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和小调的区别————————————————————————————————作者:————————————————————————————————日期:简单对比:主音不同,大调用首调听起来是1,唱“do”,小调用首调听起来是6,唱“la”。
音阶结构不同,大调全全半全全全半,小调全半全全半全全。
调式色彩不同,大调一般明朗、开阔,小调一般柔和暗淡。
半音与全音: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
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
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钢琴键盘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键盘就构成半音,而隔一个键盘的两个键盘就是全音。
大调式:ﻫ凡是音阶排列符合全、全、半、全、全、全、半结构的音阶,就是自然大调。
这是使用的最广泛的调式。
一般来说,一首音乐作品的开始音符是使用1、3或5的,而结束在1上的就是大调音乐。
比如国歌就是大调音乐。
要想真正搞懂大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小调式:ﻫ小调式有三种形式:ﻫa:自然小调:凡是音阶符合全、半、全、全、半、全、全结构的音阶,叫自然小调。
b:和声小调:升高自然小调音阶的第VII级,叫和声小调.ﻫ c:旋律小调:在自然小调音阶上行时升高它的4、5,而小行时还原5、4叫旋律小调。
小调音乐一般第一个音符是从6或3开始,而结束在6上。
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是小调音乐。
同大调一样,要想真正搞懂小调音乐,必须要学习和声知识。
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唱名”和“音名”两个体系。
音乐当中,唱名,顾名思义,指唱谱时所用的音符的名称,即1234567(do remi fa sol lasi)。
而音名是音乐中的各音自己的名称,用字母命名,分别为CDEFGAB。
下面开始解释这个问题,要看仔细,想清楚啊,不然可能会有点乱。
12345671,一个八度的八个音,各音之音的关系并不相同,分为全音和半音两种,34之间和71之间是半音,其它相邻两音间是全音,所以,12345671构成了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
像这样的关系构成的一个音阶,我们称之为(自然)大调音阶,其中1(do)叫做主音。
1234567,也就是唱名,并不包含有绝对音高的信息,说白了,它们是可以游移的。
就好像唱同样的歌,有的人唱得高,有的人唱得低,大家高度可以不同。
1234567这样一个音阶也是一样,从任意高度起唱1(do),都是可以的。
我唱和你唱大多时候会不一样。
然而,音名则不同。
CDEFGAB作为各音自己的名称,是与绝对音高挂勾的,不是随便定的,我说do,无法确定它是多高,但我说D,就可以确定它是多高。
音名与绝对音高相关。
比如标准音A,其频率是440Hz,这是固定的,国际公认的。
有一个固定频率,就有一个固定的音高。
到什么地方,A也是这么高。
把以上两部分相叠加,就有了调。
由于大家都唱唱名,1234567因为音高可以不同,就有无数组,那么如何来统一呢?假如我们规定,1234567中的1(do,即大调主音)唱C音这个高度,后面的其它音按照大调的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依次往下排。
这样就建立了一个以C音高度为1(do)的大调音阶,于是就有了C大调。
如果以D音为1(do)起,按照大调音阶的关系建立一个音阶,我们就称之为D大调。
ﻫ简而言之,什么叫C 大调?以C为do就是C大调,同理,以D为do就是D大调,即:一个调式音阶的主音在什么音上,就是什么音的调。
所以,不同的调之间的第一个区别就是各调音阶所在的音高不同,形象地说,张宇要唱孙楠的歌,肯定和孙楠不在一个调上。
也许你还会问,什么是D小调呢?上面说了,一个调式(此处先不展开说调式,你可以在此简单理解为大调小调等这些东西叫做调式,每种调式都有一个主音)的主音在X音上,就称为X大(小)调。
所以说,以“D小调”为例,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D”是主音的高度,“小调”是调式的标记。
前面说过大调式的各音之音的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自然)小调式与之不同,是全半全全半全全,类似于67123456(la si do re mi fa sol la)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6是主音。
所以,D小调可以简单理解为:以D音为6(la)的调。
由于C大调是最最基础的调,在C大调的情况下(注意这句话),1234567和CDEFGAB一一对应,不需要有任何变化记号,CDEFGAB就可以天然地满足1234567之间所要求的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因此,C大调是最自然的大调。
学调的时候,总是从C 大调开始,因此,许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C就是do,do就是C,有许多初学某种乐器的朋友都会问一个问题:do在哪儿啊?如果问到我,我总是回答,哪儿都是,随便。
原因在上面已经解释了,do是不固定的。
看一眼上面我说要注意的那句话,只有在C大调的情况下,才能说C是do,否则,do到处都是。
浅谈五线谱调号的产生孩子正在学习弹钢琴,目前正在练习C大调和a小调,G大调和e小调,可难坏了我这门外汉,遂找来张老师的文章以便以后学习。
(张道强大口屯镇二中)在进行五线谱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同学问,在五线谱的高音谱表中,为什么不带升、降记号的调就是C调,带一个升记号的调就是G调,而带一个降记号的调就是F调呢?这些升、降记号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写出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兼与同行们商榷。
(本文仅以五线谱的高音谱表及大调音阶为例)我们知道,标准音阶的基本结构为:“C D E F G A B C”,其第三音(mi)与第四音(fa),即(E-F)之间,第七音(si)与第八音(do),即(B-C )之间的距离为半音,而其它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这种音阶称为大调音阶。
参见(图1):在大调音阶中,以C为主音的C大调音阶,按十二平均律(将八度音分成十二个均等的半音的音律)的划分正好符合标准音阶的结构特点,所以不需要任何升、降记号(见图1)。
但是,如果以其它音名作为主音排列成大调音阶时,就必须升高或降低其中某些音来调整音级的排列关系,使之符合大调音阶的结构特点。
这样就会出现升、降记号。
在教学中,以C大调音阶的基本结构作为参照,按五度相生的规律,可以推出其它大调的音阶及调号。
若以C大调音阶的第Ⅴ级音“g1”为主音,顺次排列到“g2”为止,即“G A B C DEF G ”。
我们通过调整其中某些音的音级,使之符合大调音阶的结构特点,就可以得到G大调音阶。
由于按大调音阶规律,第六音(la)与第七音(si)之间应是全音,第七音(si)与第八音(do)之间应是半音,而这里,“E-F”之间是半音,而“F-G”之间却是全音,这样,不符合大调音阶的结构特点。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F”音升高半音,变成“﹟F”。
这样“E-﹟F”之间变为全音,“﹟F-G”之间变为半音,就符合大调音阶的排列规律(全全半全全全半)了。
即“G A B C D E﹟F G”。
由于这个“F”音在G大调音阶中每次都要升高,为了记谱方便,就把这个“升号”,记写在谱号的后面第五线“F”音的位置上(谱号和调号在每行五线谱的开始都要记写一次),表示在这行谱表中,所有“F”音都要升高半音。
这个“变音记号”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调号。
G大调音阶及调号:参见(图2):依此,如果以C大调音阶的第Ⅱ级音“d1”以为主音,顺次按大调音阶规律排列到“d2”为止,我们就可以推出D大调音阶为:“d1 e1 #f1 g1 a1 b1#c2 d2 ”。
在这里,除了G调中已升高的“f1”外,还必须将第Ⅶ级音“c2”升高半音,变为“#c2”,才符合大调音阶的排列规律。
D大调音阶及调号:参见(图3):同样理由,其它升号调中的升记号,依此类推,学生可掌握其基本规律。
用降记号的道理与用升记号的道理完全一样。
如,以C大调音阶的第Ⅳ级音“f1”为主音,顺次按大调音阶的全音、半音关系排列到”f2”为止,就构成F大调音阶。
因为按大调音阶规律,第三音(mi)和第四音(fa)之间应是半音,第四音(fa)与第五音(sol)之间应是全音,然而,在这里,“A-B”之间是全音;而“B-C”之间却是半音。
因此,需将“B”音降低半音变为“bB”,才符合大调音阶排列规律。
即“F G A bB C D E F”。
把这个降记号记写在谱号后面第三线“B”音的位置上,就是F调的调号。
F大调音阶及调号:参见(图4):同理,可类推出其它降号调的各大调音阶和调号。
下面是五线谱各种调号和简谱调号对照图。
参见(图5):ﻫ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就不难发现:五线谱调号的标记中,有几个升号、几个降号,升什么、降什么,及其出现的先后次序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升记号产生的规律是按纯五度关系向上依次递增的,其先后次序为“F-C-G-D-A-E-B(4-1-5-2-6-3-7)”。
也就是说,向上每隔一个纯五度就产生一个升号。
这就是升号调的产生。
同样道理,降号调产生的规律是按纯五度关系向下依次递增的,其先后次序为,“B-E-A-D-G-C-F(7-3-6-2-5-1-4)”。
即向下每隔一个纯五度就产生一个降号。
这就是降号调的产生。
至于升记号和降记号都写在谱表的什么位置上也是有一定的。
在高音谱表中,第一个升记号固定写在第五线F音上,然后按“上五下四”的办法来记写;第一个降记号固定写在第三线B音上,然后按“上四下五”的办法来记写。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加线。
我们弄清楚升记号、降记号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之后,就可以利用表示调号的升记号和降记号的规律来确定五线谱的调号。
方法一:依表找音法:我们对(图5)进行分析后又发现:一个升号的调,升号在第五线上,这个线上的音是该调的第Ⅶ级音—7(si)音;两个升号的调,第二个升号在第三间上,这个间上的音是该调的—7(si)音。
三个升号的调,第三个升号在上加一间上,这个间上的音还是该调的—7(s i)音。
其余类推也如是。
再看降号调,一个降号时,降号的位置是该调的第Ⅳ级音—4(fa)音的位置,两个降号时,第二个降号的位置还是该调的第Ⅳ级音—4(fa)音的位置。
再推下去也是一样。
由此,得出一个规律:升号调最后一个升号(谱号后最靠右边的一个)的位置,就是该调7(si)音的位置;降号调最后一个降号(谱号后最靠右边的一个)的位置,就是该调的4(fa)音的位置。
那么,4(fa)音、7(si)音的位置确定之后,其它各音的位置包括主音1(do)的位置也就可以推算出来了。
主音1(do)的位置确定之后,再看该主音在高音谱表上对应的音名,由此可确定该大调的调号。
例如,四个升号的调,最后一个升号(﹟D)在高音谱表的第四线上,这条线上的音就是该调的7(si)音,因此,第四间就是1(do)音。
第四间在高音谱表上的音名是E,所以简谱标记就是1=E;又如,三个降号的调号,最后一个降号(bA)在高音谱表上是在第二间上,这个间上的音就是4(fa)音,因此,第一线就是1(do)音,因为1(do)音在bE位置上,所以简谱标记就是1=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