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可以让学生认真读读这个练习,然后谈谈有什么新的理解。
学生反复读了练习以后,发现前面三个填空填写的是作者的三位亲人,后面三个填空填写的是作者对捐献器官所持的态度,而这个态度先后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开始的不理解产生的感觉是痛苦难忍到最后主动去捐献器官,这是多么大的转变呀!学生理解了作者态度的变化,也就领会了作者一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他们就非常轻松地入情入境了。
2.必须考虑语文作业的趣味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否积极,乃取决于他们是否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需要和兴趣。
兴趣是学生作业的内驱力,设计者应有情境意识,让学生在意境中产生兴趣。
因此我们在设计、安排课堂作业时要尽量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一是作业设计尽量做到有情趣,有新意,让学生喜欢做。
如我在执教《詹天佑》一课时,让学生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后,让每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隧道开凿示意图”和“人字形”线路图,并让学生充当纪念馆的解说员,借助示意图向“游客”介绍京张铁路修筑的情况。
“画示意图”、“解说”这样的课堂练习,形式新颖,学生兴趣浓厚。
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时候,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要认真研读课文,分析课文,才能准确地完成练习,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画一说”中,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与伟大。
这样的作业效果怎会差呢?二是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亲历作业过程,能使学生感兴趣。
除了考查记忆水平,如果一道作业题的设计只是为了让学生写出标准答案,而没有展开、体现学生学生求索答案的积累、理解、运用等思维过程,不能称之为好的作业。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六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以下作业:读了这篇课文,我的心情,因为,其中“”这个句子(或词语)带给我这种感受,我仿佛,深深地感受到。
这题作业贯穿着这样一个阅读思维过程,从整体——部分——整体的一个轮回,比较直观地展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即概括、选择、想象、归纳的思维脉络。
三是作业设计要让学生领会、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检测、巩固,还要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使学生“会学”。
上述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作业设计,其实潜移默化地在引领学生做学习批注的方法,初读一篇课文的方法。
这些可行性的作业学生会有充分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趣味性和可行性作业给了学生充分展示智慧、知识、能力的舞台,从中体验成功的满足与快感。
3.必须考虑语文作业的层次性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
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如教第二册《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可以设计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①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有(),还有()。
②野生动物园里有各种动物,有(),有(),还有()。
③(),有(),有(),还有()。
这样,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此外,学生的作业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目的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优等生,重在培养创新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课时,根据课后练习可设计成必做题: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景色,哪些是联想?摘录课文中联想的句子。
选做题:(1)自写1-2句联想句子。
(2)模仿课文第9自然段,写一段由事或物引起的联想。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业不再是苦差事了,效果自然理想。
二、语文课堂作业要在落实上做足文章有了精心设计好作业,还应该统筹考虑作业的呈现,也就是如何让课堂作业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发挥课堂练习最大的作用。
同样也值得我们关注:1.首先须确保作业练习的时间留于学生独立思考、练习的时间过少,就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练习也将成为走过场,没有实效可言。
一般认为有效的课堂练习时间应在5到10分钟,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少讲、精讲挤出时间用于课堂作业的落实。
如有位教师在支教《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在品读课文之后,进行了一次课堂练习:选词填空:仍然突然果然科里亚拿来铁铲,他东挖挖西挖挖,把那儿都挖遍了,()没有找到木匣。
“到哪儿去了呢?”科里亚坐在台阶上摸着脑门想。
()他笑了起来,说:“我肯定会找到木匣的。
”他量了五步,又动手挖了起来,不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他心爱的木匣。
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说很好,既能突破学习难点,学会区分“仍然、突然、果然”三个近义词,同时能学会根据语境来选择运用。
但是在课堂中这题课堂练习效果却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为了完成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没等学生充分的思考完成,甚至有不少学生连题目都没有完整地看完,匆匆交流了一下,就直奔下一环节了。
一个是教学环节的完整,一个是课堂练习的充分落实,当教师面临抉择时,往往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放弃了课堂练习的有效落实。
我们追求的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还是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课堂作业充足的时间。
2.其次须努力控制作业的数量练习没有一定的量,就难以保证适度的质。
练习过多,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教师就无法及时了解反馈信息。
超过了一定量的练习非但不能提高学生成绩,反而还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①导致学生疲劳,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成长;②给他们增加了压力,促使他们焦虑,并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厌恶或害怕学习;③干扰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来科学地决定练习量的多少。
3.再次须考虑作业呈现的时机课堂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一些独特的作用,可以代替老师讲,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可以推进课文的学习等等。
所以,它不应该是教学后的固定作业套路,它应该没有刻板的程式,应该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只要自然、需要、贴切、融合,它可以出现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
就作业呈现的时机,不外乎课始、课中、课末三个时间段。
(1)“课前作业”常常是新课开始前作为复习检查、回顾内容的主要手段。
教师要思考怎样的作业适合学生自主完成,以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教师可以从这类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
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开国大典》的第二课时,没有过多的导课,直接就是完成练习:课文写了,在举行了隆重的。
着重描写了、、、这四个激动人心的场景。
这一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内容的构成要素,效果很好。
(2)“课中作业”是作业在学生学习之中。
有时特定的教学情境会产生教学灵感,会产生一些“生成性作业”。
练习的呈现过早、过迟都会直接影响效果。
如我在执教《桥》一课时,我与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之后,最后点明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父子关系之后,马上出示了练习: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
由于研读到位,此时此刻学生的内心已被老汉的无私深深地震撼了,此时的练习是学生在用心呼喊,用情倾诉,效果真的挺出人意料:生1:老汉似乎要喊:“儿子,别怪爹,谁让你爹是党支书呢!”生2:老汉似乎要喊:“儿子,加油!你一定要好好活下来,替我照顾好你的娘!”生3:老汉似乎要喊:“爹多想让你先走呀,可咱们是党员,爹是书记,不能这样做。
儿啊,跌对不住你呀!”……(3)“课后作业”是作业在学生学习之后。
这样的作业往往是教师在教学告一段落时,以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或是“学以致用”的成效而设计的。
如有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的第二课时,在课堂结尾处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课文写作的特点——总分结构和排比句式。
为了能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方法,该教师设置的练习如下:请模仿课文的总分的结构,或者是排比句式写一段话,如:花坛里的花真。
操场上真。
总之我们要根据作业与教学环节,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等关系,适时穿插呈现练习,以便实现练习效果的最优化。
三、语文课堂作业须及时反馈及时纠正课堂作业的及时反馈是检测教与学活动的有效性的最好方法,好的课堂练习,还需要灵活有效的评价方法相配套。
反馈不仅要符合科学性,更要及时。
通过对练习的及时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明了自身学习的进展情况。
在我们身边的课堂上,反馈的有效性和反馈信息的真实性都有待提高。
及时、科学、客观的反馈将直接影响练习的效果。
因此,我们要注重对课堂练习的反馈。
1.作业反馈须讲究必要的形式一节课下来,可能有好几个练习,如果教师一味的一种方式,就会给学生以疲劳感,同时也给课堂气氛“降温”,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穿插在课堂教学的每一步。
常用的方法有:(1)个别提问,指导。
(对观察到上课不是很专心的学生进行,同时起到提醒作用。
)(2)同桌互问,互帮。
(3)男、女生互评。
(4)抽查学困生,单独辅导。
(5)学生提问,老师解答。
2.作业的反馈内容须具有针对性在练习当中,学生的错误形式可能较多,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为了反馈而反馈。
教师就要在巡视中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错误,共性的错误进行梳理归纳,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评。
对于小问题可以一带而过。
3.作业反馈对象须考虑其层次性教师要对各个层面学生的完成情况都要进行交流了解,以便能及时的了解分析,从作业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真正的使每位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这一环节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们在不断追求有效课堂,优化课堂练习就是其中最好的途径与方法。
相信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练习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真正用心去设计课堂练习,去落实课堂练习,注重反馈课堂的练习,那么有效课堂将就在我们的身边。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教学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课外作业巧布置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蒋英3.《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苏霍姆林斯基4.《名师作业设计经验》教育科学出版社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