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试卷答题格式二
4
政治干部。 高州六属出现了团结抗日的崭新局面。 张炎的爱国行动却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憎恨和恐慌, 1940 年 6 月被迫辞职。 1943 年 2 月 16 日,日军占领广州湾,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当时,旅居于柳州的张 炎寝食不安,多次策马还乡,激励民众抗日。1944 年 11 月,张炎协助抗日游击队,截击进犯吴廉 边境钩镰岭的日伪军,击毙日军分队长等 10 多名日伪军,极大振奋南路人民抗日斗志。 1945 年 1 月 14 日,张炎、詹式帮(时任电梅吴挺进司令)率所部 700 余人宣布起义,当日攻 陷国民党吴川县政府所在地塘圩,解除 5 个中队反动武装,活捉反共县长邓侠,释放政治犯,开仓 赈济,并联合人民抗日游击队,把起义部队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自任军长,詹式帮任副军长, 曾伟任政治部主任,公开宣布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张炎武装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当局,他们调兵遣将猛扑吴川,张炎被迫于 22 日率部朝廉江、 化县方向转移。26 日,张部在化县中垌圩与南路特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会师,决定先攻下廉江塘 蓬,而后挥师粤桂边,建立廉(江)化(县)陆(川)博(白)抗日根据地。30 日,张炎所部到 达廉江灯草,次日攻下武陵,当天再把部队开回灯草村时,遭戴朝恩的雷州挺进队、黄镇的廉江自 卫队以及保六大队一千多人袭击,起义部队受挫。张炎带 10 多个随从出走广西,在博白县英桥圩 被当地顽军逮捕。3 月 22 日,玉林专员梁朝玑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将张炎杀害于东岳岭。张炎英 勇不屈,慷慨就义,时年 43 岁。
张炎,原是国民党的一个军人, 十九路军高级将领, 籍贯广东吴川,1902年出生于越南海防。 他为人敦厚,富有爱国热情,是我省著名的抗日民主战士。在1932年震惊中外的“一·二八” 淞沪抗战中,率部浴血奋战,战功卓著,受到人民的尊敬和颂扬。及后,在广东南路地区开展抗日 救亡和游击战争活动中,努力组织民众,成立抗日乡村工作团、战时工作队、游击队、自卫队、学 生队、妇女队、儿童团、保育院、正气剧团等抗日群众团体。他思想进步,抗日态度积极,和中国 共产党联系紧密并真诚合作。为此,他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1945年3月惨遭逮捕杀害。
2
童年是在法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的越南渡过的。民国初年随父归国,因 家贫仅读了三年私塾便辍学,旋到广州湾(今湛江市)当工人。青少 年时期,张炎目睹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苦难,萌发了反帝反封 建的爱国主义思想。1922 年,20 岁的张炎,经堂兄张世德引荐参加 粤军,开始戎马生涯。由于勤奋好学,作战勇敢,由勤务兵逐渐晋升 至营长。1916 年,张炎投奔在孙中山领导下的粤军中担任连长的堂兄 张世德。先后参加北伐战争中攻克湖南、湖北的战役,立下了赫赫战 功,由此职务不断提升,从班长、排长、连长,升到了营长。1926 年 春,参加北伐吴佩孚,是年 8 月,随堂兄张世德(第三营长)参加迂 回攻夺武昌城,配合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入武汉,大 败敌名将刘玉春部。继而东下克九江、南昌,三败江西军阀孙传芳, 回师武汉。1927 年随军北上讨伐奉军,在河南颖川大败奉军,屡立战 功,是年夏回师武汉,升任营长。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北伐战 争演变成了军阀之间的混战。8 月 1 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 义。起义部队奉命南下广东,师达进贤时,他跟随师长蔡延锴脱离起 义队伍,入福建河口转福州,蒋令蔡将该师的共产党员逮捕杀害,蔡 拒不执行命令,反而发放路费遣散。 1928 年春,张炎所在的第 10 师回粤驻防海南岛,围剿共产党所 领导的工农红军。 1929 年 8 月张炎任国民党中央军 61 师 180 团团长, 入广西征桂军, 身先士卒, 在北流负重伤, 回广州留医。 1930 年春未,61 师奉命北上湖南征桂军,7 月 1 日,该师第 9 旅旅长张世德在湖南衡阳 七塘战役阵亡。张炎伤愈归队继任第 9 旅旅长。8 月中央军 60 师、61
早年投身粤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参加过南征、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成为 国民党十九路军主要将领。之后他随军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 战役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福建事变后失去兵权,但抗日战争爆发后仍积极联共 抗国,1945 年初准备叛乱,失败后被国民党杀害。
在国民党将领中,为国捐躯的人并不鲜见,但像张炎这样受到人们 崇敬和高度评价的却不多。何香凝说他是“为和平奋斗的牺牲者”, 李济深称赞他:“烽烟四垒满山城,无限悲凉赶茂名。莫怪连朝风雨 急,代人倾泻不平声。”蔡廷锴赞叹他“精神不死”,邓颖超评价他 “赤胆忠心,献身中华”…… 张炎的父亲张河珍的祖籍是广东省吴川县樟山村,早年由于家境贫 寒,张河珍离开妻子杨氏和儿子张巨升,背井离乡到越南海防谋生, 谁知到越南后,环境比家乡更为艰难,1902 年 9 月 22 日张炎诞于越 南海防港,但张河珍原来给儿子取名叫张巨炎,字光中。这是希望儿 子永远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时刻想着光耀中华。后来张炎慢慢省掉 了“张巨炎” 中的“巨”字,这就是张炎这一名字的来历,张炎的
932 年,淞沪抗战爆发。1 月 30 日,张炎接到十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 后在吴淞、庙行等战役中浴血奋战。全军苦战 33 天,令日军伤亡累万,重挫敌焰,逼使敌军三易 其帅,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作战英勇,战绩显赫,被人称为抗战英雄。1932 年 7 月,张 炎升任 79 师中将师长。 1933 年 11 月 20 日,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告联 共、反蒋、抗日。张炎出任该政府的人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仅存 53 天的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 蒋介石取消十九路军番号,张炎报国无门,极为悲愤。蒋介石深知张炎英勇善战,有孚众望,千方 百计收买他,封他为第七路军副总指挥。但张炎不满蒋介石抗日政策,正气凛然,拒不受封,于 1934 年夏偕同夫人郑坤廉出国考察欧美和苏联,并在柏林参加“旅德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从 事抗日民主活动,于 1936 年 6 月归国。 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爆发。张炎毅然回到广东南路,出任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 11 区统率委员会主任,敦促各县组织抗日武装,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保家 卫国”,并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张炎变卖家产,四处筹集资金,用作抗 日经费,并召集十九路军部属,重用共产党人,在南路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8 年 10 月,张炎接任广东省第 11 区游击司令,深感力量不足,渴望得到共产党的帮助, 亲自到香港联系共产党组织,与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共商南路抗日事宜。翌年 3 月,张炎 担任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 致力于整军经武,励精图治, 依靠共产党人士, 培训了大批军事、
广 东 财 经 大 学 答 题 纸(格式二)
订 -----------------------------------------线----------------------------------------
课程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 成绩 评语:
20 14 -20 15 学年第 二 学期 评阅人
---------------------------------------------装--------------------------------- ---------
3
师扩编为中央军第十九路军,北上讨伐阎锡山、冯玉祥。于郑州以南 新郑击败冯军,结束军阀混战。在北伐战争中,张部担任先锋之旅, 攻无不克,长驱数千里,战功显赫,富有骁将之称。军阀混战结束后, 蒋介石又命十九路军参与 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围剿”,在 1931 年 7 月, 第三次“围剿” 时。张炎已升 任为六十一师副师长, 因师长毛维寿生病请假. 由张炎代理师长一职。战斗中,十九路军多次被 红军击退,伤亡惨重,其中张炎部死伤达三分之 二,战后,张炎才如梦初醒,并发誓此后“不再 参加内战”的口号。
5
6
7
8============================ 姓名
(题目)我的老乡之我见 ——浅谈张炎将军 (正文)今天我准备和大家谈谈我的老乡——张炎将军。张炎,原 名张巨炎,字光中,广东省湛江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生于 1902, 卒于 1945。
班级
谈到张炎将军老乡,首先当然要谈谈我们的家乡——广东湛江。湛 江,旧称“广州湾”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的“七子”之一) , 别称“港城”,是广东省辖的地级市,更是一座美丽的亚热带气候沿 海城市。她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上,是粤、桂、琼 3 省 通衢的战略要地,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
1
-
湾,背靠大西南,大西南的主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 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海上航道最短的重要口岸。而吴川,位于湛江市 南部,纳三川(江)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故古时曰吴江, 现在正式命名为吴川。吴川是湛江地区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城,在语 言、风俗、观念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与湛江其它县区有很大的不 同。 因而吴川地区从古至今名人辈出, 既有骚人墨客, 也有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