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质量调研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含三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做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共30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木炭燃烧C.玻璃破碎D.动物呼吸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导电和导热性 B.熔点和沸点 C.颜色和状态 D.可燃性和助燃性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氦气4.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的气泡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质减少 B.溶解度减小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5.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绿色火焰 B.铁丝:耀眼的白光C.镁带:淡蓝色火焰 D.硫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6. 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D. 氧气用作燃料7.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此现象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8. 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镁 mgB. 铜CUC. 氦 HeD. 铝AL9.只含游离态氧元素的物质是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10.某说明书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铜2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11.五氧化二磷(P2O5)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A.-2B.-5C.+2D.+512. 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稀有气体B、蒸馏水C、氢气 D 石灰水13.图中所示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1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 2B.CO 2C.KClO 3D.KCl15.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16.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金刚石、石墨 B.氧气和液氧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水和双氧水17.下列物质混合后,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A 、食盐和水B 、花生油和水C 、蔗糖和水D 、面粉和水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B.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C.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单质组成D.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19.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C 60B .N 2C .ClD .Fe20.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B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 、有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21. 化学变化2Mg + CO 2−−→−点燃2MgO + C 中的还原剂是 A .Mg B . CO 2 C . MgO D .C22.下列物质的俗名正确是A .二氧化碳气体 干冰B .硫酸铜 胆矾C .氧化钙 生石灰D .碳酸钙 熟石灰23.在炼铁工业中,常发生化学反应:CaCO 3+SiO 2 −−−→高温X +CO 2↑,其中X 的化学式是 A .CaSiO 4 B .Ca 2SiO 3 C .CaSi 2O 3 D .CaSiO 3 24.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 值,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可多食用的是A :泡菜B :葡萄C :番茄D :鸡蛋清 pH 值 3.2-3.6 3.5-4.5 4.0-4.4 7.6-8.025.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26.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27.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①②A.①B. ②C. ①②都不可以D.①②都可以28.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相等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29.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到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静止后得到上层清液并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少量白色固体中应该含有氧化钙C.升高温度可以使得固体继续溶解D.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在加入氧化钙前后没有发生过变化30.由CH4、CO、H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原气体可能是H2和CH4 的混合物B、原气体中可能不含CH4C、原气体中若含有CO,则一定含有H2D、气体中若同时含有CH4、CO和H2,则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二、填空题(31分)31.烟草中通常会含有尼古丁,其化学式为C10H14N2。
①C10H14N2中含(1)种元素,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氢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②1摩尔C10H14N2中约含有碳原子的个数为(4)个。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2.水是生命的源泉。
①净水器可以净化自来水,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其作是(5);净水器接通电源时产生紫外线与自来水生产中加氯气的目的相同,其作用(6)。
②如图表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Ⅰ.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7);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8);a试管和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等于(9);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11)。
Ⅱ.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1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3)。
Ⅲ.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14)。
A.水的净化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33.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①0℃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15),20℃时,甲的溶解度是(16)g/100g水。
②10℃时将15g乙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17)(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8)(列式即可)。
③30℃时,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19)(写一种即可)。
④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甲乙固体的方案如下:30℃时,取6.0g甲和6.0g乙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20)。
⑤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21),(22),然后过滤。
⑥20℃时,将140g甲的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1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3)克。
34.常温下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①整个过程中(除称量外)玻璃棒总共用到(24)次,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5)。
②操作③的名称是(26),这个过程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图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27)(填序号),粗盐提取过程中,称取一定量的粗盐后,决定溶解所需水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28)。
三、简答题(39分)35.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装置图中仪器Ⅰ的名称为(1)、Ⅱ的名称为(2)。
②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二氧化锰的作用是(5), 选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填序号)。
a.开始加热后,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c.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d.盖上毛玻璃片的集气瓶瓶口向下放置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7),可以用F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8),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9)。
④若用G装置装满水收集氢气,氢气应从(10)进。
(选“k1”或“k2”)。
⑤实验室一般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11),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
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对B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是(12);二是(13)。
36.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进行初步探究。
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根据实验目的推测A装置的作用是(14);实验开始后, B玻璃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5);C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6)。
②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17),如果实验取得预期效果,该实验能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的依据是(18)。
③小组同学认为用F装置加热竹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物,也能得到结论,依据的现象是(19),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
④两组实验中的碳都发生了(21)反应。
37.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含大理石12.5g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0.1mol二氧化碳。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求:①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22)mol。
②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3)。
38.为了证实某气体是否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浓硫酸用于吸收水且足量)。
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①若证实混合气体中有CO,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24)。
②若要证实混合气体中有H2且是通过装置B验证的,应采用的方法是(25);如证实还含有氢气,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6)。
③实验开始时,采取的操作有:a.点燃A处的酒精灯b.点燃D处的酒精灯c.通入混合气体为保证实验取得成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27),采取这样操作顺序的原因是(28)。
④实验结束时,采取的操作有:a.熄灭A处的酒精灯b.熄灭D处的酒精灯c.停止通入混合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29)。
化学答案一、 选择题CDADD DACAC DBABC ABBDC ACDDC DDCAA二、 填空(31分)31、(1)3(2)5:7:1(3)1:2(4)6.02*102432、(5)吸附(6)消毒 (7)氢气 (8)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口(9)2:1(10)H 2O −−−→通电2H 2↑+O 2↑(11)分解反应 33、(12)白色硫酸铜变蓝色、烧杯壁外有水珠生成、产生淡蓝色火焰(3分)(13)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14)CD (2分)34、(15)乙(16)40g/110g 水(17)饱和(18)20/120(19)蒸发或降温或加甲(20)可行,该温度下,甲可以完全溶解,乙不能安全溶解(21)蒸发浓缩(22)冷却热饱和溶液(23)30(24)3(25)防止飞溅(26)过滤(27)D (28)常温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三、简答题(39分)35、(1)锥形瓶(2)长颈漏斗(3)A (4)2KClO 32MnO −−−→△2KCl +3O 2↑(5)催化作用(6)bc (2分)(7)BC (1分)(8)密度比空气大(9)燃着的木条放伸到瓶口(10)k 2(11)2H 2O 22MnO −−−→2H 2O +O 2↑ (12)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13)稀释溶液36、(14)吸收水和二氧化碳(15)2C +O 2−−−→高温2CO 、C +O 2−−−→点燃CO 2;(2分)(16)Ca(OH)2+CO 2 → CaCO 3↓+H 2O (17)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18)石灰水变浑浊、新鲜鸡血变暗红(2分)(19)黑色的氧化铜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分)(20)C +2CuO −−−→高温CO 2↑+2Cu (21)氧化反应 37、(22)0.1mol(3分)(23)80%(2分)38、(24)C 中变浑浊、黑色粉末变红色(2分)(25)称量反应前后的B 质量(26)CO +CuO −−→△CO 2+Cu 、H 2+CuO −−→△H 2O +Cu (2分) (27)cba (28)防止装置炸裂、防止污染空气(2分)(29)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