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大学语文》模拟题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

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答: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
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答:“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

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答:一、倒叙手法;小说是写儿子对父亲的回忆,采取倒叙的形式.第一部分:是引题写现实场景。

第二部分:是审问,笔墨追忆到往昔。

第三部分:是米龙老爹的口供,写他复仇的心理和他毙杀普鲁士骑兵的经过。

第四部分:又回到了审问现场,写米龙老爹慷慨就义
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
三、肖像描写;
四、细节描写;
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

答:生平经历: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
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文学主张: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文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答: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答: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答:程不识说:“李广治军非常简单省事,然而敌人如突然袭击他,他就无法阻挡了;可是他的土卒也很安逸痛快,都乐意为他去死。

我抬军虽然繁忙,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

”这时汉朝边郡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怕李广的谋略,士卒也大多乐于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没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1.这段曲辞出自哪部戏曲?对这部作品作简要介绍。

答:元代、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奇故事之一,唐贞元间书生张珙,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爱情。

时河桥守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崔夫人当众许愿: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许之,张珙驰函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解
围。

然崔夫人嫌张贫寒而赖婚,张珙相思成疾,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张珙,事为崔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

夫人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张珙,但又借口不招白衣女婿,迫张上京赶考,莺莺与张珙满怀离愁而别。

莺莺空守西厢,思嬉戏君心切,和红娘一道耐心苦等。

张生终於中了状元,衣锦荣归,和莺莺团圆。

2.这段曲辞主要讲了什么事?景物描写在这段曲词中有何意义?
答:相国千金崔莺莺和落魄世家张生的爱情故事,借景物描写烘托情感
3. 谈谈你对女主人公性格特点的理解。

答:古典女性对爱情的积极追求,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
五. 论述题(选做其中一道,字数不少于600字)
1.《宝玉挨打》一节所展示的贾宝玉与其父贾政之间以及贾府内部诸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谈谈你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2. 结合所学课文《断魂枪》,谈谈神枪沙子龙的矛盾性格,以及老舍先生在这部小说
里,试图表达中国(广义上包括整个东方世界)传统文化“西方化”的浪潮中、在现代社会遭遇的怎样的危机?
3. 通读《李将军列传》,联系西汉历史,谈谈你对李广悲剧命运及其原因的认识。

4. 结合《宝玉挨打》,谈谈你对《红楼梦》这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