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一、现状分析二、设计依据三、指导思想四、总体特色五、种植特色六、具体景观分析七、投资造价估算目录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一、项目概况1、区位2、基地现状3、设计范围二、设计依据三,设计构架1、指导思想2、设计原则3、设计理念四、设计布局五、种植设计1、设计原则2、具体设计3、树种选择六、照明设计七、景观小品设计八、无障碍设计九、设施布置第二部分车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一、存在问题二、沿街建筑分类三、整治对策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2、在建建筑的整治3、未建空地的整治4、需改建旧宅地块的整治第三部分附件:温州市规划局关于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第四部分附图1、总平面彩图 1:1000 15 铺地设计详图2、总平面图 1:1000 16-21 环境小品设计详图3、分析图 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观效果图4、道路断面 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观效果图5、沿街立面 1:2006-9 节点详图 1:50010-13 绿化详图 1:50014 隔离带设计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一、工程概况1.区位:温州市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城市中心,是规划建设中城市中心区西侧边界,整体呈南北走向,南到火车站,北至江滨路。
2.基地现状:车站大道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A类:新建地块: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
B类: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已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
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地外观不整洁。
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旧,部分建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
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一类为旧房:相当杂乱、破旧;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
道路红线内:存在部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北临时绿化占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3.设计范围:本次景观设计范围为南起疏港路火车站、北至江滨路火车站,总长4.12km,宽50m的道路红线,以及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m的用地。
设计重点在从人行道至建筑物临街面15.5m之间,还有车站大道与市府路、城南大道、学院路、黎明路形成的几处景观节点空间。
二、设计依据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5、开发和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地形图、文字资料等三、设计构架1、指导思想(1)景观设计与沿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本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街景在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
(2)与沿街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3)构筑完整的道路景观小品(包括标志牌、灯具、座椅、花坛、候车亭等)系统。
(4)设计中力求体现温州现代城市特色及历史文脉。
2、设计原则(1)整体性:注重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总体上简洁明快、局部设计在遵循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
(2)舒适性: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整体上采用大色块的设计手法,减少跳跃感;细部处理则提供适宜人体尺度、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及材质和形式的变化。
(3)适用性:为周边建筑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如商业建筑入口和交叉口处的广场及开放场地;并结合功能性小品的布置,如电话亭、卖亭、座凳等,使道路环境不仅可观且可使用。
(4)空间感:根据现有的基地形态,以“收放结合”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素(包括绿化、雕塑、水体、灯具等),塑造道路环境的多元空间感。
(5)视觉化:充分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类元素,在构图、材料、质感、植物形态及色彩、平面等各个方面相配合,强化车行和步行过程中的视觉美感。
3、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四、设计布局本方案的设计布局可以归纳为:一轴、三心、五段。
一轴:及贯穿全体的景观轴。
以本轴串联各节点及其它景观,使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风格上的统一。
三心:指三处主要节点,分别位于车站大道与市府路、城南大道及黎明路三个交叉点。
市府路节点主要体现对景效果,由于本节点同时是温州市另一重点路段——市府路景观轴线的尽端所在,故设置视野相对开阔的休闲广场,同时提供两条道路的景观节点和活动空间。
第二部分车站大道建筑沿街立面整治一、存在问题车站大道做为温州市的一条迎宾大道,南起疏港公路,北接江滨路,交通功能十分重要,同时,车站大道是外地客人来温参观的必经之路,是展现温州城市面貌的主要窗口。
目前车站大道沿街立面现状存在的环境景观问题,简单归结有以下四点:1、沿街建筑形式与色彩杂乱无章,没有个性特色。
城市街道与建筑不协调,没有给人以和谐明朗形象;2、道路两侧的施工工地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墙上广告随意乱贴;3、街道的环境设施、小品、候车廊和绿化配置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道路上空各种线缆横七竖八,各种招牌、广告牌、霓虹灯也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给人杂乱的感觉;4、建筑立面上的防盗窗,**式的空调机严重破坏街道景观的整体效果。
二、沿街建筑分类根据沿街建筑用地功能与使用情况分为四大类:1、已建成建筑;2、在建建筑;3、未建的空地;4、需改建的旧房。
三、整治对策根据凯文•林奇(Kevinlynch)首先提出的城市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活力性、感觉性、适合性、接近性、管理性”五种性能,结合车站大道的自身特点,在车站大道的立面整治规划设计中,我们提出以下整治措施: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1)、文化、标志性建筑:一、墙面清洗。
二、墙体屋面上不准设广告牌店招,设彩色泛光灯,珠灯等烘托轮廓线,特例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只能设在三层以下适当的位置。
三、防盗窗、室外机全部拆除,建议设中央空调。
(2)、办公楼:一、墙面清洗。
二、灯光突出轮廓线。
三、墙体上不准设单位名称标志,单体名称应集中设置在主楼入口处。
四、大楼名称(唯一)经主管部门同意设在适当位置。
五、防盗窗、室外机只能设在背面,建议设集中空调。
(3)、商住楼:一、墙面清洗二、原则上灯光只能设在一层、二层商业建筑部分,住宅楼原则不设灯光,保证住宅私密性和舒适感。
商业性质的裙房可设霓虹灯。
三、店招设在裙房以下,经专业设计、并经主管部门审批方可设置。
四、室外机设建筑背立面,公共部分建议设中央空调。
五、住宅空调室外机宜设在沿街视线外的侧立面,或背立面,正立面不准设置,空调室外机位置选定时需经主管部门批准。
2、正在建建筑的整治(1)工地沿街侧设防护棚进行封闭施工,棚外可设公益性广告。
(2)施工围墙可以作一些处理,比如设置一些爬藤植物、公益广告、艺术墙、陈列廊等。
3、未建的空地的整治:红线外30米内设置绿化或广场,以花坛、草皮、铺砖点缀,设置乔木或巨型灯箱广告。
4、需改建旧宅地块整治:红线外8-10米内设置绿化或小品,设围墙或绿篱改善立面景观。
第三部分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近几年我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车站大道作为我市新建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南抵温州火车站北达江滨路,是一条重要的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景观大道,随着道路的建成,两旁的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90年至今建成的项目就有温州科技文化中心等25 个,己批在建或未建的项目有12个,但目前道路两侧尚有部分旧房尚未改建,以及一些广告无序摆放,商铺占经营,违章棚屋的搭建施工场地脏乱都严重影响了该路的景观。
加强道路景观整治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由于该路绿化规划及夜景灯光规划己专题委托设计,该两部分内容不再列入本次整治范围。
一、现状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A类:新建地块: 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
B类: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己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
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地外观不整洁。
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一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日,部分建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
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一类为旧房:相当杂乱,破旧。
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
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
道路红线内:存在部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被临时绿化占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二、整治措施:1、对道路两侧地块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A类:基本维持现状,对建筑沿街立面广告。
灯箱、空调机位进行统一规划。
B类:规定设围墙,沿街施工围墙一律退红线0.5米,各道路交叉口根据不同情况再后退,统一围墙形式,封闭施工,施工期间不得占道。
C类:重点整治建筑外立面,根据各基地实设计说明项目简介本项目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心区,地处三江交汇处,在世界双遗产乐山大佛对面。
改造主体及周边地区整体占地十余亩。
项目整体位于城市重要地带,其整体及长远影响十分深远。
计划目标依据项目报告的发展方向评估,此项目主要定位取向是针对市区发展要求改造成为城市中心区的市政广场。
根据其规模,旅游形态与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并充分考虑配合城市环境利用与保护。
使其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市政形象广场,以增进地方繁荣,发展旅游业,同时提供市民生活休憩的场所。
因此在设计规划时,拟定下列目标: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地方人文特色,用设计规划手段来配合特殊地域环境。
2.提供高品质的都市开放空间,并预留未来朝国际化发展的设计空间。
3.配合物理条件,采用合理且可行性高的绿化栽植方式。
4.全面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设计理念“山好、水耗、人更好”——成为了本设计贯穿整体的中心思想,并通过材质与设计表达方式的变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进行了抽象化的暗喻。
这一整体理念是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及文化特征而提出的。
“山好”——是指峨嵋山以及河对岸的绵绵山峦。
(漫漫地和岸观景步道可饱览群山)“水好”——是指地处三江交汇。
(在中心区设计了一注水雕塑)“人更好”——是指当地民风淳朴,更是自古人才辈出,如:郭沫若等。
(设计中有一个小型的纪念广场。
此广场是一个开放性的市政广场,由于旁边即将建设乐山市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要求广场与其构成一个整体,并与步行街相融。
故规划范围内,在提供基本设施及公共设备的同时,还兼顾考虑可以继续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规划设计之初,以安全自然为主,提供堤岸景观的设计理念,除自然景观的设计手法外,结构安全更是主要考虑的因数。
堤岸结构的材质以钢筋混凝土为结构基础。
以提高安全与使用年限,并以自然石材等为装饰材料,融合于自然景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