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4)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4)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富阳市新登镇中心小学袁立成★各册教材单元分布及课题
总体印象:每册四单元,三四年级每单元7课,五六年级每次8课。

相对来说三四年级教学任务较重。

课题目标指向性较强,如五年级的部分课题,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等。

★教材内容归类
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内容归类解读:
1.物质世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共有18个单元,占了约%,这和物质世界的内容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以及小学生的接收能力有关,而且物质世界的内容每册都有,贯穿整个小学科学学习。

2.生命世界的内容明显呈现一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一般、从单一知识到综合理解运用的特点。

在中年级主要通过对单个生命体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发现理解一些生命个体的常识,如观察蜗牛、养蚕、种凤仙花等,由这些活动触类旁通,逐渐建立与其相类似生命个体的特征,到了高年级,重点放在对生命世界共性特征以及差异性的研究,如归纳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点。

此外,高年级还紧紧将生命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保护环境、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限塑令等。

3.地球与宇宙知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三年级没有安排),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

该部分内容特点比较明显,即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活动大部分是无法复制或短期内实现的,如火山喷发、地震、日食月食,需要运用好模拟实验、图解、演示等手段。

4.三大领域的目标按单元分布内容,非绝对按单元包含,相对独立,也有交叉包含的情况。

如《声音》单元中关于《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就有属于生命科学的内容;《能量》单元《能量与太阳》就涉及地球宇宙的知识;《微小世界》单元中也有关于微生物方面的知识。

★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内容解读
一、生命世界
1.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分析:从内容框图
可以看出,生命世界主
要涉及四个方面内容:
多样的生物、健康的生
活、生命的共同特征、
生物与环境。

从教材编
排看,整个小学阶段的
生命科学内容的递进
学习也是这样的,先是
从小学生最常见的、最
喜爱的动植物入手,如大树、狗尾草、蜗牛、凤仙花、蚕宝宝等入手,建立初步的动植物特征的认识,继而从动植物转向对我们自己人类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梳理并建立起生命的共同特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认识和改造生命世界,即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内容。

2.具体内容标准解读(重点部分)
(1)多样的生物
具体内容标准
常见的植物1.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分类(三上年
级(主要在本册,但在之后的学习中不要淡忘,逐渐增加
相关知识)
一棵大树——校园里的树木——大树和小草——金
鱼藻、水葫芦等——植物的叶;
比较概括:树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大树和小草的异同;
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不同点与共同点;注重对植物共性
的概括;
注重“变化”意识:对树叶变化的观察,了解植物是
在生长变化的)
2.了解当地植物资源,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更多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开
展一些资料搜集、实物采集、参观活动,主要活动在六上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常见的动物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并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
分类(三上年级
寻访小动物——饲养蜗牛仔细观察(2课时)——观
(2)生命的共同特征
(3)生物与环境
(4)健康生活
二、物质世界
1.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分析:从内容框图可以看出,生命世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从教材编排看,整个小学阶段的物质科学内容从简单的材料的观察到动态的力学知识再到物质的变化,呈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静态观察到动态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

其内容分布于各册,其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内容最多。

2.具体内容标准解读(重点部分)
(1)物体与物质
内容具体内容标准
物体的特征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特征,能加以描述,并能对物
体进行简单分类
2.会使用简单仪器(尺、天平、温度计)
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1.能根据材料的特性给物体分类
2.认识材料的特性,如导电、溶解、沉浮、传热等
物质的变化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形态变化)
2.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单元
物质的利用1.树立保护资源意识
2.了解物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能量单元》和《我们与环境单元》)
(2)运动与力
内容具体内容标准
位置与运动1.能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另
一个物体作为参考(参照物意识)
2.能记录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不同时刻的位置(如
(3)能量的表现形式
三、地球与宇宙
1.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分析:从内容框图可
以看出,地球与宇宙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地球
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
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天空中的星体。

从教材编
排看,地球知识是主要的
学习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
认识难度上是整个小学
阶段最大的。

2.具体内容标准解
读(重点部分)
(1)地球概貌与地球物质
内容具体内容标准
地球的概貌1.地球的基本特征(形状、大小、地表特征)
2.知道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及内
部有炽热的岩浆)
3.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的
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
1.会对不同的岩石进行分类
2.知道主要的矿物
3.能设计土壤对植物影响的实验(四下《矿物和岩石》单元、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地球的物质之二:水
1.知道水的基本特性(溶解、与生物的密切生命的关系)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
地球的物质之三:空气1.知道空气的基本特征及生命意义2.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的危害
(2)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
内容具体内容标准
变化之一:天气变化
1.知道天气的简单测量(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会使用简单的测量仪器(温度表、风向仪、雨量器等)
2.探究风、雨、雪的成因
3.会看天气预报
(3)天空中星体
★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教材是课程具体的体现。

现行教材为教科版教材,经过一轮实验后于2007年进行了重大修订,力度、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实施载体。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但“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对教材全面的参透和理解,我的理解是“会教教材”,所以“用教材教”的基础是“会教教材”。

3.活动性是科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我们的科学教材是由一系列典型的科学探究、认识活动组成的。

活动是有结构的。

要求学生参与经历的是有结构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一个由各种活动组成的认识活动过程。

4.一定要赋予科学活动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

并不是所有具有科学内涵的活动都可以编写到小学科学教材里,都可以运用到我们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去。

也不是所有的具有教学内涵的活动可以编写到科学教材中间和运用到科学教学过程中去的。

既具有科学内涵,又具有教学内涵的,也就是对孩子具有科学素养价值、意义的活动,才是我们科学课的活动。

所以研究、把握和观察我们科学教材活动的内涵,我们科学课教学过程中间的一个个的活动的内涵,是我们科学老师、科学教材编写人员和科学教育研究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也就是思考这个活动的编排意图、实际效果等。

5.重视并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

(1)要重视前后知识的有机联系。

从教材编排来看,整个小学科学
教材很多内容单元呈线性排列,前后关系密切,如生命科学的知识,三四年级主要是生命世界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植物、动物以及生命世界最基本的特征,五六年级则对生命世界进行概括和延伸,需要先前所学知识有力的支撑,所以,一定要做好前后联系和衔接、复习工作。

(2)要掌握修订版教材单元课时的结构特点,一般以总分总或分总结构组成一单元,尤其是每一单元最后一课,是对单元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或者是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3)要重视对科学概念的整合。

多用归纳的方法,对科学概念进行整合,把学生已有的零散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应的概念。

科学概念的形成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不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特别是教材没有明显标明的概念,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和陈述,力求做到短小、准确,不要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标准的条理式科学概念,甚至要求死记硬背,最重要的是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如研究食物链,不要去记住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消费者,什么是生产者,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去深入了解食物链的结构以及共性的特征。

6.要重视课外知识对已有科学知识的补充,帮助形成科学概念,要充分重视单元资料库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