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编写(尺桡骨骨折)

外科学编写(尺桡骨骨折)

第六节尺桡骨骨折目的要求掌握尺桡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尺桡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熟悉尺桡骨骨折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了解骨折分类及移位情况。

基础知识尺桡骨干骨折多为双骨折,单发骨折较少见,且常见于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可发生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四种畸形。

尺/桡骨骨干单骨折较少见,因有尺骨/桡骨支持,骨折端重叠移位较少,主要发生旋转移位。

若发生重叠移位,多合并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或桡骨头脱位。

[解剖概要]前臂由尺骨及桡骨并行组成。

尺桡骨之间由坚韧的骨间膜相连。

当单一尺骨或桡骨骨折时,暴力可由骨间膜传递到另一骨干,引起不同平面的双骨折,或发生一侧骨干骨折,另一骨的上端或下端脱位。

尺、桡骨干有多个肌肉附着,且起止部位分布分散。

当骨折时,由于肌的牵拉,常导致复杂的移位,使复位时十分困难(图45-6-1)。

骨间膜结构使前臂的旋转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度旋转导致尺、桡上或下关节不稳定。

若骨间膜发生挛缩,必然导致前臂旋转活动受限。

A B图45-6-1 尺桡骨干骨折的移位(一)尺桡骨干骨折[病因与分类]尺桡骨干骨折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转暴力引起,但大部分病人多为复合暴力致伤。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尺桡骨,如机器或车轮的直接碾压、棍棒打击,或刀砍伤等,尺桡骨骨折线多在同一平面,其形态多为横形或粉碎性(图45-6-2(1)),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也可为开放性骨折。

2.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或车祸时手掌受冲击,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导致桡骨中1/3部位骨折,骨折线多为横形骨折或锯齿状,若残余暴力比较强大,则通过骨间膜向内下方传导,引起低位尺骨斜形骨折(图45-6-2(2))。

间接暴力引起的尺桡骨双骨折软组织损伤多不严重。

3.扭转暴力多为向后跌倒时手掌着地,同时前臂发生极度旋转,尺桡骨相互扭转而发生骨折,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其形态为螺旋形或斜形,多为高位尺骨骨折和低位桡骨骨折(图45-6-2(3)),同时可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或撕脱。

(1)(2) (3)图45-6-2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类型(1)直接暴力引起同一平面骨折;(2)间接暴力引起不同平面骨折;(3)扭转暴力引起不同平面斜形或螺旋形骨折[临床表现和诊断]伤后前臂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明显。

检查局部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折断端、骨擦感及假关节活动。

在临床工作中,可不必检查骨折端的摩擦感及假关节活动,以免增加创伤及病员痛苦。

用听诊器可检查到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

正位及侧位X线照片检查应包括肘关节或腔关节,可发现骨折的准确部位、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有桡骨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严重尺、桡骨干骨折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或因严重肿胀而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及检查手的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

[治疗]1.手法复位外固定尺、桡骨干双骨折由于暴力大小、作用方向、受伤姿势及急救方法不同,可发生多种移位,如重叠、成角及侧方移位等。

同时由于肌肉牵拉,可出现典型的旋转移位。

故手法复位要求较高,且复位后骨折位置的维持也是一个难题。

手法复位若治疗不当可发生尺、桡骨交叉愈合,影响旋转功能。

因此治疗的目标除了良好的对位、对线以外,应特别注意防止畸形和旋转。

(1)复位方法:麻醉后,仰卧位,在肩外展90°、屈肘90°位,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肘部向上作反牵引。

待纠正重叠、旋转畸形之后,用双手拇指与其余手指在尺桡骨间用力挤压,使骨间膜分开,紧张的骨间膜牵动骨折端复位。

在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在双骨折中,若其中一骨干骨折线为横形稳定骨折,另一骨干为不稳定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时,应先复位稳定的骨折,通过骨间膜的联系,再复位不稳定的骨折则较容易。

B、若尺、桡骨骨折均为不稳定型,发生在上1/3的骨折,先复位尺骨;发生在下1/3的骨折先复位桡骨。

发生在中段的骨折,一般先复位尺骨。

这是因为尺骨位置表浅,肌附着较少,移位多不严重,手法复位相对较为容易。

只要其中的一根骨折复位且稳定,复位另一骨折较易成功。

C、在X线片上发现斜形骨折的斜面呈背向靠拢,应认为是远折端有旋转,应先按导致旋转移位的反方向使其纠正,再进行骨折端的复位。

(2)固定 X线证实手法复位成功后可采用小夹板(图45-6-3A)或石膏固定。

A、小夹板固定:维持复位位置,在尺桡骨之间掌侧及背侧各放置一纸压垫以防止断端之间靠拢,用四块小夹板分别放置于前臂掌侧、背侧、尺侧和桡侧,用布带捆扎后,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将前臂放在防旋板上固定(图45-6-3B),再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B、石膏固定:手法复位成功后,用上肢前、后石膏夹板固定,待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禁止在急性肿胀期行管型石膏固定,一般8~12周可达到骨性愈合。

图45-6-3A 尺桡骨骨折夹板固定图45-6-3B前臂防旋板固定无论是夹板固定还是石膏固定,固定后均应密切观察患肢的感觉及血循情况,以防止夹板或石膏过紧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2.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可以使部分尺、桡干骨折患者获得良好功能,随着对前臂功能解剖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治疗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更倾向于切开复位。

(1)手术指征:A、手法复位失败;B、不稳定骨折;C、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D、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

E、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

F、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交叉愈合。

(2)手术方法麻醉后,仰卧,患肢外展80°置于手术桌上,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切口,一般均应在尺、桡骨上分别作切口,沿肌间隙暴露骨折端,在直视下准确对位。

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螺钉固定,近年来常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术后可不用外固定。

对于开放性骨折(Ⅱ度和Ⅲ度)或严重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不适合或内固定困难的患者可选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外固定支架一般在桡骨干和第二掌骨干上置针,针尖刚好穿过对侧骨皮质即可,然后安放外固定支架。

3.康复治疗(1)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应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一旦高度怀疑骨筋膜室高压存在,即应急作两个(前臂掌侧及背侧)筋膜间室切开减压,并抬高患肢,应用脱水剂等处理。

(2)术后2周即开始练习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4周后开始练习肘、肩关节活动。

8~10周后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二)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Monteggia骨折是指尺骨近端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图45-6-4)。

这种特殊类型的骨折由Monteggia在1914年首先报道,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现把尺骨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病例统称为孟氏骨折。

图45-6-4 Monteggia骨折X线表现1.受伤机制及分型:这类骨折可由背侧的直接暴力和手腕着地的间接暴力所致。

由于暴力大小、方向及受伤机制不同,骨折可以产生不同的移位类型,如伸直型和屈曲型(图45-6-5)。

图46-6-5 伸直型和屈曲型孟氏骨折2.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及屈伸障碍,前臂旋转受限,局部压痛,部分病例因尺骨断端向掌侧成角移位可能损伤正中神经,桡骨头向外后方脱位可能损伤桡神经深支,从而有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肘关节前外或后外方可以摸到脱出的桡骨头,可触及骨折断端及骨擦感是其专有体征。

3.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表现可确诊。

4.治疗:多数患者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先复位桡骨,恢复前臂长度,随着桡骨头的复位,可以撑开重叠的尺骨,使尺骨的复位较易成功。

如手法复位失败、桡骨头复位后再脱位、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时,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若尺骨下段骨折,因前臂旋转,多导致骨折断端不稳定,从而致尺骨不易愈合,故主张早期切开复位,并坚强内固定。

(三)盖氏骨折(Galeazzi骨折)是指桡骨远端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图45-6-6),该类特殊类型的骨折由Galeazzi在1934年首先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且沿用至今。

图45-6-6 Galeazzi骨折X线表现1.病因与分类:可因直接打击暴力或间接传导暴力引起。

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及复位后骨折稳定性,将Galeazzi骨折分为三型:Ⅰ型(稳定型),桡骨为横形骨折;Ⅱ型(不稳定型),桡骨为斜形或粉碎性骨折;Ⅲ型(特殊型),尺桡骨远侧1/3同时骨折。

各型均合并尺骨小头脱位或下尺桡关节分离,在儿童则为尺骨下端骨骺分离。

2.临床表现:前臂远端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受限,局部压痛;前臂远端成角或短缩畸形,反常活动,可触及骨折断端及骨擦感。

尺骨小头突起,下尺桡关节压痛是其专有体征。

3.诊断:依据受伤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可明确诊断。

4.治疗:(1)Ⅰ型Galeazzi骨折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2)Ⅱ型、Ⅲ型Galeazzi骨折,手法复位不易成功,即使复位良好,因旋前方肌、肱桡肌的牵拉,易发生再移位,故主张切开复位,动力加压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术,同时尽可能修复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

对尺骨小头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复位后以超腕关节的中立位石膏固定;若复位后尺骨小头不稳定,可作尺骨下段背侧切口,暴露下尺桡关节,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和背侧关节囊、韧带,并可从尺骨下端穿入克氏针或皮质骨拉力螺钉直到桡骨,暂时固定下尺桡关节,2-3周后拆除克氏针或拉力螺钉。

对于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明显影响功能者,应作截骨矫形术;对于陈旧性尺骨小头脱位,明显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可临床症状重者,可行尺骨小头切除术,或下尺桡关节融合、尺骨小头近端截骨、假关节成形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