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联工作调研报告工商联作为党领导下能下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业性学术性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纽带和桥梁,是政府管理非公州政府经济的助手,肩负着引导经济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和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历史重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联在工作中提出其要求了更高要求。
但是工商联工作当前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工商联工作进行认真调研和思考,以理清思路,进一步促进工商联工作更好地开展。
现结合**市侨联工作的实际,对新时期工商联工作作如下进行调查思考问题和思考。
一、**市工商联大事记市北及履行职能情况**市工商联成立于1952年6月(当时称“”)。
因历史原因,市工商联在“文革”期间停止活动。
1980年,经市委同意缓和工作。
1992年9月,市工商联成立党组,同年增挂“**市商会”牌子。
2003年1月,“**市商会”更名为“**市总商会”。
截至目前,全市四县三区、市开发区已确立或恢复工商联组织、基层商会82个,现有餐饮业、药品零售业、服装业、美容美发业、眼镜业、农资业、浙江投资企业等7家市直属行业(异地)商会和43个基层行业商会;会员总数4205个,其中企业会员2146家、团体会员49个、个人会员2168人。
市工商联机关下设秘书处、会员部、经济政策联络部和信息调研部4个部(室。
根据工商联的一般性、宗旨和职能任务,近年来,**市各级工商联(总商会)群众组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文联指引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按照“创业、创新、创优”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开拓进取,为全市所作民营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达79414户,同比增长21.0%;其中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1809户,同比增长24.0%。
全市私营个体企业总注册资本1437947万元,同比增长48.7%;其中私营企业总注册资本1287863万元,同比增长51.3%。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52915万元,同比增长38.2%,占到全市全部税收的53.9%,比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
全市民营外贸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4635万美元,同比增长109.7%,占到全市全部外贸企业的17.0%;其中出口额20298万美元,同比增长135.2%,占到全市全部外贸企业的31.4%。
全镇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98528万元,同比增长61.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3.2%,比去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10581万元,同比增长97.6%,占全部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7.0%,比去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
多年来,**市工商联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积极参政议政,为加快全市民营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市各级工商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政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全市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
近年来,曾多次全市各级工商联先后开展了全市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查、私营企业8‰抽样调查、来连投资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民营世界经济政策落实私营企业情况问卷调查、年度民营私人企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工商金融行业组织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胸丽鱼服务业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情况调研、财政扶持资金政策抓好落实情况等系列调研活动,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和政协集体提案、建议。
其中在省政协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大省财政对苏北市县担保机构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力度的建议》被采纳后,省财政给我市拨付了1800万元的专项培育资金;《关于加大私营经济目标中国经济考核力度》的提案被市着力点办采纳,纳入专门发文将民营经济的各项指标体系首次市政府办全市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促进房地产业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战略。
在省政协九届三次全会上,地市工商联的省政协委员共提交了7个有关加快港口港口城市建设的决议和建议,给与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员相关工作正在积极全面落实之中。
先后获得省工商联第三届和第三届调研成果评比安省的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工作奖。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非公经济精神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是党中央赋予文联光荣的政治任务。
全市工商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促进了非公经济人士队伍的健康成长,全市工商联系统现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327名,其中担任总和县区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的有302名,市级45名、省级9名、全国1名。
经各级工商联推荐,近两年来,先后有37家民营企业和27名实业家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139个项次的表彰。
其中鹰游纺机管理有限公司获中央统战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表彰的就业先进民营企业,恒瑞医药、天明机械设计获省工商联、省总工会表彰的“双爱双评”先进单位,恒瑞医药、康缘医药、九龙房产等获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等表彰的高科技纳税先进民营企业;康缘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娅获国务院表彰的“劳动模范”,鹰游纺机有限公司员工于素梅获、全国总工会表彰的“热爱企业优秀员工”,鹰游纺机侨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良获省工商联、省总工会表彰的“关爱员工优秀中国企业家”,嘉利投资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周步道、天明机械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卢明立获省委、省工商联授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奖章;天明机械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卢明立、铌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士斌、鲍鱼王酒楼行政总厨陈权被推荐享受市政府。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文联企业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同时大力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光彩事业,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4年“铁本”事件发生后,市工商联及时组织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和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借助振动重力发展不动摇。
同年6月成功举办“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论坛沿海城市商会联谊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亲自到会民营对当前并经济发展形势做了实地分析,要求企业家正确对待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大力发展力推民营经济不动摇,给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极大的启发。
近年来,全市光彩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累计已达200多万元。
其中市工商联常委企业尤建霞房地产公司总经理九龙在我市实施3个光彩事业共同开发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引进了苏宁电器、文峰大世界综合型等大型文化娱乐企业,安排社会就业2000多人,2002至2005年共捐助修路、扶贫、拥军等资金237万元,被评为省“光彩之星”。
(三)加强组织建设,切实发挥行业商会的积极指导作用近年来,市工商联企业会员结构不断优化,恒瑞医药、康缘药业、轻工商场等一批改制标准型、规模型民营企业协力筹组了工商联组织。
在发展原生型、本土民营企业会员的同时,还注重把规模型、外向型和外来投资型企业会员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近两年全市纳税排名前20名的企业有四分之三会籍是工商联会员。
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已建立82个乡镇(街道)商会和50家行业商会(其中市级7家、县区级30家、乡镇级13家)。
各级行业商会在引导会员企业应积极融入港城发展大局,当好政府开展政府引进外资工作的“助手”和服务会员企业发展“亲商、富商”的“帮手”,参与扶贫、助学、拥军等各类光彩事业、公益事业捐赠活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助融资、化解矛盾,带动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活力明显增强。
市联美容美发业商会积极组织参加积极主动全省“万店诚信”活动,作出公开诚信誓言,开展免费咨询,设立相关行业投诉中心。
市联眼镜业商会组织会员统一团体会员办理生产许可证,方便了企业,节约了办证成本,受到会员和质监部门的广泛支持欢迎。
赣榆茶果业会员在组织商会带动百姓致富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海州美国市场商会在宣传税收政策、协助融资、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难以获得了会员的广泛好评。
(四)坚持服务立会,着力开展各项经济服务切实工作全市各级工商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立会,积极在政策环境、招商引资、融资、信息、项目、人才和科技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有效服务。
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自加压力,努力融入全市融合招商工作大局,着力“完善两个机制、搭建三个平台”,即进一步完善与市开发区、县区政府和有关开发园区的合力招商机制以及沿海十一个城市商会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与苏南、浙江、广东等80家沿海、沿江经济更发达地区城市工商联卫星城缔结友好商会,架设起友好商会招商、行业商会招商和新会员企业“以商引商”等三个商会招商服务平台。
由于目前通过这一平台,已有苏宁电器、文峰集团、瑞邦药业等一批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陆续在落户发展。
特别是市浙江中国投资企业商会在组织会员企业开展“以商引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订户企业实施商会的总投资52.3亿元的31个新开工项目中已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7.36亿元,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市工商联还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团结合作和市发计委共同参与了省“333工程”产业带淮海企业家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投资考察洽谈会等,引荐500多位市外客商来连考察、合作洽谈,会员企业以商引商,引进资金达5亿元。
市县(区)工商联先后20多次牵头组织工作银企、银政座谈会和担保公司参加的贷款项目参予推介会,获得银行承诺贷款项目78个。
2005年全市工商联系统共协助会员企业落实到位贷款资金3.22亿元。
实施了信息服务“双百过千”工程,初步搭建起一支近百人的商会信息员队伍,总商会网站与会员企业链接100多家,通过网络与民营企业家开展政策和商务信息互动4000条(次)。
在视察基础上实施了市县(区)驻会领导与20个会员着力点企业重点发展项目联系责任制,定期召开政府、商会、建设项目民营企业发展项目投资联系会议,切实推动重点项目的进展。
主动配合劳动果断人事部门开展民营企业人才用工服务,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全省再就业援助全省联动大型招聘会”、“全省大中专院校、技校、职校毕业生大型联动专场招聘会”等各种招聘活动,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1000多名求职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书。
与市外经贸局、财政局合作,组织会员企业申报和实施中小企业国际金融机构市场开拓资金,广泛开展开拓国际市场的商务知识培训工作;配合市质监局、经贸委等政府部门组织会员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和考证工作;与市法制办联合成立市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八项免费法律咨询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