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卷(七)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训练 (共6题;共53分)1. (10分)熟读全文,背诵诸葛亮“隆中对”答话(“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汉室可兴矣”),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时人莫之许也________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③备由是诣亮________④此诚不可与争锋________⑤遂用猖蹶________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________ ________2. (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②私我也________③孰视之________④王之蔽甚矣________⑤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⑥期年之后________3. (16分)古今异义①诚宜开张圣听(古:________;今:________)②引喻失义(古:________;今:________)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________;今:________)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古:________;今:________)⑤由是感激(古:________;今:________)⑥临表涕零(古:________;今:________)⑦臣本布衣(古:________;今:________)⑧当奖率三军(古:________;今:________)4. (2分)分别指出加线词所指代的内容匠师如其言________ 此易耳________5. (4分)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________ 不筑,必将有盗________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 其家甚智其子________6. (15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2)其邻人之父亦云。
(3)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综合训练 (共6题;共92分)7. (11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文选》)(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祗辱于奴隶人祗:只是。
通“只”。
B . 虽有千里之能虽:虽然。
C . 且欲与常马且:尚且,况且。
D . 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 马之千里者B . 策之不以其道C . 食之不能尽其材D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开篇一句就明确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
B . 本文第二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现”的直接原因。
C . 本文第三段用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和不满。
D .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以马喻人,托物寓意,多角度的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8. (12分)(2018·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遇不遇,命也。
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
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
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
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
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
恬于势利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注】①耆:通“嗜”,嗜好。
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③湛:通“沉”,使沉没。
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
⑤耆老:年寿高。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清静亡为亡:通“无”,没有B . 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对……到惊奇C . 而雄三世不徙官徙:迁移D . 而论不诡于圣人论:观点(2)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②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3)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
《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9. (19分) (2019九上·未央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蜀鹊呜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
未几,一鹳②唱。
横空而来,“略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咕木上盘旋三匝③ ,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④二鹊招鹳携垫【注】①集:栖,躲。
此处为聚集,会合。
②鹳(guàn):一种较凶猛的乌。
③匝(zā)圈。
④盖:原来。
(1)解释划线的词。
①悲鸣不已________②顷之________③若相语状________④遂俯冲鹊巢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②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4)说说鹊在孵卵将雏时悲呜不已的原因是什么?10. (17分) (2017八上·南和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是按________顺序叙述故事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缘溪行缘:________②便要还家要:________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④诣太守,说如此诣:________(3)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便舍船——屋舍俨然B . 鸡犬相闻——闻有此人C . 寻向所志——寻病终D . 咸来问讯——悉如外人(4)翻译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桃花源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黑暗现实相对立的理想世界?11. (14分) (2017九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汎;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尝幸太常府________ ②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________③帝不许,郁乃受封________ ④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②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3)文中列举了很多具体实例说明汉明帝的“尊师”,请简述其中两个例子。
12. (1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段,回答问题。
【甲】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乙】蜘蛛缚蛇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
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蛇意稍倦,以首俯地。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
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
③盬(ɡǔ):吃。
(1)解释加线的词语。
似有物制之________ 闻崖上有声甚厉________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________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________(2)找出【甲】文中有“看”这一意思的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然审视殊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