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移民中特殊的一群”——跨境生存[内容提要]香港是一个移民社会,从1983年起,每年从内地依合法手续赴香港的移民更多达数万人,而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居住在深圳却拥有香港户籍的特殊的新移民群体。
我们知道,香港新移民面临的不单是人际关系、生存等家庭问题,涉及问题能扩至整个社会。
借这次研究,从庞大的新移民群体中透视其中特殊的一部分,了解他们处于怎样的生存状态?对于选择每天“深港两地奔波”的生活,这群人又是怎么看待的?面对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语言环境等都不同的两种生活环境,他们是如何适应?[关键词]深港两地香港新移民罗湖桥一、引言第一部分:简单介绍香港特殊的新移民群体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论文的工作方法(个案研究&无结构式访谈),个案详细介绍及个案的综合分析(对香港特殊的新移民群体存在的问题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结论:对香港特殊的新移民群体生活状况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四部分:结语二、背景在展开论述之前,先介绍一下本文的研究群体是必要的,只有将这一研究群体置于一个更大的社会文化脉络之中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研究对象的体验与述说。
香港向来是内地居民移民的目的地之一。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永久居民在内地的小孩和配偶拥有居港权。
香港当局为了控制移民的流量规模自1995年起确定每天从内地进入香港的配额为150人,其中60个名额给小孩,30给名额给配偶,剩下的60个名额之中,配偶具有优先权。
这一移民政策决定了妇女和小孩成为新移民的主体,这一群体被称之为“新移民”,在回归之后被称之为“新来港人士”(本文沿用研究群体自己比较习惯的称谓“新移民”)。
统计资料表明自1996年以来,每年有约5万移民从大陆到香港定居。
其中40%左右是25-44岁的妇女,她们以配偶身份定居香港,文化教育水平以初中和高中为主,配偶的社会经济地位不高且不少年龄偏大(CSD,2001)。
这预示新移民妇女在香港的定居与适应过程中要面临不同的压力或困难,住房、就业、语言、经济与社会歧视,诸如此类(Chow & Ho,1996)。
对女性而言,家庭压力、人际压力以及生存压力更是常见于众多的现存研究( Wong, 1997; Lai,1997)。
新闻传媒上对新移民的糟糕生活境遇亦有不少报导。
香港地小人多,寸土尺金,楼市价格更是在不断上涨,而和香港可以说仅一桥之隔(罗湖关口的罗湖桥)的深圳,房价却相差甚远。
在香港,新移民家庭的收入是属于较低层的,要买一套房子居住,普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居住条件是很差的;可是,在深圳,他们就可以买得起一套房子,甚至还可以住得不错。
于是,近年来,在这群新移民中,有一部分的人选择了在深圳居住,在香港工作和上学,过着一种“跨境生存”的生活。
三、个案调查个案一荘旭坤,今年10岁,2003年旭坤的爸爸才申请到他和妈妈到香港,他现在在香港上水区读小四班。
他的妈妈,玲姐,今年35岁,原来在广州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申请到港以后,就只是个家庭主妇了。
荘先生在香港旺角做空调维修工作的,收入一般。
现在他们一家在深圳罗湖区的怡景花园(这个小区里有很多像这样的深港往返的新移民居住。
)和旭坤见面是在他们家,旭坤正在写英文作业,很专心,玲姐在旁边陪着他,偶尔给他拿点零食饮料。
(一)孩子Q:“旭坤,在写什么?英语作文?”A:“嗯,明天要交的,不过有点难。
”Q:明天几点去学校啊?几点起床?A:6:30起床,要过关,8:30上课了。
Q:那么早起床?觉得累吗?A:每天都这样的啦,在车上可以睡一会Q:“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吗?最喜欢学什么?什么科目觉得很难?”A:(他想了一会儿,看了看妈妈,不太想回答。
)只是说:“数学很简单!其他的不喜欢,不过妈妈说英文很重要”Q:那你觉得英文难吗?你的同学们也觉得难吗?A:写作文很难,他们啊,我不知道,不过有些人家里有菲佣的,在家都说英文的。
Q:学校里有多少个好朋友?A:(他很认真的数着手指头,一个朋友用一个英文字母表示,点了七个),很高兴的样子Q:那还是很多好朋友啊!平时一起玩吗?A:他听了,刚才脸上得意的笑没有了,说:我放学就要回深圳,他们在香港,他们经常一起玩……Q:那你回家以后,可以和邻居的孩子玩啊。
在这边有多少个好朋友?A:(他没有答我的话,埋头做作业了。
)玲姐在旁边说:“他很被动的,要别的小朋友主动找他玩,他才肯玩,别的孩子也不认识你啊,怎么主动找你玩。
回家以后都不肯下楼下玩的。
Q:喜欢放假吗?想去哪里玩?A:喜欢又不喜欢,可以在家睡懒觉肯定喜欢啊,不过想去学校和同学玩。
我很想去迪士尼公园!Q: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A:(他几乎是冲口而出)考进精英班!很难考的,我“温书”(复习)了很多个星期了。
所以爸爸答应我,带我去迪士尼!(玲姐在一旁,叫旭坤不要太骄傲了,却又很欣慰的笑了。
)Q:一天里最开心的时候是什么?在学校?还是在家?A:他想了想,说:“可以不选这两个吗?我最喜欢过关的时候!”Q:为什么选过关的时候?A:因为可以有很多和我一样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漫画书。
Q:和你一样要过关上学的小朋友多吗?A:多啊!很多!有时候要排长队过关呢Q:那最不喜欢的地方是哪里?A:这里。
(说完,旭坤又埋头做作业了,玲姐对旭坤的回答有点愕然)(二)妈妈Q:为什么要让孩子在香港读书?这样不是很辛苦吗?A:没有办法,香港的教育肯定比内地好,而且将来他要去香港工作的,所以现在辛苦点也是没有办法的。
Q:孩子那么早起床,你也要很早起床吧。
A:我每天6:00就要起床了,帮他们准备早餐,然后送旭坤上学,因为我找了份“散工”(临时的不固定的工作),是做接送孩子的保姆车的跟车,所以我要早点出门。
Q:这份工作辛苦吗?工资怎么样?A:不太辛苦,比起我那几个朋友,在香港做快餐店的洗碗的,这算舒服了,虽然工资很低很低,不过当是赚点交通费啊,一个月我们家坐车都已经要差不多2000块了。
而且又可以照顾儿子。
Q:每天来回跑深港两地,最大的感觉是什么?A:累,很累。
早上出门,晚上才回到家,旭坤上学以后,我就没事干了,每天就去逛商场,可是只是闲逛,消磨时间,根本不会去买的,想找个地方靠一下背躺一下都没有,等孩子放学了,回到家,还要做饭做家务。
Q:那么辛苦,为什么要住在深圳?在香港住更方便啊。
A:有什么办法!这里的房价便宜啊,几十万在香港根本买不到房子的,靠我先生的收入要在香港买到房子,很难啊。
而且这边的环境比香港舒服。
香港太挤了。
而且我们在香港住的话,压力会大很多,起码回深圳,能换换空气,喘个气。
Q:为什么说回深圳能喘口气?A:香港工作本来就压力大,住得又差,吃东西买东西什么的都很贵,在这边(深圳),起码同样的钱能吃得更好。
在那边,新移民也很受人歧视的啊。
Q:如果可以,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A:(玲姐想了想。
摇摇头)不知道,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想找份工作,又不知道能做什么,人家看你是新移民的,而且英语、电脑什么都不会,谁会请你。
辛苦的像清洁工洗碗的我又做不惯。
有什么办法,只能这样了。
Q:家庭关系怎么样?A:还可以,不吵不闹,和和睦睦的就不错了。
Q:你在香港的朋友多吗?A:有几个吧,都和我一样是申请到香港三四年的,有时我们会喝喝茶聊聊天,没有工作,大家的日子也是过得很无聊的。
Q:除了这些朋友,还认识别的什么香港朋友吗?A:哪里还有什么朋友,每天就一样的生活,见的人也不多。
年纪大了,也不好意思去主动认识新朋友。
Q:有什么心愿?A:家里的经济能宽松点。
丈夫能身体健康,家里都靠他养活的了。
儿子可以好好读书,前阵子他考进“精英班”,我真的开心了很久,就得自己这么辛苦,都值得了。
希望他将来能找份好工作,不要像我们这么辛苦了。
Q:“值得?”这表示你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是吗?A:是啊,我原来在广州有份很稳定的工作,有朋友,不是为了旭坤,我真的不想移民到香港,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Q;你觉得孩子现在开心吗?A:(她看了看旭坤)不知道,我们很少和他谈心的,觉得孩子还是很懂事的。
不过他刚才说最讨厌的地方是深圳这个家,我有点愕然,真的没想到。
可能这里很少朋友,每天这样跑来跑去的他很辛苦了。
Q:你觉得如果换在香港居住,你和旭坤会适应那里的生活吗?A:我们本来是广东人,语言上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会容易适应些。
不过香港人很快很紧张的生活习惯还是有点适应不过来。
旭坤在学校老师说他不太爱说话,不过他回家没有说什么,我们也就没问他了。
我怕我们在香港住的话,我找不到工作,开销又大,日子会很难熬。
如果真的要去住,只能慢慢去适应了。
个案二徐婉儿,今年11岁,2006年9月份才和妈妈拿到香港居留权,现在就读在香港沙田的一所小学,之前一直在深圳读小学,和旭坤住在深圳的同一个小区。
不同的是,婉儿现在一家都在香港住,可是每到星期五,她们一家就匆忙往深圳罗湖赶,星期天晚上才和妈妈赶回香港。
婉儿的妈妈,纯姐,一直都是一位家庭主妇。
婉儿的爸爸一直在香港的一家餐厅做厨师,工作很忙,很少时间在家。
(一)孩子Q:喜欢回深圳吗?还是喜欢留在香港?A:喜欢!我最喜欢的就是星期五,可以回家!不喜欢香港!Q:为什么不喜欢香港啊?A:这里有好多朋友啊,我以前都在这里读小学的。
香港没有什么朋友和我玩!而且,我不喜欢香港的学校。
Q:香港的学校不好吗?是学习上不喜欢,还是别的地方?A:(有点不愿意说)英语很难,比这里的难很多。
还有那里的中文是繁体字的,我觉得字好难写,好容易就写错的。
而且,不认识那些同学……Q:那学习跟不上怎么办?自己有想过办法吗?妈妈有没有帮你解决困难呢?A:我有很努力的学的,可是觉得真的很难。
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帮我,她一点英语都不会。
不过每天回家妈妈都帮我温习中文,默写中文。
Q:还不喜欢香港哪里?那香港有什么你喜欢的地方吗?A:我不想住香港的房子,好小好挤,我、妹妹和妈妈要睡一张很小的床,在深圳我可以和妹妹一个房间,两张床!我喜欢去香港的公园和游乐场,很多东西玩!社区里面也有公园!在那里一直玩不用回家就好了,家里真的好挤啊。
Q: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啊?A:(想了一会才说)可以的话,我想回深圳读书。
不过每个星期都能回来,我已经很高兴了!(二)妈妈(纯姐)Q:搬到香港半年多了,已经习惯了吗?A:没有,住房、朋友、还有孩子的学习,都没有习惯。
Q:当初去香港以前,有没有想到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呢?A:当初有点担心孩子的英语学习会跟不上,以为香港和深圳那么近,应该适应上问题不大,而且之前也去过很多次香港了,没想到,真正生活下来才知道是那么困难。
Q:那现在觉得最不习惯的是什么?A:住的房子。
老公以前在一个在香港的时候,他的餐厅有宿舍,可是现在我们过去了,就只能租房子了,我们母女三个人,租一个20平米的房间,吃睡什么的都在这里了。
这样的房子也要3000多块一个月!在那样的房子住下去,我觉得很压抑,真怕自己会疯掉。