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240农药使用技术复习要点(有答案)

06240农药使用技术复习要点(有答案)

复习要点一、填空题1.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安全、高效、经济。

2.农药的“三致”指致畸毒性、致突变毒性、致癌性。

3.杀虫活性初筛方法有饲料混毒法、叶片浸叶饲虫法和微量筛选法。

4.在农药的标签上,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标志颜色为红色、黑色和绿色。

5.发现先导化合物的四种途径为:经验筛选、类推合成、天然产物模型和生物合理设计。

6.根据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悬浮剂与乳油的缩写分别为SC 、EC 。

7.根据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可湿性粉剂与乳油的缩写分别为WP、EC。

8.农药的施用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土壤施药法、浇泼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毒饵法和薰蒸法。

9.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中多是在处理后调查虫口密度,以存活的个体数或种群增加及减少百分率或数量等指标来统计防效。

10.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比杀虫剂要大得多,主要影响是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因为杀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或病原菌有不同的毒力。

11.一个完整的农药制剂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通用名称和剂型名称。

12.水悬浮剂大多是以固体粒径为3 -5μm 的固体农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加入合适的润湿剂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增粘剂、防冻剂和水等组分,经砂磨机湿法磨制而成。

13.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农药的急性经口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50mg/kg、50~500mg/kg 和>500mg/kg 。

14.随着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现象日趋严重,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双翅目、鳞翅日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最多,农业害虫抗药性虫种数超过卫生害虫,重要农业害虫如蚜虫、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马铃薯甲虫及螨类的抗药性尤为严重。

15.农药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途径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包括:①氧化,②还原,③水解,④缩合,脱氯化氢;⑤____脱羧,异构化__等途径。

16.农药的毒性分高毒、中等毒、低毒,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急性经皮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200mg/m3.24h 、200~1000mg/m3.24h、>1000mg/m3.24h,其毒性分别为高毒、中毒和低毒。

17.农药毒性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为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

18.水分散粒剂是在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是由活性成分、湿润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粘结剂等助剂及载体等要素组成。

20.混剂的毒力测定时,若共毒系数接近100表示相加作用,明显大于100 表示增效作用,若共毒系数小于100,则为拮抗作用。

21.农药对鱼类的毒性:低毒类对鲤鱼48h的TLm大于10mg/L,中毒类为10-1mg/L,高毒类小于 1 mg/L。

22.土壤中的农药除进行非生物降解外,绝大多数都可被各种微生物代谢而降解。

试验证明,在水田情况下比旱田情况下分解要快得多,这是与分解这类药剂的嫌气性细菌的数量有关。

23.油悬浮剂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有效成分(其中至少有一种为固体原药) 在非水分散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

24.农药在生物体内经种种代谢过程产生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一部分可以其原型排出体外,也有部分代谢物和体内一些组成结合,而形成大分子化合物,这种作用通常称为轭合作用。

25.杀菌剂主要是防治植物病害,常用的杀菌剂对病菌的具体生理生化影响中,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抵制能量代谢或干扰呼吸作用,阻止ATP的产生;二是干扰生物合成;三是破坏细胞结构,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导致细胞内含物漏损等26.磺酰脲类除草剂活性高、杀草谱广。

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如绿磺隆超过正常用量的8倍,对小麦和亚麻仍无药害。

其除草机制为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影响细胞分裂,造成杂草生长停止而死亡。

27.在昆虫末龄幼虫时加入过量的激素,打乱其体内的激素平衡,使其不能正常发育变态,达到消灭的目的。

用保幼激素,可形成无生命力的超龄幼虫、半幼虫半蛹中间型,或半蛹半成虫中间型。

用蜕皮激素处理,能使未成熟的昆虫过早蜕皮,影响发育。

28.石硫合剂的主要成份是多硫化钙,以五硫化钙的多少来衡量质量。

含硫量低的二硫化钙、三硫化钙和四硫化钙等,不仅药效差,而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产生沉淀。

29.熏蒸剂可以更有效的防治相对集中而隐蔽的病菌和害虫,对于防治贮粮害虫以及土壤中的病、虫,温室消毒或植物检疫工作都有很大用途。

30.对于抗性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学说,即前适应学说和后适应学说。

两种学说均承认药剂的选择作用,也承认抗性是可以遗传的,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支配抗性的基因是否是由于药剂诱变而引起。

31.悬浮乳剂是由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和一种油状液体原药及各种助剂在水介质中分散、均化而形成的高悬浮乳状体系。

32.农药毒性试验分别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

33.评价农药的热贮稳定性,常常利用温度与时间一次函数关系和反应速度理论公式进行预测,农药在温度为54±2 ℃条件下,贮存二周即相当常温两年的结果。

34.触杀性杀虫剂必须首先透过昆虫表皮才能发挥作用,透过蜡层以后再经过孔道或皮肤腺,才能侵入到昆虫体内,对药剂来说,渗透性与其分子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分配有关。

35.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的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的LD99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

对农业害虫来说,如果抗性倍数在 5 倍(卫生害虫在5~10倍)以上,或者抗性个体百分率在10%-20%以上,一般说昆虫已产生抗药性。

二、选择题1. 下述物质中,可作为农药润湿剂。

A. 茶枯B. 陶土C. 甲苯D. 明胶2. 下列农药属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是A. 丁硫克百威B. 高效氯氰菊酯C. 乙酰甲胺磷D. 吡虫啉3. LD 90值是A. 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B. 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C. 杀死昆虫种群9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D. 杀死昆虫种群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4. 农药悬浮剂加工时必须加入适量的增粘剂,增粘剂以触变性大的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好,如杂多糖、羧甲(乙)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铵)、羧酸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乙烯毗咯烷酮、可溶性淀粉及其衍生物、阿拉伯胶、树胶、明胶、瓜胶、海藻酸、琼脂、硅酸类、妥尔油等,下述物质不常用于悬浮剂加工的增粘剂的是A. 十二烷基苯磺酸酯B. 硅镁铝粉体C. 乙二醇D. 黄原胶5.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可分为A. 选择性和灭生性B. 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和熏蒸剂C. 保护剂、治疗剂和铲除剂D. 触杀剂、胃毒剂、拒食剂和引诱剂6.悬浮乳剂是由一种原药和一种油状液体原药及各种助剂在水介质中分散、均化而形成的悬浮乳状体。

A. 熔点较高的固体原药B. 溶于水的固体原药C. 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D. 熔点较低的液体原药7. 下列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A. 丁硫克百威B. 乙酰甲胺磷C. 多菌灵D. 二氯喹啉酸8. 对水稻纹枯病有强大抑菌作用的农用抗生素为A. 阿维菌素B. 春雷霉素C. 井风霉素D. 灭瘟素9. 为了提高产品的分散性,在悬浮剂加工中需要应用特定的分散助悬剂,其中应用较多且效果较佳的组合是A. 三聚磷酸钠和硅酸钠B. 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 酒石酸和乙二胺四乙酸D.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下列不属于酰胺类除草剂的是A. 甲草胺B. 氟草胺C. 敌稗D. 百草枯111. 所谓抑制中浓度,是指对供试生物体发生50%效果的药剂浓度。

主要针对而言,也可用于某些特异性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A. 杀菌剂和杀虫剂B. 杀虫剂和除草剂C. 杀菌剂和除草剂D. 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12.下列属于酰胺类除草剂的是A. 甲草醚B. 喹禾灵C. 2甲4氯D. 乙草胺13. 下列农药混用后,可能产生化学变化的有A. 氨基甲酸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混用B. 乳油与可湿性粉剂混用C. 敌百虫与多菌灵混用D. 克百威与多菌灵混用14. 下列农药属于保护性杀菌的是A. 福美双B. 异稻瘟净C. 三环唑D. 三唑酮15.利用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毒素开发出的相应产品有A. 吡虫啉和三氟氯氰菊酯B.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吡虫啉C. 杀虫单和克百威D. 甲氰菊酯和井岗霉素16. 特异性杀虫剂不包括A. 昆虫激素B. 性引诱剂C. 化学不育剂D. 有机磷杀虫剂17.抗性监测在抗性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抗性监测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性监测可以正确测出抗性水平及其分布B. 抗性监测可以可明确重点应治理保护的药剂类别及品种C. 抗性监测也是新农药开发中活性筛选过程的关键一环D. 抗性监测对整个治理方案或不同阶段抗性治理的效果提供评估18. 下列农药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为A. 虫酰肼B. 春雷霉素C. 芸苔素内酯D. 灭瘟素19. 下列农药属于内吸性杀菌的是A. 异稻瘟净B. 代森锰锌C. 福美双D. 波尔多液20. 特异性杀虫剂不包括A. 昆虫激素B. 性引诱剂C. 化学不育剂D. 有机磷杀虫剂21.按我国农药分类与剂型编码标准,农药悬浮剂、种衣剂、乳油、微乳剂、水可分散粒剂缩写正确的是A.WP、SC、E C、ME、WDGB.WDG、ME、EC、FS、SCC.WDG、FS、ME、EC、SC D.SC、FS、EC、ME、WDG22.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的生理生化机制,是抗性研究中的中心课题。

A.敏感害虫B.抗性害虫C.寄主植物D.有益生物23.ED 50值是指A.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B.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C.抑制病原菌50%的所需的剂量D.抑制病原菌50%的所需的浓度2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量少而且对农作物兼具杀虫和刺激生长作用,在植物保护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但是该类农药对高毒,不宜在水田施用。

A.鱼和蜜蜂B.鱼和家蚕C.蜘蛛和蜜蜂D.水稻和鱼25.敌稗水稻安全而对草有很好的防除作用,其选择原理是因为水稻叶内活性很高,能迅速使敌稗水解钝化失去活性,而稗草叶内该酶活性很低,不能迅速降解钝化敌稗而受害。

A.酰胺水解酶B.乙酰胆碱酯酶C.原卟啉原氧化酶D.N-脱烷基酶26.现有开发的抗凝血杀鼠剂主要有两大类,即和茚满二酮类,前者如杀鼠灵、杀鼠迷、大隆等,后者如敌鼠、氯敌鼠等。

A.香豆素类B.氨基甲酸酯类C.有机氯类D.有机氮类27.农药的不同剂型对土壤中农药残留影响大,例如水剂、乳油比更快接触土壤粒子而被吸附影响分解,一般都有较长的残留性。

A.微乳剂、水乳剂B.粉剂、颗粒剂C.大粒剂、悬浮剂D.颗粒剂、粉剂28.高效、低毒、低残留是现代优良杀虫剂的重要条件,利用高等动物与昆虫是生理上的差异,是研制低毒药剂的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