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的观后感
1000字大全
《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编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1987
年曾被搬上银幕,整部影片讲述了教授和狗之间忠诚的爱。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忠犬八公的故事》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忠犬八公的故事》的观后感1
下午的时候,女友忽然打来电话,在电话里苦的稀里哗啦的。
在电话里安慰了大约十分钟,才知道原来她是看了一个叫《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电影。
晚上陪女友自习的时候一直在想,看一部动物片都能哭成这样,俩眼圈肿的跟鸡蛋似得,要么是看电影的人超级大傻逼要么电影超级大牛逼。
我女友当然不傻,所以肯定是这电影太牛逼。
晚上回去便找来影片决定一看,作为一名感情极端丰富者,加上女友之前的剧透,从小犬Hitch叼起棒球开始,我的泪腺就达到阈值,之后鼻涕与眼泪齐飞。
这是一部美国片,完全翻版自1987年一部日本电影《忠犬八公物语》,内容讲述同样的内容:一名老人收留一只幼年秋田犬,和它共同生活,小犬每天都会在火车站等老人下班。
之后老人不幸去世,小犬依然每日按时在火车站门口等待老人归来,风
雪暴雨无阻,直到十年后变成一条老狗,步履艰难,最后在等待中死去在火车站的门口。
片子节奏缓慢,配乐温暖,倒叙、慢镜、长镜头,像一部日本纪录片一样,带着东方人特有的厚重。
看了一下,该片在豆瓣的评分是9.1的高分,在时光是9.2的高分,在IMDB上也超过了8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几乎感动了所有人的片子。
故事的主题无外乎是忠义与爱,属于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司空见惯,耳朵生茧。
可偏偏一只狗的诠释,却感动了全世界。
十年,对于人类已算很长,对于狗更是一生。
当你唱着十年后情人难免变为朋友,朋友难免变为炮友的时候,一只秋田犬却在用一生守候着“朋友”的定义。
梁山匪帮有忠义堂,也不过是为了聚在一起喝酒吃肉搞女人。
人类社会给忠义加了太多的羁绊,忠义愈发变得渺远而难做到。
这只小犬帮你回归到儿时的简单,你对我好,我对你忠义,甚至不需要有“好”的交易,我记得你我相遇的那一刻,我便愿意用一生守候这份遇到的缘分。
缘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一次擦肩,我们既然相遇,那上辈子不是得回眸到脖子抽筋?人类偏偏知道缘分的珍贵,却总常常不去珍惜。
当你因为利益欺骗你的好友时,你告诉自己这叫善意的谎言;当你因为私事未能屡约时,你告诉自己这叫身不由己;当你因为繁芜的生活压力忘记你的初恋忘记你的发小忘记曾陪你走过青春的哥们时,你告诉自己这叫生活所迫……
是啊,人类有太多借口,所以人类会失去太多美好。
可是,对于狗不一样,你便是它的全部。
为了这一份全部,它愿意用一生去守候。
就这样,人类做不到,所以人类只能看着狗狗,假借感动的名义抹眼泪。
这些眼泪,两分为了这只叫“小八”的狗狗,八分为了自己失去的叫做“忠义”的最原始的情感。
只因相遇,便愿爱你。
只因爱你,便愿等待。
只因等待,便愿耗尽此生。
这种情感,谁能不掉眼泪?
有人说,这种情感,常常批量出现在电影、小说、诗歌、神话等艺术作品中,放进现实社会,便显得够假够二。
现实社会,哪有那么多梁祝化蝶翩翩舞,哪有那么多铁达尼克海洋心,哪有那么多人狗情未了。
现实社会中,你还真能一相遇便等十年,你不是脑壳被板砖拍了,就是二到摧枯拉朽的境界了。
其实,我们人类的情感中,有一种是这样的,那就是爱。
亲情、爱情,均是爱——当忠义不因那些交易利益准则条款而生,便可以像这条狗一样在等待中实现。
你爱一个人,便应该愿意为他(她)付出全部。
你爸你妈你妻子爱你就从不要求回报,这种爱,便值得你永远等待。
也没见哪个傻逼自己爸爸死了,没几年就逮别人叫爹的。
倒是夫妻一方去世了,有改嫁的情况,这只是爱的形式变了,爱的感觉是没变的。
改嫁了,哪怕出家了,和旧爱第一次相遇,每一次相拥,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瞬间,这些感觉,依然会化为你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像电影胶片一样,时不时在你脑
海中一帧帧回放。
你只是不承认你在等待而已。
人要活得像个人,就要掩饰自己的情感。
除了褪去灵长类的毛发直立行走外,我们还得多点什么,才像个人像个社会人。
可是,一条狗,就可以撕破你所有的掩饰和伪装,让你最原始的情感诉求显露无疑。
说了这么多,不为了控诉什么社会中繁琐的准则条框限制了天性,也不为了帮谁凭吊什么最美的爱情,我只想说,人类拥有的远比一条狗多,可是这么多东西,却无法让人类满足,而且,人类失去的东西,更是一条狗无法思考的。
人们看电影的时候,在想狗狗多可怜啊,在思考天天在火车站等一个死人值得吗的时候,或许小犬正在每一次等待中幸福地继续等待。
所以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说不定狗也在发笑。
起码最后狗狗可以和他的主人相逢了,为了最初的相遇,用死亡再次相遇,也未必可悲。
《忠犬八公的故事》的观后感2
是命运的安排,让“八公”和帕克教授在夜深的车站相识;是命运的捉弄,让“八公”无助目送帕克教授在清晨的车站离去;是命运的恩赐,让我们知晓了一个爱与等待、爱与忠诚的动人故事。
可是,我宁愿没有这样一个故事,宁愿没有这样一条名叫“八公”的小狗。
因为,“八公”在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寒夜垂垂老矣、孤独等待的身影太令人心酸了。
大家也许不知道,十年,对于一只狗来讲,几乎就是一生的寿命。
我坚信,“八公”是明明知
道帕克教授再也不会从车站大门走出的,否则它也就不会在那天的清晨去做那从来不情愿的“叼球”游戏了。
明明知道无结果,为何还要用自己一生的代价,去坚守一个再也不可能的抚摸和拥抱?我想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八公”把帕克教授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全部。
帕克教授去世后,等待就成了“八公”的人生意义,它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帕克教授的爱,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教授的女儿和“八公”是有共鸣的,“八公”时时刻刻想念帕克教授,女儿又何尝不是在日夜思念父亲呢。
爱有时意味着放手,她爱“八公”,她看懂了“八公”那望向远方的眼神,所以她忍痛和“八公”说再见,放它回车站。
是啊,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一生的希望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十年岁月,教授夫人重回旧地,看到已经步履蹒跚的“八公”仍在孤独等待的一幕时,她的心都要碎了。
夫人拥抱老迈的“八公”,一如其年幼时一样亲切的称它为“好孩子”。
夫人哭泣着问“八公”,“你会病的,你还在等他吗?”。
此时此刻,所有观众的心也都要碎了,泪水模糊了每一个人的双眼。
“八公”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终于等到了离别十年之久的教授。
虽然只是幻觉,但观众再次泪流满面的同时,又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欣慰。
期盼美好的事物终有一日会实现,这正是人性的光辉所在。
夜深了,流动的钢琴音符、低沉悠扬的大提琴,声声沁入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起身望向窗外,城市的灯光黯淡,我依稀看见了“八公”那坚守等待的身影。
爱,是忠诚与等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忠犬八公的故事》的观后感3
这部电影根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改编。
这是一部跨越语言障碍,全世界都能看懂的影片。
八公是一条谜一样的犬,因为没有人知道它是从哪里来。
帕克教授在小镇的火车站捡到一条走失的小狗,冥冥中似乎注定小狗和帕克教授有着某种缘分,帕克一抱起这小狗就再也放不下来。
帕克对八公的疼爱感化了起初反对养狗的妻子卡特,八公在帕克教授和家人朋友的呵护下慢慢长大。
帕克教授上班时八公会一直把他送到车站,下班时八公也会提前到车站等候,八公的忠诚让小镇的人们对它更加喜爱。
主人和八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令人温暖,令人开怀。
然而,就是这样,笑着笑着,就哭了。
有一天,八公在帕克教授要上班时表现异常,居然玩起了以往从来不玩的捡球游戏,八公的表现让帕克教授非常满意,可是就是在那天,帕克教授在课上因病猝死。
帕克教授的妻子、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