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新版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政策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国内商路
重农抑商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中唐后 海路为主 松动
海禁/闭关锁国 抑商锁国
二、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时间、水平: 起源早,历史悠久,发展水平高;
2、发展趋势: 城市: 阶段特征明显,由政治功能为主到经济功能为主。 外贸: 政府主导,不以盈利为目的,由开放到闭关。 3、政策: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发展道路曲折。
春秋末期 范蠡
1.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史记·货殖列传》
2.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 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③明清:商帮
商帮·晋商
商帮·徽商
乔家大院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商人: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路线:陆——海 商品:丝——瓷 工具:驼——船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国内商路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海路为主
海禁/闭关锁国
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开放
闭关
货币
明清:白银普遍流通 圜钱

布币



楚币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城市
唐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坊——居 民区
1.周秦至唐(唐都长安)
①分布: 县治以上设“市”; ②格局: 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③管理: 官府严格控制; ④功能: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 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 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1)观念:材料一:提倡等级、崇尚节俭。材料二:逾越 等级、追求奢生。
(2)现象:封建制度的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 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3分)
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4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思考:假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
二、中国古代商业政策
工商食官
商周
重农抑商
兴起:战国 松动:中唐以后 强化: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 (2)原因、目的: ①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②商业 具有不稳定性,商人流动大,影响中央集权; ③目的: 维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保证赋税,巩固统治。
刀币



战国货币
唐开元通宝
汉五铢
秦半两
圆形方孔钱是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圆形方孔钱的痕迹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商帮
城市
商路外贸 政策
国内商路
坊市制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陆路为主 国际 商路
海路为主
海禁/闭关锁国
新特点:经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明清:
江南兴起一大批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大商
城市 商路、外贸
坊市制
商帮
经济功能增强 工商业市镇
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明中叶以后……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 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 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 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 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 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 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 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 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两则材料有何变化?
变化:商品种类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
4、地位: 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有丰富的商业文化
归纳古代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③农业、手工业发达; ④内外交通便利; ⑤货币统一。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唐)元稹《估客乐》
(3)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表现):
① 战国:兴起(为什么?);西汉:强化
商鞅变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高祖——歧视商人政策;

汉武帝——全面控制工商业(盐铁官营)
② 中唐以来政策松动:
表现: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
③ 明清:坚持重农抑商,严控民间外贸

表现:重税、海禁 。

(4)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①积极: (经)保护了小农经济,发展封建经济;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 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
商人 货币 城市 外贸 政策
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人 产生
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
商代贝币
商人
②春秋战国: 出现私商、大商人
1、(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和骑马,不允许其子孙为官(“贱商
令2、”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
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3、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
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 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唐六典》
图一 唐长安城
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宋代城市比唐代城市多了那些变化。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
2、宋代(北宋东京) ①分布: •乡村可设草市
•港口城市兴盛
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扬州、登州
②格局: • 从时间、空间上打破坊市界限,形成
(政)有利社会稳定,巩固统治; ②消极:
不利工商业发展,明清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前期积极作用大;后期消极作用大。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的思想与商鞅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如何评价? 变化: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街市、晓市、夜市、 •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③管理: •官府控制放松
④功能: •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争鸣: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 (积聚),遂倾(超时)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