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复旦内科新理论新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复旦内科新理论新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CK-MB
1. 快速,价格 合理, 准确
2. 能发现早期 再梗死
优点
肌红蛋白
肌钙蛋白
1. 高敏感性
2. 可用于检出早期心 梗
3. 对排除心梗十分有 用
1. 有利于患者危险分 层指标
2.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于 CK-MB
3. 可检出发病2周以内 的近期心梗
4. 对治疗的选择有用 。缺点源自CK-MB肌红蛋白
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约1/3的患者冠脉中存在多个易 损斑块。
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基础,而血小板的活化 和聚集是触发血管内凝血的始动因子。
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 从而阻抑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50% ~72%死亡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
心肌梗死分类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冠脉完 全闭塞,心肌全层损伤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冠 脉不完全闭塞,损伤未累及心肌全层
润、心电活动消失-Q波 心肌酶从坏死细胞中释放入血 心室重构-膨出、室壁瘤、破裂、断裂 吸收、肉芽、纤维化、疤痕(6-8周)
发病机制
1.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占85% 以上。
2.冠状动脉痉挛 3.其他: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心肌需氧量猛
增。
易损斑块破裂的机制
斑块内T-淋巴细胞通过合成细胞因子γ-干扰素能抑制平滑肌 细胞分泌间质胶原使斑块纤维帽结构变薄弱;
临床表现
先兆: 50-80%AMI患者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前驱症状。 症状: 1.疼痛:最先出现,呈持续性,部位及性质同心
绞痛,硝酸甘油不能使之缓解,伴出汗。 2.全身症状:发热在梗塞后24-48小时出现,持
续约一周,38度C左右。 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 征
肌钙蛋白假阳性
心肌损伤:外伤、手术、消融、起搏等 心力衰竭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疾病 肥厚性心肌病 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尖球形综合症 横纹肌溶解 肺栓塞、严重肺动脉高压 肾功能衰竭 急性脑病,包括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侵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类肉瘤病、硬皮病 炎症,如心肌/心包炎、心内膜炎 药物毒性作用 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 烫伤,面积30%以上 过度疲劳
WHO急性心肌梗死定义
缺血性胸痛临床病史:75%AMI表现胸痛。应注 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 型表现 ,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 ,而老年人更 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ECG系列变化:ST段抬高对诊断AMI的特 异性为 91 % ,敏感性为 46 %。50%病人不表现 ST抬高。
心肌梗死定义:急性、进展性或新近心肌梗死的标准
满足下列标准中的一项,即可诊断急性、进展性或新近心肌 梗死。
1) 新近坏死的生化标志物明显升高并且逐渐下降(肌钙蛋 白),或迅速上升与回落(CK-MB),同时至少具有 下列一项:
a. 缺血症状 b. 心电图病理性Q波 c. 心电图提示缺血(ST抬高或压低)或 d.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 AMI的病理学证据。
,与T波升肢融成单相曲线,R波逐渐降低,Q波形成 、加深。 3. 亚急性期:起病后数日至数周,ST段逐渐回降至基线 水平,T波逐渐降低至倒置。 4. 慢性期: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定位: II、III、avF: I、avL: V1、V2: V3、V4、V5: V5、V6、V7: V7、V8:
下壁 高侧壁 前间隔 前壁 侧壁 正后壁
1. 在骨骼肌病变或 损伤时缺乏特异 性
1. 在骨骼肌损伤或 病变时特异性很 低
2. 心梗症状出现后 早期 (<6 h) 或 晚期 (>36 h) , 以及小面积心梗 不敏感。
2. 迅速回复正常。
肌钙蛋白
1. 心、肺、肾功能 障碍及感染患者 ,假阳性较多。
2. 检出后期发生的 小片再梗死的能 力有限。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AMI的血清心肌标记物及其检测时间
注 : 应同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 (ALT),AST >ALT方有意义 ;CK:肌酸激 酶 ;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 ;AST:天冬氨酸转氨酶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进展 与规范化治疗
心内科施海明
提要
定义 概况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国际分类 治疗原则 规范流程 二级预防
定义
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 :由于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 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 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病因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 继发血栓形成。
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冠状动脉栓塞、 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 炎、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等。
病理-心肌病变
闭塞20-30分钟,少数心肌坏死 闭塞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凝固坏死 坏死心肌充血、水肿、溶解、炎性细胞浸
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升高与降低。
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
ST段弓背上抬 病理性Q波(深度>1/4R波,超过0.04s) T波倒置,ST段水平下移
动态变化-典型ST抬高型心梗
T波高耸 ST段抬高 Q波形成-T波倒置 ST段回落,T波直立
心电图动态变化
特征性改变: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 动态性改变: 1. 超急性期:起病后数小时内,T波异常高大。 2. 急性期: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
斑块内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可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metalloproteinase)如胶原酶、凝胶酶、基质溶解酶等,加 速纤维帽胶原的降解,使纤维帽变得更易受损;
冠脉管腔内压力升高、冠脉血管张力增加或痉挛、心动过速 时心室过度收缩和扩张所产生的剪切力以及斑块滋养血管破 裂均可诱发与正常管壁交界处的斑块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