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医学课件
25
第三节 诊疗技术的进步
(三国、晋、隋唐、五代 约公元220-960年)
这一时期,战争-伤残-骨伤科技术发展
医学课件
26
华佗
▪ 精通方药、针灸、养生,更擅长外伤科手 术。
▪ 发明“麻沸散”,行刮骨术 ▪ 五禽戏,练功、养生,康复
医学课件
27
《肘后救卒方》——葛洪
▪ 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 首先记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 论述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 桑白皮线进行断肠缝合 ▪ 烧灼止血法
骨
结核
髓医学课件 炎
6
医学课件
7
3、筋伤: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
4、内伤:头部内伤、胸部内伤、腹部内伤 及损伤内证等。
医学课件
8
医学课件
9
定义
▪ 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 的学科。
▪ 接骨、正体、正骨、折疡、金疡…… 疡医、伤科、正骨科、骨伤科、骨按科……
医学课件
10
第一章 发 展 简 史
中医骨伤科学
医学课件
1
▪ 中医骨伤的防治范围 ▪ 首创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 ▪ 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正骨八
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尚天裕·骨折治疗
四原则:
医学课件
2
▪ 历史悠久,创立了骨伤科的许多世界第一。
▪ 晋代葛洪(公元315年)首创颞颌关节脱 位“口内复位法”。
1. 《灵枢·骨度》骨骼的描述
2. 骨、脉、筋、肉、气血。“肝主筋、肾主 骨……”、“形伤痛、气伤肿”。
3. 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骨蚀、骨疽、 痹证、痿证
4. 动静结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 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痈疽之侵及骨者 《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深中骨,气因骨,骨与气并, 日以益大,则为骨疽 ” 《外台秘要》卷二十四:“久疮不差,差而复发,骨从孔中出,名为骨疽 ”
医学课件
11
主要内容
1.中医骨伤科学的源流、发展。 2.历代骨伤科学的主要成就。
医学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12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特别 是唐代以后的伤科专著、作者及主要学术 思想,以及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些 技术和成就。
医学课件
13
▪ 起源 ▪ 理论雏形 ▪ 技术进步 ▪ 发展 ▪ 兴盛 ▪ 危机 ▪ 新生
③医疗列入管理机构;④正式定病名、定部位
医学课件
18
第二节 基础理论的形成
(周、秦、汉时代:约公元前1100—公元220年)
这一时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确立了中医 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19
1. 损伤类型、诊断方法: “命理瞻伤、察创、 视折、审断,诀狱讼必端平。” 《礼记》
痈疽——毒疮,多而广的叫痈医,学课深件的叫疽。
23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应用于骨伤科 的药物约100种。极大的丰富了骨伤科疾病 的药物治疗手段。
“桃仁主瘀”
医学课件
24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 攻下逐瘀方药: ▪ 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桃仁承气汤、大
黄蛰虫丸 等
▪ 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的创伤复苏技术
医学课件
28
医学课件
29
《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
▪ 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著。它较详尽的 论述了金疮和痈疽的诊治。并收载了34首 治疗伤科疾患的方剂。
▪ 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外消、 内托、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
▪ 虫类药的应用
▪ 隋代巢元方(公元610年)首创的“骨折清 创内固定术”。
医学课件
3
•唐代蔺道人(公元846年)创立 的“以子对母法”、“靠椅背式 复位法”治疗骨折和脱位。
•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理 伤续断方》问世。历史悠久内容 丰富 。
医学课件
4
中医骨伤的防治范围
1、骨伤:骨折和脱位。
医学课件
5
2、骨病:骨关节的各种病变。如:骨结核、 骨肿瘤、退行性骨关节病、急慢性化脓性 炎症、骨关节营养与代谢性疾病、骨缺血 性坏死等。
《足臂十一脉灸经》--“折骨绝筋”(闭合性骨折)
《五十二病方》--“折骨裂肤”、骨伤病症,最早记 载破伤风、水银膏治外伤感染
医学课件
21
4. 气血学说产生。 5. “瘀”的概念形成。 6. 经络学说产生:针灸正式用于筋骨伤的治疗。
7. 按摩、包扎、固定、内外用药治疗损伤的大法确 立。
8. 骨病诊治确立 :
▪ 《灵枢·痈疽》曰:“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
▪ 《灵枢·刺节真邪》曰:“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 伤骨为骨蚀。” 痈疽内陷而侵蚀于骨之病证
▪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强力, 肾气乃伤, 高骨乃坏。”高起的骨头、腰椎、桡骨突起
医学课件
22
《黄帝内经》对中医骨伤的主要贡献
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医学课件
14
第一节 中医骨伤起源
远古时期——公元前476年
医学课件
15
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①由于火的发明,逐渐产生了熨法和灸法。 ②本能地局部抚摩按压来缓解疼痛,此即按摩治疗
筋伤的起源。 ③采用泥石末、树叶草根、草灰等塗裹于伤口止血、
消肿、止痛等,久久便发现了植物的不同作用, 这便是药物外治法的起源。
外治法的三大发明: ①熨灸法;②按摩治损伤; ③ 药物外治法
医学课件
16
原始氏族社会(1.8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 能够制造较精细的工具:砭刀、骨针、石 镰等。
▪ “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 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 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 结筋。”——《扁鹊仓公列传》
2. 运动生命观产生:“气”的概念形成,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 流则气郁。”
医学课件
20
3. 筋分类:
战国时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 方》、《黄帝内经》、《难经》等的问世,为 筋伤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将其分为:“经筋” (十二经脉)、“肌肉”、“宗筋”(三阴三 阳经脉)、“筋膜” ,总称“诸筋”。
▪ 手术器械——砭镰
▪ 外科医生——俞跗
医学课件
17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 萌芽,疡医 ▪ 夏—酒:通血脉、行药势,止痛、消毒 ▪ 商—青铜器--金属刀针;记载病种--疾手、疾
肘……;桃仁主瘀 ▪ 周—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
药……”;
①酒用于医疗;
②金属医疗器械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