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例题解析
与前面学习的机械能守恒受条件限制不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无条件的.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
最普遍、最重要的自然规律之一.任何形式的能量相互之间都可以转化,但转化过程并不减少它们的总量.
我们在分析物理过程、求解实际问题时,对减少的某种能量,要能追踪它的去向;对增加的能量,要
能查寻它的来源.可以按照“总的减少量等于总的增加量”列出数学方程.
能源利用实际就是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换,把不便于人们利用的能量形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形式.(比
如把水的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例1】 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从离地80 m高处自由落下,测得落地速度为30 m/s,求下落过程中
产生的内能.(g=10 m/s2)
思路:下落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变成了内能.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产生的内能为:
E=mgh-21mv
2=(2×10×80-21×2×302
) J=700 J.
【例2】 如图4-28,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为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
轮,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和B连接,A的质量为4m,B的质量为m.开始时将B按在地
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物块A与斜面间无摩擦.设当A沿斜面下滑s距离后,细线突
然断了.求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
A
B
图4-28
思路:本题是恒力作用的情形,可以采用隔离法,用牛顿定律求解,也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求解.现在
我们直接根据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物块A下滑时,减少的重力势能有三个去处:使自己的动能增加,使物块B的动能、重力势能都增加.
细线断后,物体B做竖直上抛运动.
解析:细线断时,A、B的速度大小相同,设为v,B上升的高度为h1=s,由能量守恒得:
4mgssinθ=21×4m×v2+21mv2+mgs
设物体B在细线断后还能再上升h2,单独对物体B上升h2的这一段用能量守恒得:
2
1
mv2=mgh
2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h2=51s
所以,物体B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h1+h2=56s.
点评:当我们直接用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求解时,发现根本不需要再去考虑零势能面、机械能守恒的
条件了.
【例3】 “和平号”空间站已于2001年3月23日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简化为从
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
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
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试导出用下列
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散失能量E′的公式.(2)算出E′的数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的质量M=1.17×105 kg;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h=146 km;地球半径R地=6.4×106 m;坠落
空间范围内重力加速度可看作g=10 m/s2;入海残片的质量m=1.2×104 kg;入海时残片的温度比坠落开始时升高
了ΔT=3000 K;入海残片的入海速度为声速v0=340 m/s;空间站材料每1 kg升温1 K平均所需能量c=1.0×103
J/(kg·K);每销毁1 kg 材料平均所需能量μ=1.0×107 J.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2001年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让绕
地球运行的空间站按照预定的路线成功坠落在预定的海域,这件事情本身就极富挑战性,表达了人类征服
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和实力.
(1)首先我们应弄清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建立一个正确的物理模型.我们将空间站看作一个质点,开
始时以一定的速度绕地球运行,具有一定的动能和势能,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离开轨道,经过摩擦升温,空
间站大部分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落大海,整个过程中,总能量是守恒的.
根据题述条件,从近圆轨道到地面的空间中重力加速度g=10 m/s2,若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坠
落过程开始时空间站在近圆轨道上的势能为:
Ep=Mgh
. ①
以v表示空间站在轨道上的速度,可得(R地表示地球半径,M地是地球的质量):
GhRvMhRMM地地地22)( 式中G
是万有引力常量. ②
因为G2)(hRMM地地=Mg ③
由式②③可得空间站在轨道上的动能:
Ek=21Mg(R地+h
) ④
由式①④可得,在近圆轨道上空间站的机械能
E=21Mg(R地+h)+Mgh
⑤
在坠落过程中,用于销毁部分所需要的能量为:
Q汽=(M-m
)μ. ⑥
用于残片升温所需要的能量:
Q残=cmΔT
. ⑦
残片的动能为:E残=21mv02 ⑧
以E′表示其他方式散失的能量,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E=Q汽+E残+Q残+E
′ ⑨
由此得:E′=21Mg(R地+h)+Mgh-(M-m)μ-21mv02-cmΔT. ⑩
(2)将题给数据代入得:E′=4.1×1012 J.
点评:本题题目很长,包含了较多的信息.它取材于重大的科技事件,让人觉得尖端科技离我们并不遥
远,仍然离不开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