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地理夯基提能作业本 (7)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地理夯基提能作业本 (7)

第2讲 经纬网与等高线一、单项选择题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飞机飞行航线( )A.一直不变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北后向南答案 D 从甲地(60°N,100°W)到乙地(60°N,80°E)最近的距离是走大圆的劣弧,而两地经度差为180°,大圆的劣弧弧面距离就是从甲地向北到北极点,再向南到乙地。

2.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A.8小时B.12小时C.16小时D.20小时答案 B 甲地到乙地最近的距离,就是大圆的1/6,用了8小时;60°N纬线长度约是赤道的一半,则从甲地沿60°N飞行到乙地,飞行的路程是1/4大圆,所以用的时间是12小时。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题。

3.(2019苏北苏中七市三模,8)若丙处采矿造成水污染,受影响较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A 据图分析可知,若丙处采矿造成水污染,受影响较大的地点是位于山谷处(河流发育处)下游地区的①地。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19泰州模拟,3)图中风力发电机建设地点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A.山脊处——风速较大B.缓坡处——利于建输电塔C.山谷处——邻近聚落D.向阳处——光照较强答案 A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风力发电机建设地点主要分布在山脊处,因为山脊处阻碍小,风速较大,风能资源丰富。

5.(2019泰州模拟,4)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相对高度约180米B.河流大多向西南流动C.B地可直接观测到A地D.B地可开垦为水稻梯田答案 D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最高处为160—180米,最低处为20—40米,所以,最大相对高度为120—160米;图中河流大多流向东南方向;在A地与B地之间有山脊,所以,从B地不能直接观测到A地;B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可以开垦为水稻梯田。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图中最高峰海拔为1 527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6.(2018徐州考前模拟,3)山区道路受地形影响,随意超车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自M开车至N,最适合超车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D 山区道路受地形影响,随意超车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自M开车至N,最适合超车的位置是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的丁地。

7.(2018徐州考前模拟,4)下列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图示区域不存在路面结冰现象,通行较安全B.开车在甲到乙之间行驶时,因地形影响,看不到小河C.为防止道路漫水,乙到丙段路基修建较高D.冬季上午开车从丙到丁时,太阳在车前方,影响视线答案 C 据题意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为长江中游地区,冬季可能存在路面结冰现象;开车在甲到乙之间行驶时,因等高距为10米,高度差较小,有可能看到小河;乙到丙段地势较低,为防止道路漫水,路基修建较高;冬季上午开车从丙到丁时,太阳光线从东南方向(侧面)射入,对视线影响较小。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2018南京5月三模,5)下列剖面图能反映从响马岭至走马梁地势起伏的是( )答案 A 依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在马科义沟处海拔低于1 150米,在响马岭至1 200米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9.(2018南京5月三模,6)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丰富且集中,河流径流量大B.多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C.过度放牧、樵采,草场退化严重D.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答案 D 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沟壑纵横,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年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不大;喀斯特地貌应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主要为农耕区。

二、双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湖泊上游有一瀑布,瀑布落差32 m,湖泊湖面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高差最有可能为( )A.520 mB.514 mC.530 mD.540 m答案 AC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最高点的海拔为982米,湖泊湖面的海拔低于(500-32)米,即低于468米,高于450米(图中没有450米的等高线),两点之间高差介于514—532米之间。

11.关于该区域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低山丘陵为主B.干流自东南流向西北C.在最高处能观察整个湖面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答案 CD 在最高处到湖面的沿线途中为凸形坡[等高线从高处到低处,先稀疏(缓坡)后稠密(陡坡)],所以,不能观察整个湖面;通过对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析可知,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干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我国南方地区)。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为主,南部多低缓丘陵B.夏季降水集中,丙地降水量最多C.河流水量充足,自西北流向东南D.地表起伏较大,以常绿树种为主答案 BD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河流由西北、西、南流向东侧峡谷,说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以盆地地形为主,南部有山峰,地势起伏较大,为山地地形。

该地为我国的南方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丙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最多。

该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山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3.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实地考察后,得出的错误结论是( )A.甲聚落与山峰之间的高差为1 300米左右B.站在山峰因为有山脊阻挡观察不到丙聚落C.四个聚落中,乙聚落受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D.建造与坝顶等高的水坝,①比②造成淹没面积大答案 AC 图中等高距为200米,甲聚落的海拔在300~500米之间,山顶的海拔在1 300~1 5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小于1 200米,大于800米。

山峰和丙聚落之间有凸起的山脊,阻挡视线,因此观察不到丙聚落。

乙地位于山脊,不易受滑坡的影响。

①地的汇水面积大于②地,因此①比②造成淹没面积大。

三、综合题14.(2017涟水中学一检,27)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特征。

(4分)(2)图中河流a—b段的长度为3.5厘米,则其实际长度为 千米,该段河流的流向为 。

(4分)(3)同学小张爱好攀岩,他发现A处是攀岩的最佳场所。

A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 处底部高度的范围是 米。

若从其底部攀上顶部,至少要攀登 米。

(3分) (4)e处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e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米。

(2分)(5)同学小王在b处发现随身带的温度计数值为28.5℃,当他到达c处时,正常情况下,温度计数值不高于 ℃。

(2分)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2分)地势:从中部向四周降低(或地势从中部分别向南、向北降低)。

(2分)(2)14 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流向西南(每空2分共4分)(3)陡崖 300<H底≤350 150(每空1分共3分)(4)山脊 250<H相<350(每空1分共2分)(5)25.8(2分)解析 第(1)题,地形、地势特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两方面来回答,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为从中部向四周降低。

第(2)题,根据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算出实际长度为14千米;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为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再流向西南。

第(3)题,A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A处底部高度为300<H底≤35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50米,可计算出150≤H<250(米),若从其底部攀上顶部,至少要攀登150米。

第(4)题,e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e处海拔为350~400米,c处海拔为650~7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50~350米。

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b处海拔为150~200米,c处海拔为650~700米,两地高差为450~550米,温度下降2.7~3.3℃,c处温度范围为25.2~25.8℃,温度计数值不高于25.8℃。

15.(2019南通如东模拟,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4日凌晨,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129次全会中,国际奥委会对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关于攀岩等5个奥运备选项目的提案正式做出表决,竞技攀岩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为2020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材料二 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发攀岩运动项目的是 ,为安全起见,攀岩需要准备的安全绳索长度不应少于 米。

(2)右图中受洪水威胁最大的路段是 ,原因是 。

(3)左图中乙城市多雾的原因有 。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红叶观赏地最早出现红叶的是 ,原因是 。

答案 (1)丁 300(2)② 附近河道弯度较大,水流不畅;靠近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多、凝结核多;靠近湖泊,水汽充足;地处谷地(4)丙 海拔最高,物候更替早解析 第(1)题,攀岩运动项目宜选择在坡度较陡的陡崖丁处;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丁处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100米,最高海拔可能接近300米,绳索长度不应少于300米。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路段②处河道弯度较大,水流不畅,又靠近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易受洪水威胁。

第(3)题,从雾的形成条件(水汽、特殊地形和凝结核等)角度分析思考。

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丙处海拔最高,物候更替早,红叶出现最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