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前言2n第一阶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环办[2001]100号)关于国家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只是强调了职责分工与数据与信息管理两个方面n第二阶段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文件(总站水字[2007]182号)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十章八个附件n第三阶段根据上述管理办法不能适应水站管理需求做的修改,为了使用的便利,形式上只保留办法的条目,去掉了附件的内容。
n第四阶段适应国家水站大规模的建设和目前的管理需要。
上报监测司等待批准实施内容/Contents 3点位和站房管理5运行维护7数据传输9质量监督检查4仪器设备管理10附则8数据审核及管理6水质预警2职责分工1总则01总则总 则5n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确保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和信息真实、准确、可靠,特制定本办法。
n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纳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统一管理的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
水站一般由监测站房、采水单元、配水及预处理单元、辅助单元、分析测试单元、控制单元和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等部分组成。
02职责分工7职责分工负责水站建设规划、站点设置、建立水站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统筹管理国家水站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监测机构运 维 机 构1. 负责水站日常运行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2. 负责水站点位设置、调整、变更、优化的技术审核。
3. 负责组织审核并共享水站实时监测数据。
4. 负责组织运维人员和数据审核人员技术培训和考核。
5. 建立水站运维考核机制,对运维机构进行绩效考核。
6. 建立水站数据审核和处理机制。
国家水站的业务管理1. 负责本行政区内国家水站点位设置、调整、变更、优化等方案的编制。
2. 负责水站站房用地、站房建设或租赁、安全保障、采水构筑物、采水管路、防雷、供水、供电、供暖、网络通讯、消防安全和出入站房等基础条件协调保障,及时处理影响水站运行的异常情况,保障国家水站稳定运行。
3. 负责本行政区内水质风险预警,密切跟踪本行政区内水环境质量变化,建立水质异常处理机制,一旦出现污染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4. 组织配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水站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审核。
5. 组织做好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的水站运维任务。
6. 建立本行政区预防人为干扰干预监测过程的工作机制。
基础条件的保障工作和建立水质异常处理机制1. 负责水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制定并实施运维工作计划,确保水站监测系统正常、稳定和安全运行。
2. 建立健全内部运行管理质控体系,规范细化运维程序,明确运行保障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运维合同管理运维人员、仪器设备、备品备件、试剂耗材、监测设施和实验环境条件,保障水站正常稳定运行,保证水站监测数据质量。
3. 负责水站实时监测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传输、审核。
4. 建立异常数据快速响应机制,发现数据中断、异常和仪器设备故障等情况,及时排查处理并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 建立预防人为干扰干预监测过程的工作机制。
国家水站的运行维护工作、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03点位和站房管理点位和站房管理9 n第四条 生态环境部负责水站建设规划、站点设置,站点一经设立,不得擅自变更、调整和撤销。
确实需要调整的,由站点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组织编制调整方案,经省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报生态环境部批准后实施。
n第五条 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站运行基础条件保障,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站房主体、站房水电路、站房供暖设施、网络通讯设备、防雷装置、消防设备、采水构筑物、采水管路和出入水站道路进行维护,保证水站正常稳定运行。
n第六条 非运维人员未经允许,原则上不得进入水站站房和采水口所在区域。
地方确因文化建设等工作需要进出水站,无需审批,实行登记备案制,由运维人员登记后陪同进入。
运维机构应安排专人积极配合,并做好水站进出记录,当日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备案,每月月底前整理相关材料(包括水站出入登记表和出入期间视频资料)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04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11 n第七条 水站仪器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和验收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n第八条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一组织水站仪器设备验收,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配合验收工作。
n第九条 运维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合同要求配置水站备用仪器设备(以下简称备机),所配置备机的监测原理应与原仪器设备一致,性能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n第十条 水站仪器设备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比对验收后,其关键技术参数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必须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n第十一条 原则上使用超过6年或经技术鉴定达到报废条件的仪器设备,水站所在地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更新,所有更新仪器设备须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比对验收。
05运行维护n第十二条运维机构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运维合同管理运维人员、仪器设备、备品备件、试剂耗材、监测设施和实验环境条件,保障水站正常稳定运行。
(一)所有运维人员必须接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技术能力培训,并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二)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建立故障报修制度,设立试剂和耗材等备品备件库及备机库。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仪器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备品备件。
(三)定期检查站房消防、防雷、供电、网络通信、视频监控、空调、除湿机等设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四)每日监控实时监测数据并形成记录,对站点运行、参数设置、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并结合历史和近期数据分析判断站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
每月对站点所有监测数据和信息进行备份。
(五)水站发生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复,如无法修复的,48小时内使用备机或移动监测车开展监测;发生污染事件,设备故障无法监测的,应在8小时内使用备机或移动监测车开展监测。
(六)规范水站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标志标识。
水站仪器设备性能测试、维护保养或故障停运期间,须在显著位置放置统一的标志标识,明确仪器设备运行状态。
n第十二条运维机构应建立水站档案管理制度,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做好水站相关资料归档工作。
(一)建立站点档案,包括站点名称、编码、位置、经纬度、海拔、平面示意图、面积和站房周边环境等内容,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备案,并在相关内容发生变动时及时更新。
(二)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说明书、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校准记录、运行记录、初次安装地点和时间、安装调试报告、验收报告、关键技术参数调整及测试报告等。
(三)建立运行维护档案,按照水站档案记录统一格式要求,详细记录国家水站运行过程和事件。
(四)编制水站运行与维护作业指导书,说明运维内容、程序、责任人及其职责要求,确定仪器设备关键技术参数、出厂参数设置范围、参数设置条件、可调参数及其范围、参数调整目的和程序、参数调整对监测结果影响情况并附实验报告,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备案。
06水质预警n第十四条运维机构要密切跟踪水站监测数据,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所在地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安排人员进行仪器设备故障排查,并将排查结果第一时间反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所在地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n第十五条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监控水站监测数据,建立水质异常处理机制,一旦出现污染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n第十六条建立水站异常数据分级预警、分级响应机制。
运维公司须在2小时内报告异常数据,4小时内安排人员进行仪器设备故障排查。
地级以上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在8小时内响应并启动相关处置工作,24小时内向本地人民政府、省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及生态环境部报告。
l 重金属、有毒有害指标中任意一项指标实时监测数据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浓度限值。
l溶解氧四小时均值连续三次低于前三天均值的25%,且低于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高锰酸盐指数连续三次监测数据为之前三天均值的300%及以上,且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氨氮、总磷、总氮三项指标中任意一项连续三次监测数据超过之前三天均值的400%,且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 pH指标四小时均值连续3次监测数据低于5.5或高于10.5。
运维公司须在2小时内报告异常数据,4小时内安排人员进行仪器设备故障排查。
地级以上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在12小时内响应并启动相关处置工作,24小时内向本地人民政府、省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l 溶解氧四小时均值连续三次低于前三天均值的50%,且低于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高锰酸盐指数连续三次监测数据超过之前三天均值的200%,且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氨氮、总磷、总氮三项指标中任意一项连续三次监测数据超过之前三天均值的300%,且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河流水站pH指标四小时均值连续3次监测数据低于6或高于9。
l湖库水站pH指标四小时均值连续3次监测数据低于6或高于10。
运维公司须在2小时内报告异常数据,4小时内安排人员进行仪器设备故障排查。
地级以上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在24小时内响应并启动相关处置工作,向本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报省级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l溶解氧四小时均值连续三次低于前三天均值的75%,且低于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高锰酸盐指数连续三次监测数据为之前三天均值的150%及以上,且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l氨氮、总磷、总氮三项指标中任意一项连续三次监测数据超过之前三天均值的200%,且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浓度限值或比前三天均值水质类别恶化两个级别。
07数据传输数据传输21 n第十七条运维机构负责保障水站监测数据实时上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n第十八条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建立健全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与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实时共享监测数据。
n第十九条数据传输技术要求执行《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仪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和《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要求》,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删除原始数据及关键技术参数。
运维机构应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范远程软件对数据采集与传输过程的干预干扰。
n第二十条运维机构应保证数据采集硬件和软件、站点VPN设备正常运行,在出现数据传输故障时,应立即排查处理并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报告。
n第二十一条因水位不足、采水设施故障、停水停电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数据传输中断,运维机构应对异常情况登记备案,并在24小时内启动人工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