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经典范文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作文经典范文

相信未来亲爱的朋友:您好!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生于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因为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那一年的我们,被称为“世纪宝宝”,也被称为“00后”。

在我们父辈的眼中,我们是一群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相信未来的无限可能。

诗人食指曾如此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是的,相信未来,这正是今天我写封信时的内心感受。

此时的我,正在考场上,为我的未来书写文字,为我的未来努力,因为,唯有相信,才有未来。

但,其实,对于未来,我也曾经不相信。

尽管已经远去了十年,但我至今还清晰的记的,2018年5月12日,当我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因为地震而开裂的土地、倒塌的房屋、惊恐的眼神、撕心裂肺的呼叫……那时,才刚刚8岁的我似懂非懂地感受到,原来科普读物上所说的地震是如此的可怕,可以瞬间把眼前的生活撕咬得破碎不堪。

那一刻,在我那才8岁的弱小心灵上,对于未来,我确实产生了怀疑,因为,我害怕,害怕未来。

如果彼时,8岁的我,就止步于害怕,那么或许今天我就不会对你说——相信未来。

突如其来的地震确实让我害怕,但也让我那似懂非懂的内心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群体与国家的力量,我第一次清晰地明确了原来只在课本中出现的“中国”与“中国人”代表着什么。

为在地震中罹难的同胞默哀,为需要救助的同胞自愿捐款,为军人的舍命救援而感动,那时的我,还小,但却又突然长大了很多。

我开始朦胧地感觉到,在这个家里,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好像还有很多人与我有关。

尽管那时的我,尚未把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作为我的座右铭,但我却真真切切地从这些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人身上,感受到力量与勇气,对于未来,不再害怕,而是相信,因为,在这个时代,面对灾难,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民族。

而幸运的是,自从2008年到现在,我更加坚定了这种相信,因为在今天,那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已经不再遥远,而是彼此相连。

2013年,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不管是城市中的我们,还是乡村中的朋友,贫穷不再是限制我们沟通的障碍,中国是一个更为趋向公平的整体。

而到了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感觉到彼此间是如此的接近,中国是一个联系更为密切的整体。

每一个中国人,即使是在遥远的战乱中的利比亚,那无穷的远方,依然无法阻止救援的步伐,依然不会让你陷入那绝望的害怕之中,因为,此时的我们,从地震中走来的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的真正意义所在,因为我们,所以相信。

所以,在2018年的今天,我们依然相信,在那2020 年,甚至在那18年后的2035年,在属于你们的时代里,未来也一定值得相信,因为,这个时代,可以给与我们足够的相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不再是彼此的隔阂,而是彼此的力量所在。

朋友,未来的朋友,18岁的你们,正值芳年,在属于你们的新时代里,坚定地相信未来吧,就像食指所言——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还有,更重要的是——相信你我,相信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因为,这个时代,是我们的时代!相信我们,相信未来!谢XX2018年6月7日致18岁的你武穴中学陈保侯亲,今天,是公元2018年6月7日。

这是18岁的我青春的誓言和梦想的告白。

我小心翼翼满怀憧憬地把这张纸片装入“时光瓶”,等待2035年那个18岁的你开启。

我出生于新世纪,我是骄傲的00后。

欣逢盛世,经历改革开放的后二十年,我看到了中国力量:汶川大地震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万国赞叹;我看到了中国信心: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名片,中国支付宝让世界艳羡,“一带一路”让世界鼓舞;我看到了中国速度:中国神舟系列以及嫦娥系列的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网民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我成长在新时代,我是自豪的新生代。

奥运赛场上,我们00后的奖牌闪闪发光;天安门前的阅兵式上,我们00后的步铿锵有力;抗洪救灾的最前线,我们00后的身姿多美……雷锋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马克思言:“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花儿在阳光下灿烂,青春在拼搏中精彩。

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我奋斗在新未来,我是建设的主力军。

青春之谓,不只有阳光活力,更有青年之担当,青年之作为。

今天,我已分明感受这笔下沉重的分量,还有肩头神圣之使命。

在祖国繁荣富强的背后,我心底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伟大的中国历史由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我们身边千千万万默默耕耘的平民英雄最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和敬畏。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际遇,无论今日之我还是明日之你,我们的使命是一致的。

2018年中美贸易纷争硝烟已起,中兴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我们太需要“中国蕊”。

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我们更需要“中国心”,学好科学知识本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中国心”。

“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

”2018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有更远的发展目标:2020年全国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在中国的新时代里追逐梦想。

过去18年,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未来18年,我们将是现代化的建设者,是主力军,更是加速度。

我们会从先辈手中接力,奋起直追,在未来的又一个18年里创造奇迹:一带一路主旋律唱响全球,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不再受制于人,航母编队巡航到大西洋彼岸,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心,我追中国梦。

不变的情怀,永恒的信念,勇敢的担当,执著的追求,这是18岁的我,也是18岁的你!青春的你,青春的我,就是青春之中国。

亲,你就是我最爱的自己,而我更愿意相信:2035年,春风十里,你会遇见最好的自己!XX2018年6月7日致2035年的你们 作者按:作为一名已近不惑之年的大叔,笔者很难以18岁考生的心境撰文,只能从一名中年人的角度,给未来的年轻人说几句多余的话。

其中絮叨之处,请年轻读者多加体谅。

2035年的考生,你们好: 撰写此信时,你们或是刚出生不久,或是将呱呱坠地。

我所处的世界,对于你们仍是陌生之地。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应该大多在18岁左右。

每一个人在18岁时,都会有很多对于未来的梦想。

这些梦想有些可以实现,有些不会实现,甚至也许大多数都未能实现。

待人到中年,回首少年时的憧憬,也许会感怀年少幼稚。

但是,梦想和憧憬,原本就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原本就是人生中难得的美好。

我想说的,其实也就在于此。

18岁之后,你们会走向社会,当你们在今后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生活压力,甚或感叹命运不公时,请保持对未来的梦想与憧憬。

因为,只要自己不放弃,生活总会慢慢变好。

当年,我们18岁。

对未来的梦想,是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份小康生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你们可能会觉得难以想象:那时候,一台笔记本电脑、一辆汽车、一次出国旅行,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都是奢侈品。

而今,这些东西都已成为寻常物。

诚然,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们有着各种工作与生活的烦恼,甚至有时感到每一天都过得不易。

但如果回首少年时,我们确实拥有那时难以企望的生活。

当年的梦想也许没有完全实现,但很多人却拥有了过去梦想也不敢拥有的东西。

这一切变化,仅仅用了二十年,当有知足之心。

今天,18岁的年轻人进入考场。

他们也有梦想: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大的工作舞台,买一处自己的房子,有一份富足生活……追求这些梦想,肯定不会一帆风顺。

虽然应祝每一位考生未来顺利,但我们都知道,困难与挫折才是人生常态,即使是外人看来的“成功者”,内心也往往面临诸多煎熬与纠结。

但我相信,当他们再过20年回首青春时,也会发现:虽然自己不一定实现了18岁的全部梦想,虽然现实中有很多烦恼,但作为一代人而言,大家的日子确实慢慢向好,自己也好像逐渐找到了相对满意的人生常态。

未来的高考日,18岁的你们走入考场。

过去18年里,你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粗浅的认知。

你们这代人,对未来也会有很多梦想,也许是超出今天认知范围的梦想。

不过,从过去经验看,即使在你们的时代,实现梦想的过程肯定同样不易,也需要爬坡过坎,有时甚至踉跄前行。

但如同我们这几代人一样,你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说不定也会拥有18岁时未敢想象的东西。

在这一过程中,请不要简单以“实现梦想”与否作为“人生幸福”的评判标准,不要把它作为“人生成功”的评判标准,更不要因受挫而对人生产生太多焦虑和怀疑,以至于放弃有梦想的生活。

有梦想的生活之所以更好,不是因为梦想必然会实现,而是因为梦想可以伴随你,指引你,让生活更加充实。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终的美好生活,往往是在年轻时的梦想之外。

正因为如此,请把梦想看做人生经历与财富的一部分,带着梦想走下去,找寻属于自己的世界与生活。

有人调侃,每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讨论高考作文,而不是文言文、函数、大气洋流或力学?因为那是如今我们唯一还能看懂的东西。

态,满怀信心地生活下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纵使高考已经离很多人远去,但每到这时,高考作文都能唤起大家的热情和青春的回忆。

想想那时的我们,可谓是人生的“满分”状态。

为了高考,为了理想,我们都曾奋不顾身地拼尽全力。

18岁的时光再也不会回去,当年的高考题好多也答不出,但希望我们还能拥有那时的“满分”状 致敬曾经或者现在正在奋力拼搏的你!XX 2018年6月7日愿我们“一蓑烟雨任平生”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河奔亲爱的年轻人: 2035年你好! 2035年的年轻人们你们好! 恭喜你们踏入十八岁,在法律意义上正式成为一名成年人。

我是来自2018年的“世纪宝宝”,今年也长大成人了。

虽然我们处于不同的年代,但我们都拥有十八岁少年们特有的多愁善感和初生牛犊的勇气。

无论时代的车轮如何滚滚向前,我希望我们都能永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和勇气。

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史是一段既有风雨也有晴的历史。

迈入21世纪后,中国遭受到一系列天灾人祸的打击。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冰灾、金融危机和2013年的雅安大地震、2017年的九寨沟地震和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都在新世纪中国脸上留下一道又一道伤疤。

面对接踵而来的“穿林打叶声”,中国选择了“何妨吟啸且徐行”。

中国顶着内部的天灾人祸和外部的骚扰,砥砺前行,最终在濒临失败的悬崖峭壁上栽培出胜利之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