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小说写作技巧

浅析小说写作技巧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1 小说写作

目录 第一章 核心理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 核心理论 (一) 描写: (1)人物描写:一方面是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人物的样子(相貌、体型、穿着、表情)、人物的身份。

心理描写:1.自己说:主角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以及主角内心的自言自语。2.别人说:其他人物说出主角的心理。3.作者描述角色的心理。4.读者自己去体会角色的心理。

(2)环境描写(场景描写):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气候)、社会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环境气氛(例如温馨的小屋)。

(3)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必要的,而其它描写有时可省略: 1.省略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根据角色的处境和言语,自己去体会角色的心理。此外,环境气氛也可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2.省略外观描写(人物的样子、环境的样子):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构思心中喜欢的样子。如果作者心中有喜欢的样子,读者就要依从作者的设定。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1 (4)小说中有些描写,无法直接做成影片: 1.抽象的概括:作者写“他一天忙得很”是生活描写,但是这句话是抽象的描述,而不是具体的描述,所以在影片中没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小说人物说他自己一天忙得很,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制作出来。

2.不表露的心理:作者描写“其实他内心郁闷。”这句话在影片中也无法直接制作出来,但是由角色自述或别人说角色郁闷,就能以语言的形式,在影片中制作出来。

3.人物的身份:作者写“他是一个老师”,可是影片开场,他走在街上,谁知道他是干嘛的。

(5)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子、人物的身份。 环境:环境的样子。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动作、心理。 (二)

第三人称小说:作者作为局外人,描写各个角色,他怎么怎么样。第一人称小说:作者把自己想成主角,主角自述,我怎么怎么样。

第一人称小说的缺点: (1)第一人称小说,不适合拍成电影,剧本都是第三人称的。 此外,字数不够三万字,也无法做成影片,只够做小短片。 (2)主角自言自语的说“我怎么怎么样”,听着有点怪。 (3)第一人称小说,只能以主角的视角,写主角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事情,而不能直接描写其他人物所看和所听,限制比较大。

角色: (1)按照重要性,角色分为主角和配角。 小说分为主线剧情(主角的生活)和支线剧情(配角的生活),支线剧情用于辅助主线剧情,配角是支线剧情的主角。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1 (2)正面角色:对主角有益的人,反面角色:对主角有害的人。 反面角色不一定是坏人,例如:爱情竞争中,主角的情敌就是反面角色。 反面角色可能变成正面角色,正面角色也可能变成反面角色。

(三) 叙述顺序: (1)先后顺序。(最常见的形式) (2)倒序:回忆过去。时空倒流:回到过去。 (3)插叙:插入支线剧情,用于辅助主线剧情。 (4)分叙同时发生的事。

关联: (1)居中关联: 大家都围绕着一个事物,而形成关系。 1.居中于场所:公共场所(例如学校),把原本不相关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而彼此相识。

2.居中于人:主角是故事的中心,所有角色都围绕着主角。 3.居中于物品:很多人都为争夺某一宝物,而形成竞争关系。 4.居中于目的:很多人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组队合作。 (2)前后关联: 事件的产生需要原因和前提条件,事件又会产生后果,这就是前后关联,形成链式发展。

从道理(理性、逻辑思维)而言,原因产生结果,但是从情理(感性)而言,爱一个人不需要原因,一见钟情就爱上了她,再例如顺着感觉走,也不需要原因,可见情理不强调原因,而强调情感自发的去做事,所以道理和情理的前后关联规律是不一样的。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1 (3)树状关联: 一个事件,可能引发多种不同的后果,形成一对多的树状关系。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一个事件,形成多对一的树状关系。

多个前后关联组成树状关联。例如:失恋了,被人安慰。失恋了,去散心。这两种前后关联合并成树状关联:失恋了,被人安慰,或去散心。

(4)小说各部分要紧密关联,但是过度的关联和巧合的关联,读者感觉假。 例如:去公司面试的路上,救了个人,正巧是公司老板的妻子,所以面试就通过了。这样显得很假。

(四) 巧合变因果,就要用伏笔: 小说中,巧合写的太多,读者感觉很假。伏笔就是先制造原因,从而引发后面的结果,这样结果就不用以巧合或偶然的形式出现了,也就是把巧合变成了结果,而伏笔制造了导致结果的原因。

例如:男主角路上碰见坏人,而一个武林高手正巧经过此处,帮助了男主角,这样写,读者感觉怎么这么巧。应该改为伏笔形式:男主角去看武林大会,武林高手也要去参加武林大会,这就是伏笔(设置前因),那么武林高手在路上碰到男主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前因产生的后果),而不是巧合。

伏笔意味着小说并非总是前面的剧情决定后面的剧情,有时是后面的剧情(后果)决定前面的剧情(所需的前因),于是回头补加前因(设置伏笔),所以要反复修改小说。

实与虚的结合: 实:小说中,角色实际经历的生活。 虚:小说中,角色的幻想、猜测、梦境。例如:作者描写了一段内容,读者后来才知道原来描写的是主角的梦境。

支线剧情辅助主线剧情: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1 (1)配角做的事(支线剧情),帮了主角: 例如:除妖师(主角)上山除妖,但不知道妖在哪里。设个支线剧情做铺垫:两个村民上山砍柴,一人被妖抓,一人逃下山。然后再回到主线剧情:除妖师遇到逃下山的村民,那个村民告诉除妖师妖怪在哪。这样配角给主角提供信息,帮助了主角。

(2)配角遇到糟糕的事(支线剧情),需要主角去帮忙: 例如:配角住宾馆,忘带钱了,只好打电话叫主角去帮忙。 (3)侧面描写:作者不直接描述主角,而是让配角说主角怎样,也就是用配角来体现主角。

单侧面描写:单一的支线剧情辅助主线剧情。例如:配角们聚在一起,谈论对主角的看法。

多侧面描写:多个支线剧情辅助主线剧情。例如:主角的行为,改变了很多配角的生活,分别描写各个配角生活的改变,也就从多个侧面描写了主角的行为。

(5)配角的经历交代故事背景:支线剧情作为故事前奏。 例如:配角进入客栈,被妖怪吃了,随后除妖师(主角)进入客栈。这样配角就先交代了故事背景(客栈的情况)。

(6)主线剧情可以引出支线剧情,支线剧情也可以引出主线剧情:从一个人物(配角)引出另一个人物(主角),从一个故事(支线剧情)引出另一个故事(主线剧情)。

例如:几个配角去看表演,路上谈论主角表演水平高,配角们到了剧院,主角就登场了。随后故事描述主角,不再提之前的配角了。

(7)支线剧情不是必要的,而且支线剧情不能写的太多,否则喧宾夺主。

(五) 剧情发展的动力: (1)主动: 内心情感自发的表现,从而主动的去做事。有事可做,才有事可写。心中有美好,就会自发主动的做美好的事,心中痴情,就会自发主动的做痴情的事。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1 (2)被动: 1.问题来了,不得不解决问题,这就有事可写了。 人生就这样,过段安稳日子,问题就出来了,解决问题后,恢复安稳的日子,过不了多久,新的问题又会出来。

2.矛盾来了,就会陷入矛盾斗争和化解矛盾,也就有事可写。 哲学上讲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因为有矛盾,就要矛盾斗争(例如爱情竞争、利益斗争),从而要做很多事,这就有东西可写。矛盾双方,最终一方战胜另一方,矛盾化解。

维持矛盾:有些读者看小说,替主角着急,希望矛盾赶快化解,可是有些矛盾化解了,小说也就结局了,所以要维持矛盾,使矛盾不要轻易化解,因此对于作者而言,既要构思怎样化解矛盾,又要构思怎样维持矛盾。

正要解决矛盾或问题,遇到阻力,或忽然被事情打断。 (3)准备工作: 事件的产生(触发),都需要原因和前提条件。作者写事件之前,先给这个事件添加原因和前提条件,这也是剧情的一部分,叫做准备工作。

剧情回环: 安稳生活(问题和矛盾还没出现)-有麻烦的生活(问题和矛盾出现了)-回到安稳生活(解决了问题和矛盾)。现实生活中也发生着各种回环。

情感的升温与降温: 四阶段:陌生人-认识的人-好朋友-恋人。(向右发展是升温,向左发展是降温) 逐渐升温:如果写女主角第一次见到男主角,立马成为他的女朋友。这样情感升温就太快了,缺乏情感升温的依据,显得太跳跃、不合理。

(六) 合理和真实感: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1 合理是小说的基本原则,就是符合情理和道理。就算写的不好,起码要写的合理,不要给人感觉荒诞。

要有真实感,就要合理、现实、少用巧合,生动、细腻的描写。

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1)从悬疑到真相:先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逐渐揭开谜团。 (2)从真相到悬疑:先说真相(故事结局),然后回忆逐渐消除悬疑的解谜过程。 (3)半真相:先把真相说一半,留有悬疑,然后回忆原因,最后说出真相的另一半,构成完整的真相。或者,先把最终结果说一半,而另外一半的最终结果,剧情的当前阶段还无法确定下来,是个悬疑,要等剧情发展到最后,才能确定下来。

意料之外,给读者惊奇: 卓别林有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

意料之外,但要情理之中,不要荒诞。

对比: (1)同样的事,在不同人身上的区别。 例如:女主角家庭条件好,桌子上有丰盛的饭菜。随后的画面中,男主角家庭条件差,座子上只有一盘菜。这样就形成一个明显的前后对比。

(2)同样的事,再次出现,往往会有不同,不同的方面形成前后对比,令人感慨。

例如:故地重游,物是人非,风景依旧没变,但是人老了。 (3)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后形成明显的对比。 例如:正面角色开始很落魄,后来很荣耀,而反面角色开始很荣耀,后来很落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