁的方法进行抢修;若坍塌情形非常严重,只有等洪水退后抢修与复旧一并进行,即工程重建路基。

九、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及环保措施(一)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对照路局《安全文明工地》的验收标准和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明确场容场貌,料具管理,环境控制、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人,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实行每日检查、考核制度、并将文明工地验收情况与考核工资挂钩。

2、树立宣传、警示标语、定期更换板报。

搞好室内外及食堂卫生,铲除院内杂草,消灭鼠、蝇,保持室内整洁。

现场做到材料堆码整齐,标识齐全,工完料净。

(二)环保措施教育职工、民工树立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不做有损国家利益和环境的事情,养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

对于有违环保的人和事严肃处理。

绥德工务段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九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