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命题:鲍建礼林生广张伟组卷:鲍建礼第Ⅰ卷(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S—32F—19 Si—28 Al—27 Na—23 Ca—40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6分,共78分)1.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彼此分离B.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其颜色变化是蓝→绿→黄C.用斐林试剂鉴定梨果肉组织的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可取藓类的小叶滴加健那绿盖盖玻片观察3.下列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籽西瓜B.某人由于血红蛋白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D.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不但有黄色圆粒,还出现了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4.在二倍体动物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基因重组有关的是甲图和丙图B.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个四分体C.丁图中DNA分子数是正常体细胞的二倍且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姐妹染色单体5.OMP是人体自己能够分泌的具有促进骨形成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效应的一种含有7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简称IGF-1)。
有研究表明奶粉中过量添加OMP能增加患多种癌症的风险。
一些奶粉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OMP”并夸大其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OMP可以在人体所有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和胰岛素一样,OMP通过注射和口服都能发挥作用C.OMP使原癌基因突变,属于生物致癌变因子D.OMP具有调节代谢的功能,其调节方式也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6.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单位为103 kJ/(m2·a)]。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最小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6%C.肉食动物由于数量较少即便不补偿输入能量一样能较好的生存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7.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8.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 .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醋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B .配制FeCl 3溶液时,将FeCl 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C .测定某溶液的pH 时,用pH 试纸蘸取待测液,然后和比色卡对比得出pHD .将淀粉溶液加到饱和食盐水中,检验食盐是否是加碘食盐9.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 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 2溶液:2Cu 2++2H 2O=====通电4H ++O 2↑+2CuB. Ba(OH)2中滴加NaHSO 4至中性:Ba 2+ +2OH ―+2H + +SO 2-4===BaSO 4↓+2H 2OC. 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 3+ +3H 2O(沸水)===Fe(OH)3↓+3H +D. 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 ―+CO 2+H 2O===HClO +HCO -3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温度T 1>T 2,SO 2与O 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0.1000 mol/L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CH 3COOH 溶液C. 图丙表示Zn 、Cu 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电流强度的变化,T 时加入了H 2O 2D. 图丁表示在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逐步加BaSO 4固体后,溶液中c(CO 2-3)的浓度变化11. 反兴奋剂是每届体育赛事关注的热点。
利尿酸是一种常见的兴奋剂,其分子结构如下: 关于利尿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芳香烃B. 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它不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CO 2D. 它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12.中学化学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 .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 2通入NaClO 溶液中能生成HClOB .根据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趋势,推出O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N 元素弱C .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氧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6D .根据溶液的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 = 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13. A 、B 、C 、D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 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甲+乙=丁+辛,甲+丙=戊+辛;常温下0.1 mol/L 丁溶液的pH 为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B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 族B. 元素B 、C 、D 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C) > r(B)C. 1.0 L0. 1 mol/L 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 1 molD. 1 mol 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约6.02×1023个电子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4、15、16、17、18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9、20、21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4.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 .在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的是微元法C .在定义电场强度时应用了比值法,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和试探电荷的电量无关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建立质点概念是应用近似替代法15. 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X-y 平面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像和y 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初速度为5m/s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6NC.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D. 2s 末速度大小为6m/s(甲)(乙)43 2 116.我国发射了探月卫星“嫦娥2号”。
假设该卫星的绕月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l/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l/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A .0.4km/s B .1.8km/s C .1lkm/sD .36km/s17.第16届亚运会上,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的争夺赛中,中国队陈若琳和汪皓夺取金牌.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包含浮力)而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F ,则在她减速下降深度为h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A .她的动能减少了Fh B .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C .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 -mg )hD .她的机械能减少了mgh18.如图所示的电路,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一定,将变阻器的滑片P 由a 向b 滑动时: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电流表的示数先变大再变小C .灯泡亮度变大D .ab 两端的电压升高19.如图(甲)所示,在x 轴上有一个点电荷Q (图中未画出),O 、A 、B 为轴上三点。
放在A 、B 两点的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检验电荷所带电荷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以x 轴的正方向为电场力的正方向,则:A .点电荷Q 一定为正电荷B .点电荷Q 在AB 之间C .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103N/CD .A 点的电势比B 点的电势高20.如图所示,一块长度为a 、宽度为b 、厚度为d 的金属导体,当加有与侧面垂直的匀强磁场B ,且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I 时,用电压表测得导体上、下表面MN 间电压为U 。
已知自由电子的电量为e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 板比N 板电势高B .导体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越多,电压表的示数越大C .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为v=U/BdD .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BI/eUb21.如图甲所示,两固定的竖直光滑金属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两质量、长度均相同的导体棒c 、d ,置于边界水平的匀强磁场上方同一高度h 处。
磁场宽为3h ,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
先由静止释放c ,c 刚进入磁场即匀速运动,此时再由静止释放d ,两导体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
用c a 表示c 的加速度,kd E 表示d 的动能,c x 、d x 分别表示 c 、d 相对释放点的位移。
图乙中正确的是:第Ⅱ卷(必考题129分,选考题45分,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至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至第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 22(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v w ∝②v w ∝③2v w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IN为W 。
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
小车在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 (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计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3)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数据。
其中w 1、w 2、w 3、w 4 ……表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v 1、v 2、v 3、v 4、……表示物体每次获得的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w —v 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v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