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附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2.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A.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B.就是物体的重力C.这个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D.这个压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3. 已知长为L的光滑斜面,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当物体的速度是到斜面底端速度的1时,它沿斜面已下滑的距离是()4. 如图所示,两只同样的弹簧测力计外壳重0.1N(其他部件重力不计),甲“正挂”,乙“倒挂”,在乙的下方挂上0.2N 的砝码,则甲、乙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A.0.2N,0.3N B.0.3N,0.3N C.0.3N,0.2N D.0.4N,0.3N分别为x1 和x2,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 和a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1:a2=1:2B. v̅1: v̅2=1:3二、多项选择题6.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这段时间内()A. 初速度越大,它通过的路程越长B. 它在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C. 末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D. 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通过路程越长7. 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力都大B.两个夹角不变的力F1、F2 合成,若F1 大小不变、F2 增大,则合力可能减小C.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则F1、F2 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相同D.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下滑分力和对斜面的压力8. 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等的两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分别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 落地时位移相同B. A、B 落地时速度相同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B 的速度变化量相同D. 在运动过程中,A、B 的加速度相同9. 已知A与B所受重力分别为G A=10N,G B=20N,A 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如图甲、乙所示。
现在用大小为8N 的力F,分别作用在A、B 上,则各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A. 甲图中,A 不受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8N 的摩擦力B. 甲图中,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大小为2N 的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9N 的摩擦力C. 乙图中,A 受到水平向左的大小为2N 的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9N 的摩擦力D. 乙图中,A 受到水平向左的大小为2N 的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2N 的摩擦力三、实验题10.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 A 点 (1)如图 1 所示,同时使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将橡皮 条的另一端拉至 O 点,分别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 一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其示数为N(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橡皮条的伸长量越大越好B. 拉两个细绳套时,两拉力的夹角越大越好C. 拉细绳套时,拉力应尽量与木板平行D.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3)某同学通过多次试验得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图 2 为根据其中一次实验数据画出的两个力 F 1、F 2 的图示,请利用平行四 边形定则在图中做出这两个力的合力 F 合,根据图示可以确定合力大 小为N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 1 所示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 t ,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 h ,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 门间的平均速度 v ;③保持光电门 1 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 2 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 ,t ), 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④画出 v ﹣t 图像.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 l 时的速度为 v 0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则小铁球通过两 光电门间平均速度 v 的表达式为 (用 v 0、g 和 t 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h (cm ) 10.00 2 20.00 3 30.00 4 40.00 5 50.00 6 60.00请在图 2 坐标纸上画出 v ﹣t 图像.(3)、根据 v ﹣t 图像,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 g = m/s 2 ,试管夹到光电门的距离约为 cm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作图题12. 根据要求对下列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四、计算题13. 一个质点以 v 0=5m/s 的初速度,a=2m/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质点在第 2s 末的速度是多大? (2)在前 3s 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在第 4s 内的位移是多大?14. 一个质量为 m =1kg 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对其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 F 1=5N 时,物 块恰好可以匀速向右滑动,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10N/kg ,已知 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t (s ) 0.069 v (m/s ) 1.45 0.119 1.68 0.159 1.89 0.195 2.05 0.226 2.21 0.255 2.35(2)物块静止时,若施加右偏上37°的拉力F2,且F2=5N,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15. 如图所示,弹簧A B 原长l0=0.2m,A 端挂一个重G=50N 的物体,手执B端,将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度为l1=0.25m,取已知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N/kg,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2)若物体匀速下滑,则弹簧的长度l2 为多大?(3)若最大静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的1.2 倍,则为了保证物体静止不动,求弹簧的长度范围16. 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0 =9m 区间的速度不超过v0 =6m/s,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v 甲=20m/s 和v 乙=36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a 甲=2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9m 处的速度恰好为6m/s,然后匀速通过收费站,乙车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t0 =0.5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a 乙=4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让两车都安全通过收费站,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A3、D4、B5、C二、多项选择题6、BD7、BCD8、ABD9、AD三、实验题10、(1)2.6 (2)CD (3)3.511、(1)(2)见下左图(3)9.7(9.5 9.9)6.0(5.9 6.6)12、略13、(1)9m/s (2)8m/s (3)12m14、(1)0.5 (2)3.5N15、(1)1000N/m (2)0.21m (3)0.206——0.254m16、(1)100m (2)184.5m总评:本次附中的物理期中考试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由5 个单项选择题,共15 分,多项选择题4道,共16 分,实验题18 分,作图题10 分,加上计算题41 分构成。
整体难度相对去年来说有所降低,其中简单题、中档题、难题的占比分别为8:1:1。
单项选择5道题主要为概念辨析,较为基础。
多项选择题第9题较为新颖,在判断摩擦力时要按需分配,用整体和隔离来反推摩擦力的可能存在情况。
实验题考察常规的打点计时器和力的合成实验,作图题考察到假设法判断弹力,轻杆的问题,以及整体隔离受力分析。
在计算题的 4 道大题目中,13 题考查基本直线运动的描述,14 题考察摩擦力的计算,15 题综合 考察弹力,16 题虽然题目较冗杂,但却是一道基础的追击相遇问题,画出追击的示意图找 到共同速度便可以求解。
部分题详解: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 1 所示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 t ,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 h ,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 门间的平均速度 v ;③保持光电门 1 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 2 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 ,t ), 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 ④画出 v ﹣t 图像.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 l 时的速度为 v 0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 .则小铁球通过两 光电门间平均速度 v 的表达式为 (用 v 0、g 和 t 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请在图 2 坐标纸上画出 v ﹣t 图像.(3)、根据 v ﹣t 图像,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 g = m/s2 ,试管夹到光电门的距离约为 cm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2)见下左图实验次数 h (cm ) t (s ) v (m/s )1 10.00 0.069 1.452 20.00 0.119 1.683 30.00 0.159 1.894 40.00 0.195 2.055 50.00 0.226 2.216 60.00 0.255 2.35(3)9.7(9.5 9.9)6.0(5.9 6.6)【解析】(1)要注意打点计时器中瞬时速度的计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2)描点画图,如图所示;(3)我们可以根据可知,v t 图像的斜率表示g/2=k,解得:g=9.7 m/s2;图像与纵轴的截距为小球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0,约为1.10 m/s,根据得:h=6.0cm。
16. 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0=9m 区间的速度不超过v0=6m/s,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v甲=20m/s 和v乙=36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a甲=2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9m 处的速度恰好为6m/s,然后匀速通过收费站,乙车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t0=0.5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a乙=4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让两车都安全通过收费站,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