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磁场,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传感器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 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原教科书中 的模块 选修3-5 选修3-4 选修3-4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必修2
选修3-1
必修2 必修1
新高考改革的考纲要求及变化
变化部分
(1)删减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明确了“学生必须做实验” (3)等级考及合格考要求不同
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 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能量、功、功率、重力势能等概念,能够运
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科学思维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使学生 体会知识建立的方法。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牛顿运动定律,掌握运 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特点。
A.0
.
(3)等效变换法
基本方法:找出不变的因素,将变力做功转换成恒力做功及与之对应的位移, 然后用求功公式求解。
如图所示,某人用大小不变的力F拉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开始时与物 体相连的轻绳和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α,当拉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绳与水平面 间的夹角为β。 已知图中的高度是h,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求绳的拉力FT 对物体所做的功。
区别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例.质量为1kg的物体从倾角为30°的光滑斜 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力在前3s内做功 ____J,平均功率______W;重力在第3s内做 功______J,平均功率______W;物体沿斜面 滑完3s时重力的瞬时功率______W。
答案:112.5;37.5;62.5;62.5;75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功能关系。 2、能够让学生利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
决实际问题。
课时计划
1 追寻守恒量 2功 3功率 4 重力势能 5 动能和动能定理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8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9章末总结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为
A.0
B 20 .J C.10J D 10 .J
【解析】 本题中F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属于变力做功的问题.可以考
虑把圆周分割为很多的小段采研究.当各小段的弧长足够小时,可以认为力的方向
与弧长代表的位移方向一致.所求的总功为: 【答案】B
W F • s1 F • s2 F • s3......
(1)恒定功率启动 v
Vmax
(2)恒定加速度启动
V
Vmax
B
C
A
O
t
O t1
t2
t
甲
乙
例 如图所示为修建高层建筑常用的塔式起重机.在起重机将质
量m 5 10 3的kg重物竖直吊起的过程中,重物由静止开始向
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 0.2m,当/ s起2 重机输出功率
达到其允许的最大值时,保持该功率直到重物做vm = 1.02 m/s的
重点章节问题解决
功
1、功的公式:W=Flcosα,其中F为恒力,α为F的 方向与位移l方向的夹角,l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2、功的正负意义
(1)功为标量,其正负不表示方向。 (2)某个力做正功,这个力为动力,力做负功表示此力 为阻力。
夹角 α<90° α=90° α>90°
功的正负意义
力对物体做正功,动力做功
所以绳对物体做功:
WT
WF
F·s
Fh
1
sin
1
sin
(4)微元法
基本方法:求出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求出曲线总长度,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 功的代数和
如图所示,某个力F=10N作用于半径为R=l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F的大小保持不
变,但方向保持在任何时刻均与作用点的切线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F做的总功
R
F(s1 s2 s3......)
F • 2R 20J
F
功率
(1)P=W/t,P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P=Fv ①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 ②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 注意:功率为正值。
计算功率的基本思路 1.首先判断待求的功率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2.(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 ①利用P= W/t. ②利用P=Fv. (2)瞬时功率的计算方法. P=Fv,v是t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速运动.取
g 1,0 m不计/ s额2 外功.求:
⑴ 起重机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
⑵ 重物做匀加速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起重机在第2秒末的输出功
率.
答案:⑴ p0 5.110 4 w
⑵ t1 = 5 s P = 2.04×104 W.
注意:重力在此题中充当阻力; 把握住匀加速运动的终点同时也 是额定功率的起点。
重力势能
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
二、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表达式 EP mgh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WG EP1 EP2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点沿粗糙面AB与光滑面AC 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与C点,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B D)
动能定理可以通过位移求速度(动能)变化,也 可以通过速度(动能)变化求位移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周围物体施予研究对 象的所有的力)。 3.写出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 (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 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 4.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 5.列式求解。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 kg,起飞过程中从静 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时,达到起飞速度v
=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
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解法一: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支
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
∴F合=F-kmg=ma 又v2-02=2as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物理组 主讲人:田锦云
新高考改革的考纲要求及变化
模块
选修13
选拔 性 考 试
选修Ⅰ 课程
选修12
选修 1-1
毕 业 必修 考 课程 试
必修2 必修1
主题 光及其应用,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原子与原子核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机械振动与机械 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汽车(火车)两种启动过程分析
(1)模型概述 物体在牵引力(受功率和速度制约)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克服一定 的阻力,最后达到最大速度的整个加速过程,可看作“机车的启 动”模型. (2)模型特点 “机车启动”模型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恒定功率启动.机车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匀 速,其v-t图线如图甲所示. ②恒定加速度启动.机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逐渐减小 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匀速,其v-t图线如图已所示.
【分析】:拉力FT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所以这 是个变力做功问题。由题意可知,人对绳做的功等于拉力FT对物体做的功, 且人对绳的拉力F是恒力,于是问题转化为求恒力做功。 由图可知,在绳与水平面的夹角由α变到β的过程中,拉力F的作用点的位移为:
s
s1
s2
h
1 sin
1 sin
提高:
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m=2kg的物体在F作用下由
静止被匀加速提升2m,用时2s,则2s内F做的功是
多少?
(44J)
F
恒力做功: 1、研究对象可以选取物体和滑轮 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力F 大小; 2、位移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而不 一定是物体的位移
m
提高: 求变力做功的方法
(1)平均力法
A.沿AB面重力做功多
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
C.沿AB面重力势能减少多
A
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B
C
动能和动能定理
内容 表达式 对定理的理解
适用条件
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动能的变化
W
1 2
mv22
1 2
mv12
W>0,物体的动能增加
W<0,物体的动能减少
W=0,物体的动能不变
(2)图象法 F-l图的“面积”
基本方法:对于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力,作出 F-l图象,求出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求出了变力所 做的功。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 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 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0处时的动能为 ( ) 答案(C)
① ②
解法二: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
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G=0,W支=0,W牵=F1s,W阻
=-kmgs .
据动能定理得:
Fs kmgs 1 mv2
2
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推动下,从山 坡(粗糙)底部的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处,获得 的速度为v,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C) A.物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B.合外力对物块做的功是mv2/2 C.推力对物块做的功是mv2/2+mgh D.阻力对物块做的功是mv2/2+mgh-Fx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采集数 据,处理数据及实验误差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