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题汇总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题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题汇总1.一支粉笔在使用过程中()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C.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D.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小2.关于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相等的物体,体积也相等 B.密度大的物体,体积一定小C.质量相等.密度较小的物体,体积较大 D.密度相等.质量较大的物体,体积较小3.一个瓶子正好能装1kg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A.煤油 B.豆油 C.汽油 D.酱油4.一个质量为300g的水壶,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700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0.8×103kg/m3 B.0.875×103kg/m3C.1.4×103kg/m3 D.3.5×103kg/m35. 某氧气瓶内的氧气密度为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2/3,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A.4kg/m3 B.6kg/m3 C.2kg/m3 D.无法确定6.黄金的密度是19.3×103kg/m3,白金的密度为10.5×103kg/m3,则金银合金的密度不可能是()A.29.8×103kg/m3B.19.0×103kg/m3 C.17.0×103kg/m3D.11.0×103kg/m3 7.将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空心铜球.空心铁球和空心铝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则总质量最大的是()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无法确定8. 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A.对于不同的物质,m 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m与V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

9.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A.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积 B.用量筒“量”出小钢珠的质量C.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度 D.用量筒“量”出0.2kg的酒精10.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如图所示,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影”,如“做手影游戏”、“看电影”、“湖中树的倒影”、“用照相机摄影”等。

以上词语中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折射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摄影─光的反射 D.电影─光的直线传播2.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3.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4. 给某人拍照,先拍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应当()A.人离镜头近些 B.人离镜头远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照相机离人近一些,暗箱缩短一些 D.人离镜头近一些,暗箱拉长一些5.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2所示,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6.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7.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10cm<f<20cm B.f>10cm C.f<10cm D .f>20cm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已呈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如果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小段距离,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必须把屏()A.移近透镜B.远离透镜C.无论怎样移动屏都不能成像 D.在原地不动9.以下关于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的使用,正确的是()A.应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焦距内B.用照相机拍摄时,物体一定在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照相底片放在相机镜头的焦距以内D.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应把物体放在放大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10. 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的景物倒立的像。

使用此模型相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远处的景物的像是虚像B.如果看到远处的景物很清晰,那么看近处景物时应该把内纸筒向外拉一些C.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D.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看到游泳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浅 B.教室里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C.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 D.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

使入射光方向保持不变,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仍在原来位置 B.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后静止 D.向左移动后静止3.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4.人眼看到的下列现象中,为虚像的是()A.阳光穿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清晰亮斑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C.从侧面看到的圆型鱼缸中的鱼D.“海市蜃楼”奇观5.如图2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6.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7.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 B.镜面反射 C.漫反射 D.光的折射8.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9.如图2所示,A点发出的光通过水面射向B点,光的传播路线为AOB,如果一束激光要从B点射到A点,则激光的入射方向是()A.BC方向B.BO方向C.BD方向 D.以上方向均可10.如图3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11.小汉仔细观察了如图5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A.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D.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起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蜡烛,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

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13.小春同学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下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7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2.1米B.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春4.6米C.小春距离她的像5米 D.小春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2.1米14.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2.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3.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5.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6.如图2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7.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8.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9.如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10.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1.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2.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3.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1):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