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ppt课件下载
莱伊尔曾说“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 匙”。如现代干旱半干旱内陆湖环境下, 由于蒸发作用可产生盐矿。因此,若某 地的某一地层中发现有岩盐,则可推断 该处当时为干旱半干旱内陆湖环境;再 如现代海洋中有泥沙不断沉积,并且繁 殖着螺蚪等软体动物,若在组成高山的 地层里找到了海生螺蚪化石,就可判断 这高山所在曾经是一片海洋,并可得到
结论,地球各处的山脉并不是从来就存 在的,而是地壳历史发展的产物。但莱 伊尔错误地认为现在的地质作用和地史 上的地质作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 量的差别,这种概念称为均变论(渐变 论)。
事实上,地质作用的改变不只是量 的,而且还有质的变化;不只是缓变 (渐变),而且还有实变,过去的环境 不同于现代的环境,过去的地质作用不 完全同于现代的地质作用。例如,地壳 形成初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水 体呈酸性;现代海百合生活于深海,但 在地质历史时期却生活于浅海等。
二、近代地质学的确立——国外中 世纪后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地质学作为一独立学科仅200年 历史。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时代 的产生,人们对自然界产生新观念, 并对地质现象进行系统研究而形成 的。
15世纪下半叶以后,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在西欧封建制度内逐渐形成,生产 力得到解放,唯物主义在同唯心主义的 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如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提出的“太阳中心说”对科学起 着很大的推动作用。16世纪的文艺复兴 使自然科学逐步得到发展,促进了地质 学的诞生。17世纪的产业革命推动了冶 矿
如人造矿物(金刚石、石英等)和
岩石,有助于了解自然界矿物、岩石和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地质力学模拟 实验可以得到各种构造形式产生的条件 和分布规律。
3、历史比较法 地质学任务之一是要搞清地质
作用过程,恢复地壳发展史,但现 在看到的只是古老地质作用的最终 结果,怎么去推断这种结果的形成 过程呢?
1.地质学的特点 (1)时间的悠久性
据推测,地球年龄46亿年,原 始海洋在39亿年前形成,35亿年前, 原始生命才出现在海洋里,人类的
出现只不过是地球历史上最后一个 时期—Q的事,2—3百万年。
一个大的地质事件,往往需数
百万年,数千万年才能完成,如
岩石、矿物的形成、海陆的变迁、 山脉的隆起、海底的扩张等,如喜 山山脉,从海底隆起至今约4—5千 万年,大西洋的形成约200百万年。 因此,相对于人类历史,地质历史 十分悠久,而且每一地质事件出现 前,都需要长时间的量变积累过程, 不同地质事件所表现出的地质阶段 之间的时间尺度很长,多以万年、 百万年甚至亿年计算。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
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地球从地表到 地心的部分。但由于目前科学技术 的限制,地质学主要(重点)研究 地球的外层、地壳或岩石圈。
简言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 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 规律及应用的自然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
物质组成 动力地质作用 结构构造
演化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分科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野外观察
地质学研究对象既然是地球(主要
是地壳),因此必须要以自然界为实验 室,直接到野外观察研究,广泛积累大 量第一手资料,然后予以去芜存菁,去 伪存真地分析,上升成理论,再回到实 践中加以检验,补充和修正,如此循环 往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地质学 基本的研究方法。
2、实验和模拟实验 为了研究矿物、岩石等的化学成分、
一、关于地质学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分科
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 于1775年,标志是魏尔纳(A.G.Werner 1749—1817)在德国富德堡矿业学堂首 次讲地质学课程。
地质学Ge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 其中(geo)的意思是地,“logy”的意思为 学问,故简而言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 科学。
因为人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活资
料如生产资料都取自地球,要从地球中 开采矿产资源要适应大自然的环境和条 件,要与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作 斗争。在这些过程中人类对于地球的认 识不断深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 研究地球的学科,即地质学、地理学、 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地质学、 地理学合称地学,它与数学、物理学、 化学、生物学、天文学一起构成自然科 学六大基础学科。
化石已有认识,比欧洲第一个认识化石 的达.芬奇要早七八百年;唐宋(960— 1279)时代对地壳的升降及沧海桑田的 海陆变迁已有一定的认识;明朝药物学 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矿物进行 了分类,并对200多种矿物和岩石和物理 性质作了较深入详细的描述;同时我国 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
积累和总结了许多地质方面的知识,对 矿物和矿床的形成、特征、分布和应用, 对矿产的寻找和开采,对矿石的冶炼, 对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以及化石和地 层等方面,都有一定研究和贡献,这些, 对地质科学形成起了一定奠基作用。但 这时期总的说未开展系统研究,地质学 尚未成一门独立学科。
正因为地质学研究范围如此广阔,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物质基础、构造运 动和外界因素,虽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 中,有其统一的发展规律,但各个地区 的地质发展过程仍有很大的差异。如S (志留纪4.38亿年前)时华北是陆地, 华南则是海洋;C、P时,北半球温湿成 煤期,南半球大冰期。结果:同一地区 不同地质时期变化过程与结果不同;同 一时期不同地区变化过程与结果也不同。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收集资料 系统分析 实验论证 反演推理(将今论古) 提出假说
第二节 发展—中国 古代地质学发展概况。
地质科学的源头是十分遥远的,在 古代,主要是由于矿产的开采和利用, 先从认识一些矿物和岩石开始,进而认 识一些地质作用。
我国地质知识历史悠久,远在夏禹 时代(公元前21—前16世纪)即使用玉 石;商周时代(公元前722—前221)即 用铜做器具和兵器;在2000多年前就运 用磁铁矿的磁性发明了指南针;汉朝 (公元前206到220)已经用煤做燃料, 并且知道了石油(称石漆)和天然气; 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发明了候风 地动仪;唐朝(618—907)颜真卿对
页,其上记载着地壳发展过程中的 环境特征和地质作用。我们正是依 据这些地层来恢复地壳发展历史的。 然而,后期的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 往往把前期形成的地层破坏了,或 弄得支离破碎,残破不堪或毁坏得 面目全非,难于辩认了。
由于地质学研究对象的时间悠
久性,空间广阔性和地区差异性, 变动复杂性,纪录残缺性,增加了 地质学研究的困难,决定了其研究 方法的特殊性。
现代地质学接受了莱伊尔现实主义 原理的合理部分,发展成为历史比较法, 也就是以现在分析过去,恢复地质历史, 但在古今类比中,绝不能简单地机械地 套用,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作指导,综合各方面的资料, 考虑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4、区域对比,综合分析
由于地质现象具有多解性,即一种 现象可以有多种成因解释,就必须进行 区域对比,综合分析,如地壳运动引起 的海退总是区域的,而冰期气候造成的 海退却是全球的。再如断裂,外营力引 起的总是延伸不远,而地壳运动引起的 规模较大而且在一定地区延伸方向较稳 定。
他把地层按先后顺序划分为:花岗 岩为主的成层岩层;由松散的砾、砂土 为主的冲积层两种基本类型。
他认为:A,地球是时间的产物, 是逐渐形成的。B,水是地壳形成与变 化的唯一动力因素,地壳中的岩石,包 括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水成的,地下水 的作用是次要的;火山是地下煤层和硫 磺燃烧的结果。C,海底沉积的水平岩 层出露是水平面不断下降的结果,倾斜 岩层的成因与海底原始起伏及其引起的 沉积物滑落有关。魏尔纳的门生遍布欧 洲各国,岩石水成论曾盛极一时,直到 18世纪最后20年仍坚持。
医学地质学、环境地质学
此外,按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划分,还有:同位素地质学、地球 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显微地 质学、海洋地质学、深部地质学等。
总之分科多,从地球专业出发, 只介绍基础地质学内容。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从地球形成以来的漫长地质历
史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极其复杂 的变化,不仅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因 素极为复杂,而且变化规模极为庞 大。要说明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首 先要分析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地质学》多媒体课件
绪论
•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 地质学的特征 •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地质学概述
地质学是人类在认识地球研究地球 的过程中,经长期积累和总结而产生的 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
那么人类从何时开始认识地球呢?我 们说:自从2—3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以来,就开始了认识地球、研究地球。
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首先提出了“将 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和方法: 以观察和研究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 结果为基础,再将野外调查到的历 史地质作用的结果与现代地质作用 的结果进行类比,以推断地史上产 生这些结果的地质作用过程。即利 用现在的已知推断过去的未知。
物理性质及内部结构,必须采取各种手 段进行实验和分析工作。
模拟实验:经野外调查研究后,将
自然界规模巨大,时间漫长,条件复杂 的地质作用过程,采取缩小规模,缩短 时间,简化条件的方法,让其在室内重 现,看其结果是否与野外调查基本相似, 若是,那就认为这种结果是由于
这种成因机制的作用过程造成的。这就 是模拟实验。可分为实物模拟和数学模 拟两种,随着计算机的引入,数学模拟 的应用日益广泛。
(3)变动的复杂性 时间上的漫长性,空间上的广
阔性,加上地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天体,既包括有机界,又包括无机 界,其变化既决定于地球本身的内 在因素,又受控于宇宙空间的外界 因素,这就决定了地壳变动的复杂 性。其形成变化因素之多,到现在 也无法充分估计,最先进的计算机 也无法模拟。
(4)地质记录的残缺性 地层好比地壳发展历史书的书
2、赫顿的火成论 英国地质学家赫顿(J.Hutton,1726—
1797)为首的火成学派,是以水成论的 最薄弱环节—玄武岩水成问题为突破口, 以大量公认的事实为依据,逐步建立起 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