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剪纸课程开发纲要

剪纸课程开发纲要

国学剪纸课程开发纲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

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

校本课程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完善学校办学的个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多年以来,我校领导在如何促进学校不断发展,创建学校特色,达成共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我校教科研的重点。

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亮丽学校特色的工程来抓,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特色。

2009年我校确立了《小学剪纸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完成了剪纸由原来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课程的改造。

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背景我们之所以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1、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

民俗中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人们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

小学生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

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从学校的课程资源来看,我校有几位教师经过培训,具有剪纸教学的能力。

因此,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学校的实际。

二、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一)、设计剪纸课程活动目标:小学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

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它是指以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

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二)、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

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

(三)、建立“三维一体”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

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

“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

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刻复印稿,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

小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

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

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

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在“漫步剪纸长廊”的主题教学时,我们比较多的运用讲授法,如学生在“剪纸的起源”中了解剪纸的原初意义和民俗性,如“蝙蝠”隐射“求福去灾”、“挂盘”隐射“长长久久”……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

如情境法(其结构是创设----激发----想象):剪纸教学时,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剪纸向学生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教学《金鼠送福》时,教师出示了实物“金鼠”、剪纸“金鼠送福”后,精心设置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运用剪纸纹样表现金鱼的特征,了解“金鼠送福”感悟民俗文化教育,促进剪纸学习。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

作品《蝴蝶翩翩飞》、《丹凤朝阳》、《团花》、《连年有余》……都是学生采用协作法完成的。

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剪纸知识和技能。

(五)初步构建剪纸评价体系评价是剪纸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学校验证剪纸活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教师掌握剪纸活动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在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我,促进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我们对剪纸刻的线条、剪纸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剪纸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

对学生剪纸作品评价,我们不仅要求教师重视课堂展评、作业批改而且积极创设条件,加强课外展评和比赛。

这样,即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效(一)、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1、开发了学生的潜质,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千刻不落”、“万剪不断”说的是剪纸。

学生在完成剪纸作品时务必做到专心、细心、耐心,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几年的剪纸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

剪纸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如刘亚楠同学学习困难,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在剪纸班上,她充分展示了自己剪纸才能,让老师和同学惊叹不已。

剪纸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信心。

2、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学生在剪纸欣赏与创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接触各种形式、风格的剪纸作品,使他们在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学会剪纸创作的语言,领会剪纸创作中动静、虚实、疏密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剪纸的稚拙、朴实,从而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所在。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以二维空间观念作为构图基础。

线是构成剪纸形式美的主要因素。

教学使学生的直接体验、感受,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以及符号的程式化手法。

一步一步,通过手、脑、眼协调,使学生掌握了剪纸的基本功。

剪纸更是一种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的创造。

由于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性、主体性、创造性,他们突破传统习惯“看画”、“临画”,多方位、多角度的创作,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

一批批学生的习作中,带着童心的稚趣与灵动的创意。

如《爱学习》、《老鹰捉小鸡》《放风筝》等系列作品处处再现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学生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感受了美的体验,在不断的体验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去创作更美好的剪纸图画。

(二)、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观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不仅提升了课题研究的层次,把准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保证课题实施质量,而且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内,教师通过“自学”、“专题讲座”、“专家指导”、“课题研讨”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校外,领导积极创造机会,让实验教师走出去学习了解我省剪纸现状和剪纸发展方向,把先进的理念带回来,大胆地进行尝试。

通过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等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形成了学校剪纸的美育特色。

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开发小学剪纸活动课程,已经形成我校的美育特色。

学生通过学习普遍掌握了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开发了学生潜质,从“感知----鉴赏----创造----展示”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剪纸作品体现了学生对剪纸的审美水平和蕴藏的创造力。

在组织参加校外比赛的中,获得可喜成绩。

目前,我们正朝着一个新的目标前进,将《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还有不足,但我们有信心,在新的形势下,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争创学校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