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诗鉴赏之表达方式2018届
古诗鉴赏之表达方式2018届
情景关系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解答诗歌“情景关系”类题目,首先应当明
确常见的几种相关情景手法,如“触景生情”(借 景生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从另一个角 度来说还有“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 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其 次一般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是如何使用这种方法, 景为何景,情为何情。景情的联系。此诗触景生 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 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评卷
情与景之间的其他的关系。
考 送检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表达了一种低沉、落寞
生 样卷 的思想情绪。
得分:2分
乙 失误类型:情景关系不全面,概念不清,重复作答
专家 失分探因:“情景交融”与“融情于景”是一回事。
评卷 得2分。本题情与景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先是触景生
情,再是融情于景。具体来说是融哀情于哀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借助绿草、芳树、涧水和春山等意象描绘出诗人 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象, 透露出诗人伤 春、凄凉之情,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解析] 本题考查抒情的表达方式。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哪是“景”,哪是“情”,“景”是“东船西舫”“江心 秋月白”,为什么会“悄无言”,是因为“东船西舫”上 的人被琵琶女的乐声感动了。 [自组答案] 这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分)(步骤一) 诗人通过写周围船只的静,写江上月光的皎洁,(1分)(步 骤二)表现了琵琶女技巧的高超。(1分)(步骤三)
1.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
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 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 式,它包括“白描” “细节描写”“正面描 写”“侧面描写”等。特别要关注抒情这种表达方 式,它包括“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等等。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或情景),
一.思维趋向 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
(叙事)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议论)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抒情)
(一)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
表达方式
命题指数 ☆☆☆☆
命题分析
(1)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新课标全国卷、 北京卷、江西卷考查了这一考点;
(2)该考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出现的频 率较高,常常与诗句的赏析、思想情感以 及诗歌内容综合考查。
问题: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白居易《琵琶行》 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3分)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 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 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这首诗的标题点明了
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内容——怀 古。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 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 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 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 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请你加以概括说明。 (2)本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试简要说明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如上面题目) (4)词的上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6 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化过程。 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 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
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
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 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 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 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 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题干中指明了“情景关系”:要答出“触景生
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每个要点分 别为2分。 (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每个要点2分)
考 送检 本诗描绘眼前之景,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生 样卷
得分:2分
甲
失误类型:情景关系不全面
专家
失分探因:只是答出了触景生情,得2分。没能答出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 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四)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
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 体的抒情手法有:
1.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
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 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 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 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 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 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彷徨无助的 客子之悲。
特别注意区分描写中的直接描写、间接描 写,细节描写和白描;抒情中的直接抒情和间 接抒情。还应注意同一首诗中,可综合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
[特别提示]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 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 白描等。 (三)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 用等所表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